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最新报告:美国重大战略转型,抛弃欧洲,全力制中
原创 江平舟 江平舟主笔
最近《外交期刊》发布了美国智库最新报告:重返领导地位后的美国外交政策
该报告的内容核心是:美国正处于转型的阵痛中,特朗普看似在摧毁美国领导力,但实际是一种美国转型策略的延续
从特朗普上台到现在短短半年时间,他的政策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沮丧和批判,全球关税炮打全球,誓言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巴拿马,更对盟友和北约无情攻击
这一切都在展现出,特朗普铁了心的要摧毁过去的“旧秩序”
特朗普相信,过去那个以美国为主导核心的全球秩序,是一种错误
美国为核心,削弱了美国的实力 美国为优先,才是真正的美国利益
特朗普摧毁了“美国为核心”的几十年来的战略,转而要转型成更具有针对性的国家战略:威胁排序
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美国国力日渐衰落,资源和能力也不如从前,但中国已成长为最大威胁,所以美国必须激励世界各地不听话的盟友管好自己的事,让美国能够把手抽出来,专注于对付中国
今年三月,美国国防部长向国防部和国会分发了新版的《国防战略指导》,其中将中国描述为“唯一目标”,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准备一个新型的亚洲体系,为与“中国开战”,做好准备
“威胁排序”的战略已然开始显现,在最新的北约峰会上,北约秘书长吕特将特朗普形容为“爸爸”,极尽谄媚
吕特的原话是:当操场上两个孩子打架打得很凶时(伊朗和以色列),爸爸就必须说点狠话和动作来阻止他们了
这话的本意是,有美国的硬实力作为后盾,大家可以安心,世界乱不起来
但吕特的话,严重误判特朗普现在正执行的美国战略:美国要走了
也许吕特也知道“美国要走了”,但他想尝试看看能不能用谄媚的方式,让好面子的特朗普稍稍改变心意,多留一下子
但显然特朗普不想留下,记者采访特朗普问:吕特叫你爸爸,可你是否把他们(北约)视为孩子呢?
特朗普说:不啊,(北约)那不是我孩子,但他(吕特)喜欢我,如果他不喜欢我,我会告诉你们的,然后回来狠狠揍他一顿
双方这番通过谄媚和玩笑说出的话,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残酷现实:
美国不是北约的城墙,而是北约的最后防线
过去几十年,每次召开北约峰会,或者慕尼黑安全会议,或者二战纪念活动上,美国总统总是用"坚不可摧的同盟,牢不可破的铁甲,永远并肩作战的伙伴“等词,来形容美国与北约的盟友关系,并且每次都赢得各国的热烈掌声与阵阵喝彩
美国不断向焦虑的欧洲人保证,美国可以信赖,美国是老大哥,会护着欧洲安全
那时候美国是北约的城墙,欧洲有事美国会第一时间全力援助
但如今特朗普不想当北约的城墙了,他只想做最后防线
欧洲有事,美国不会立刻出手,欧洲必须有能力自己抵挡,直到欧洲真的扛不住了,就像二战时德国吞了大半个欧洲,英国岌岌可危,希特勒又出兵苏联,只有到这最后时刻了,美国才会出手
这是美国对于北约态度的重大转型:21世纪,如果再发生一次闪击波兰,别想着美国会立刻出手
特朗普这一转型当然是公然违反北约的“共同防御条款”,但欧洲拿特朗普的“背信”没有任何办法,只会谄媚的喊特朗普爸爸
目前北约已经同意2035年前,将各国军费提升至该国GDP的5%,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
不少媒体都说,北约是在戏耍特朗普,别说2035了,2028特朗普就下台了,北约就是哄着特朗普,等特朗普下台
但美国智库的报告指出:北约不该抱有如此幼稚的幻想,什么等特朗普下台就没事了,等特朗普下台,北约又可以马照跑、舞照跳了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不是墙,而是最后防线”这一战略转型,是华盛顿两党的共识,是不可能再回去的
其实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的战略核心就调整为以“亚太再平衡”为表象,实则遏制中国的战略了
只不过当时发生了两件大事,让美国被迫转移了重心
一个是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这让民主党特别兴奋 一个是2014年的吞并克里米亚,这让民主党特别恐惧
这两件事让奥巴马的战略转向被搁置,等到2017年特朗普上台,采取了更激进的“联俄制中”策略,他不断夸赞普京,同时攻击北约和欧洲盟友
夸赞普京,是当时还健在的基辛格所熟悉的制衡之术,从冷战时期的“联中制苏”,转向21世纪的“联俄制中”
而攻击北约,是为逼迫北约提高军费,让欧洲自己保护自己,让美国得以抽身
只不过战略很美好,施行起来碰到了太多现实性问题,一个最大障碍是内斗
一场“通俄门”将特朗普打成美奸,直接关了“联俄制中”的大门
再接下去一件更大的席卷全球的大事,更让美国的战略转型无限期搁置
2020年,疫情来了,各国的重心全都转向防疫,也没力气再去搞合纵连横了
而今特朗普二度上台,整体基调依旧延续第一任期,友好普京,攻击北约,但从2017到2025,中国的实力又比过去成长的更多
这让美国必须集中所有精力才能应对这场“大国之争”,华盛顿几乎没有多余时间和资源,再来管理世界
