中国连锁酒店加盟第一人,陪季琦豪赌三次

500

“只要是季琦做的产品,我一定会无条件跟进。别人说我被华住‘洗脑’了,我觉得乐在其中!”

张培松说

张培松身边朋友形容他最多的一句话是:他被华住“洗脑”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从认识季琦后的20多年时间里,张培松只跟着季琦开酒店,只开华住的品牌,其他的生意不做了,其他酒店品牌抛来的橄榄枝也不给一点机会。

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季琦、华住的“脑残粉”。但真正交流后会发现,张培松认准华住,钟情全季,有他的逻辑和道理在

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场双向奔赴,在华住的全方位赋能下,在“扛把子”品牌全季的鼎力支持下,张培松一共加盟了23家全季,并且每一家都在盈利

第一次豪赌:认识季琦 跨界押上全部身家做酒店

500

张培松每每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季琦打造的第一家连锁酒店的场景,都难掩内心激动。“真的是一见钟情!它的色彩、产品、灯光,完全冲击了我的心脏。” 

这种心动也让张培松一夜无眠,翻来覆去地看各种细节。

要知道,2000年初,大多数城市可选择的住宿要么是价格昂贵的高星酒店或迎宾馆,要么就是环境堪忧的小旅馆。在那个年代,连锁酒店绝对是个新物种。

能够见到这样一个有着明艳的视觉设计,又干净整洁的酒店,虽然面积不大,好像需要的都有,着实让他眼前一亮。

嗅觉敏锐的他,当即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干。第二天一早,他便对着床头柜上内部通讯刊物写着的电话拨了过去……

就是这样一通电话,连通了他与季琦,以及后来的华住、全季,一段长达20年的友谊。

张培松说,第一次见到季琦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季琦和团队是带着一张1000万注册资金的公司营业执照去的,这种操作实属少见。季琦还特别强调,公司是要上市的,当时的张培松是不信的,觉得有些不着调。

当他和季琦“混”了两三个月,一起看项目,下工地后,他相信了。

500

因为这份信任,也让张培松押上了全部600万身家,将原本要开杭帮菜的5000平方6层小楼改成了酒店。

用他的形容就是,倾其所有,其中一部分钱还是和朋友借的。正是这一大胆决定,让他成了中国酒店连锁投资第一人

在张培松酒店的筹备、施工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季琦的忙碌身影,亲自把关,做开发布局、排房,包括细节设计……全程参与。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从如家到汉庭,再到全季,张培松就是跟着季琦的。

但这份信任不是盲目的。真正打动张培松的,是季琦对品牌的高度理解,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以及对未来市场的精准判断。

张培松说,季琦就是中国最好的酒店产品经理,总是能够做出让人一眼就喜欢的酒店产品。从汉庭到全季,他对用户体验的细节关注简直达到了极致。

“他做的产品,我一定会无条件跟进。别人说我被华住‘洗脑’了,我觉得乐在其中。”

没有结果的承诺是忽悠,有结果的忽悠是承诺。” 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些年季琦对承诺的践行。

第二次豪赌:跟着季琦  钟情开全季

500

张培松对华住的长情,更多体现在了全季上。

张培松形容第一次见到全季 3.0 产品时,有种初次见到连锁酒店时的心动熟悉感。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在杭州开了第一家全季。

但也正是这家全季,让张培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首先从体量上来看,面积15000平方的物业要远远大过他之前所操盘过的项目;其次是交通的通达性问题,虽说是杭州标志性建筑,但并不便利,需要绕很久的路才能到达。

很多圈里人都不看好这个物业,纷纷劝他不要拿,但张培松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自始至终都认为,把全季放到这个物业里,一定会一炮打响。

开始装修后,张培松每天最早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走,几乎寸步不离地盯在工地上,跟进度、看细节,有时候为了一个卫生间的布局,墙体都反复敲了三次。

因为压力过大,张培松晚上时常焦虑到无法入眠,本就有些单薄的身材一下子暴瘦了18斤。

有一天晚上下班,他突然回头看着正在装修中的物业,忍不住大喊道:“要么我把你征服,要么你把我压死。

好在结果没有令他失望,这家酒店不仅开业即爆火,甚至还做到了两年回本

有了第一次的试水,加之又是他“心水”的品牌,所以一发不可收拾,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出全季连锁店。

以深圳为例,张培松一共开了6家全季,新版本的全季5.0晓山青也进入到紧锣密鼓的开业筹备期。

500

提及选择深圳的原因,张培松透露也与华住的市场战略布局紧密相关。2020年,华住提出要加码华南市场,作为一直以来华住最为紧密合伙人的张培松,自然而然成了拓疆者之一。

张培松借此机会结识了杨永银、林天华等合伙人盟友。在他的影响下,他们也逐渐被成了华住派、全季迷。

关于钟情全季的理由,张培松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首先,产品够硬—— 酒店体验的核心是满足功能性,全季是真正契合中国人旅宿方式和设计审美的酒店,客人要的都有,绝对抗打。