所以特朗普是聪明的,派出多架B2突袭伊朗核设施,打完就跑,绝不留恋,并且从结果看,虽然两边都宣称胜利,都有了台阶下,但也确实结束了这场12日战争
媒体说:“这只是休兵,很快还会再打起来”
但如果连让他们休兵都不做,任凭“以伊”继续打下去不断扩大战事,最终把美国拖入战争,那才是美国最不想看到的
美方报告更直白的认为:俄罗斯虽然现在咄咄逼人,但无法对欧洲构成实质威胁,俄罗斯的人口只有欧盟的三分之一,经济实力只有欧盟的十分之一,俄罗斯有核武器,英国和法国也有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因为被制裁,其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十分有限,连带着科技和新兴技术也将不断落后于欧盟
所以重点在于,调动欧盟对于自我防御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欧盟因为被美国保护的承平日久,打造高福利社会,长期忽视国防
欧盟不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而是没有意愿,特朗普就要通过威逼恐吓的手段,来逼出欧盟的“意愿”
冷战时期,西德国防军的规模和能力,就和美军当时部署在欧洲的军力一样,只不过后来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德国不再重视国防
于是美国计划,如今在欧盟动员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一个德国,一个波兰
德国作为传统军事强国,二战后被美国束缚和阉割,但今天德国的观念必须转过来,战争机器必须再动起来,成为对抗俄罗斯的中坚力量
至于波兰,它对俄罗斯有着刻骨仇恨,非常适合作为北约抗俄的最前线,将波兰打造成抗俄堡垒,是比扶持已成废墟的乌克兰实际的多的事
而法国和英国,作为远离前线的后方支援存在,并且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如果波兰和德国都相继沦陷,那法国也会很快沦陷
而为了避免二战如此高风险的诺曼底登陆情况再次发生,美国会在波兰和德国沦陷时参战,而不会等到法国也沦陷
新上任的德国总理默茨已经确定,将德国的国防军费增加到GDP的3.5%,增加幅度为70%,这一增加速度已经远高于英国和法国
这也证明了德国确实有意愿,成为欧盟抵抗力量的核心
报告继续提到,特朗普政府有绝对的能力和信心,帮助欧洲打造”不依赖美国的自我防御体系“,上述的“德波沦陷”假设,以如今俄罗斯的能力,几乎不可能出现
但另一个在亚洲的假设,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现实
中国
美国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介入,那所有亚洲国家加起来,都不是中国的对手
在欧洲,欧洲自己就能对付俄罗斯
可在亚洲,所有亚洲国家加起来,都对付不了中国
所以美国必须把全部精力投入亚洲,以避免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被中国颠覆
这种变革性的战略转移,将成为未来的“新常态”
央视报道,辽宁舰在西太平洋航行时,遭遇某外国军队的双航母夹击,多架歼15紧急挂弹升空,驱离外机
而像这种情况,会随着美国军力重心转向亚洲,变得越来越频繁,中美之间的“遭遇”,也将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新常态”
最后报告指出,美国的战略转移和转型阵痛,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幅削弱对欧洲的保护,欧洲还会坚定不移的和美国站在一起吗?
二战后,欧洲对美国存在“爸爸心态”,美国是爸爸,爸爸会保护我们,所以我们要听话
欧盟靠着爸爸的保护,享受了低安全代价,低国防付出,打造了高福利社会
可如今安全和国防都要自己来,欧盟儿子们,还会听话吗?换句话说,这是对美国二战后建立的全球盟友体系的重大挑战
欧洲军一旦建立,欧盟一旦自主,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随美国脚步,去围堵中国呢?他们为什么还要当美国儿子呢?
欧盟一旦自主,就会寻找自己的利益,而非对美国唯命是从
美欧关系,可能会回到一战二战前的模样,那是一段充满矛盾,彼此制衡,相互看对方不顺眼的美欧关系
所以,虽然美国已下定决心“扔下欧盟,战略转型,全力转向亚洲”,但效果如何,未来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还不好说
毕竟,冷战时期,美国针对苏联的胜利,是西方整个盟友体系的胜利,而非美国一家之胜利
可现在美国抛弃西方盟友体系,来围堵中国,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对美国自身何尝又不是一种打击呢?
但无论如何,一个新的历史战略时期开始了
欧盟要迎接一个没有美国的新常态 美国要打造一个介入亚洲的新常态 中国要适应一个碰撞美国的新常态
是一个至少为其二十年的长远变革,未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