其次既有“工业化效率”,又有“人文温度”的独特且细致的服务体系,从预订到离店贯穿始终,为住客创造了兼具舒适感与人文温度的情绪价值,使得全季成为了很多人的“安心首选”,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讨论潮,很多人把家也装成了“全季风”。

还有对投资人非常友好的一点是:品牌的成长性。从全季3.0到全季5.0,产品设计始终围绕品牌的“魂”不断演进。

大到一年一度的人文大赏,小到一天一设计的客房诗签,从细节到场景,都传递出了全季的东方人文气质,赋能品牌在行业中走得更稳、更长远。

有了全季这样抗打的品牌,加之华住集团从供应链成本控制,到酒店运营管理等全方位赋能下,张培松投资的23家全季酒店全部实现盈利。

500

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张培松的确做到了

这离不开他20多年的日积月累,百分百地投入。每个月张培松都会抽出半天时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理、统计所有酒店的收益报表,进一步做分析、做优化。

用他的话说就是:“每一家酒店的管理成本都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一家全季120间房,早餐食材成本高还是低,他只要看一眼数据基本就能给出判断。

今年华住还首创了GOP成本管理数字化产品,张培松认为,这个产品的管理思路和他多年的运营经验不谋而合,是对酒店投资人很有价值的工具。

在见面的交流中,我也有深刻体会。张培松频繁地接到一些投资酒店的咨询电话,通常他都会提出一些关于物业、租金,或者意向品牌等问题,每次都是寥寥几句,他就能很快地给出自己的建议,这家酒店到底能不能开。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超能力,但他却认为,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

他说,儿时母亲对他干净、整洁的要求,让他懂得了每个东西都有最优选的位置;做服装时又培养了他如何排版、订单归档,做出一目了然的财务账本的能力;后来通过学开车又让他感悟到,眼里要揉得进沙子,机遇转瞬即逝,不能过度追求完美。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第一次在他办公室一起喝茶的场景,他时不时地用抹布擦着桌子上的水渍,桌面上任何时候看上去都是干净明亮的。

正是这些日常且细微的好习惯,让张培松在开全季酒店这件事上,心里的那杆秤,越来越精准了。

第三次豪赌:与季琦约定  一起干到100岁 

500

像张培松这样的投资人完全有资格躺平了,但他却活出了正是“闯”的状态。

现在的张培松,经常是飞来飞去的状态,一年有200多天都是住在酒店里,最忙碌的时候一天在3座城市间辗转。

在别人眼里,是奔波、是劳累,他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当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工作使人年轻。”

酒店行业是他热爱的一个行业,是值得他投资一辈子的行业;其次是因为跟着季琦,跟着华住,这家企业和品牌都值得;第三是开酒店的20多年,很多员工也是一直跟着,要为他们负责。

当大家都在质疑开酒店到底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时,他干过服装,做过餐饮,最终选择将开酒店当作一辈子的生意,行动胜过一切言语。

在张培松看来,开一家酒店就像从谈恋爱、结婚到生子的过程,从和房东谈物业开始,到怀胎十月的营建筹备,直到开门营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难免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但你真正看到自己满意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得到认可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横向对比服装和餐饮,一个是劳动密集型工厂,一个又需要面临应收账款的问题,做了酒店以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但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酒店行业是24小时营业的,每天都有现金流,扁平化管理也让成本和支出都是可视、可控的,做到心中有数。

遇到了对的人,进入了好的行业,还找到了喜欢的生意,这无疑是最幸运不过的事情。”张培松总结道。

不仅他自己all in华住,还感染到身边很多朋友与他一起,跟着华住开酒店。

500

之所以能如此坚定,在张培松看来,这份底气是华住给的。

一方面是季琦的敬业。他举例,特殊时期过后,季琦几乎把全国的华住酒店都巡了一遍,很多城市都不只一次。

他也会经常带着很多加盟商到各地城市去调研,了解加盟商遇到的问题,并真真切切地解决了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是,刚刚过了20周年的华住这个“靠山”越来越强大,不仅是国内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更是成为国内首个突破“万家酒店”的集团。他们的关系从来不是“甲乙方”,而是“价值共同体”。

投资人最怕的是什么?最怕品牌主摆烂。

季琦最近又给张培松等核心加盟商吃了一颗定心丸。张培松回忆,前几天和季琦一起吃饭,季琦向几位华住核心加盟商承诺,要干到100岁,也希望大家跟着他一起干到100岁。

同时,季琦还定下了三个目标:华住就是要让投资人伙伴,快乐地赚钱,轻松地赚钱,持续地赚钱

张培松用“踏实”二字来概括听到这些话时的感受。“华住20年,沉淀了上万家店,真正做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之前接触到过很多华住投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跟了华住很多年,开了很多家酒店,而张培松就是最形象的代表。

500

在与张培松接触中,他每次出现都会穿着一件印有城市马拉松logo的T恤,比如无锡马拉松、重庆马拉松,跑步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里的一个习惯,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某种意义上,对于张培松来说,开酒店和马拉松一样,一直专注与热爱,还有长期主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