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议流量”变现踩刹车,很有必要

500

文 | 佘宗明

 

虽然是老调重弹,但重要的事情不止该说三遍:越是“后真相时代”,越要不轻信不盲从,越要保持应有克制和基本理性,越要懂得“给真相一点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不是无的放矢。在当下的舆论场上,热点更迭如走马灯,很多热点的引线不过是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一个刺激眼球的标题、一番主观臆测的评判加上几个在大众敏感点蹦迪的话题词,演变过程也可以归为四个“一”:一团浆糊,一哄而上,一滩口水,一地鸡毛。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网传母子错过航班耽误公务员考试大闹机场和网传宝马女司机当街拖行虐猫事件,都是典型案例。

前者引起广泛关注,结果当事人澄清“不是母子,无关考公,没有打车,有跪地磕头行为但并未大闹机场”。后者引起大规模网暴,但警方通报事件实属意外,未发现涉事车主存在故意伤猫行为。

500

▲网传“母子错过航班大闹机场称耽误考公”事件当事人出来做了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类事件中,总有些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揭莫须有的“内情”,曝脑补出的“猛料”,在带偏节奏搅浑水的同时,趁热引流吸粉变现。

网络空间该是公共理性的栖息地,而非谣言网暴的跑马场。当争议热点的藤上结出谣言网暴的并蒂毒花时,将其切断是呵护健康网络生态根基的应有之义。

 

01

 

在《叙事的胜利》中,学者罗伯特·弗尔福德曾说过:零零碎碎的谣言总会紧紧附着于叙事,一知半解的轶事和漫不经心的话语也是如此,它们都可能膨胀到事实的水平。

不少热点事件中的“大道消息不畅,小道消息飞扬”景象,就佐证了这点。

后真相时代的典型场景——“情绪在前,客观在后;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往往在这些热点上体现得淋漓极致:有人负责捕风捉影,有人负责煽风点火;有人渲染仇恨,有人制造对立;有人玩标题党,有人抛哗众论;有人“小作文”随手拈来,有人开盒肆无忌惮……

驱动很多好事者兴风作浪或推波助澜行为的,是博流量逻辑,而非讲事实逻辑。

因而,结果经常是热度很高、营养很低,事实短缺、情绪过剩。

就拿此前曾引起聚讼纷纭的胖猫事件来说,在胖猫之死从一起私人感情纠纷和一场生命悲剧演变为一个公共话题后,谭某是捞女、胖猫是痴情受害者的标签化叙事,就引导着整个事件的舆论走向。

最终重庆警方以上百万条信息为基础进行梳理研判,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长”的警情通报,认定谭某不存在涉嫌诈骗犯罪行为。

500

▲胖猫事件一度霸榜热搜。

办案人员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提到,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了网络推手推波助澜的问题,“有些自媒体公司可能也主动找到他们家属,帮他们包装人设或者拍短视频、开直播等类型的这种引流或者是提升热度的一些所谓的增值服务。不管是从当时发生还是到后续,实际上可能一直持续到现在,都还有推广的情况。”

利用公众同情心来误导大众获取流量,显然是站在了正义的对立面上。

当事实核查的“慢活”敌不过流量变现的“快钱”,理性讨论的“文火”抵不过情绪煽动的 “猛火”,事情走向失控也就无可避免。

 

02

 

当争议热点成为流量富矿,争议流量成为变现筹码,其弊害不容小觑。

胖猫事件就清晰地昭示出:争议热点过度发酵,容易演变为对当事人的伤害。莎士比亚说:谣言是一只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这只笛子吹响后,链式反应可能就不是想叫停就能叫停的了。

办案人员就提到,“有力挺胖猫姐姐的,然后有污名化重庆女性的,他们对这个法律结论情感上是不接受的。有人造谣,这个当事人谭某她为啥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因为她和这个公安局的局长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像这种谣言就随口一讲,随意一放,居然都有市场。”

而伴随而至的成本——大范围外卖祭奠导致近百吨食物被浪费、事件调查导致很多行政资源被消耗、海量报警电话导致大量警力铺排在岸边和水面,也是石子落入湖面后的涟漪外扩。

500

▲当地多个部门负责人在采访中都谈到了此事带来的成本:多人遭遇网暴,消耗大量警力,食物浪费严重……

由此可见,争议热点事件被热炒,非但可能让事件核心当事人“社死”,还可能殃及更多人,带来更大后果。

此举还会造成对公共注意力资源的浪费、对公共讨论生态的破坏。

争议热点成热搜收割机,会造成注意力资源的错置、社会情绪的虚耗,无形中形成了对很多该引起关注的事情的热度挤占,让很多有价值的事情得不到关注。

“制造争议-收割流量-快速变现”的病态商业链条被打通后,也可能带来负面示范,形成 “劣币驱逐良币” 的逆淘汰效果。

而公共讨论的理性根基崩塌后,争议热点引发非黑即白的站队游戏、激起手撕互怼的隔空对峙,也会加剧社会撕裂、加重社会戾气。

吃相难看的变现,频繁出现的反转,也会侵蚀社会信息生态,造成平台用户信任流失。

 

03

 

每每出现此类事件,平台总会被诟病“守土失责”“责任落实得不够”。

但需要看到的是,很多事实不清的争议热点发展过程中虚实皆有、真假难辨,在水落石出后以马后炮视角评判容易,在权威调查结果出来前开天眼就断定是非却很难。

以网传宝马女司机当街拖行虐猫事件为例,光看视频画面,那只猫究竟是被有意拖在车后面,还是意外挂到了车上,在没确切证据前,很难判断真伪。

500

▲海口警方通报用细节还原了宝马车拖行小猫事件的经过。

很多时候,辨认真相的高成本,使得平台在平衡“保障正常表达空间”和“压缩不当表达空间”的难度上也为之增加。

饶是如此,平台依旧可以在推动流量向善上有所作为。

针对谣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三zhi法则”:谣言止于“知”——满足公众知情权;谣言止于“制”——完善治理谣言的法律制度;谣言止于“治”——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

对于那些争议热点,该有的“治”也不可或缺。

互联网平台作为民事主体,从完善平台治理的角度出发,去限制争议热点当事人趁热变现,就是行使平台自治权的体现。

治理不是对正当流量价值的否定,而是在“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倡导更健康的流量观。

这里的“治”,不该是机械化管控,而应是精细化处理。平台可构建争议热点的分级响应机制:对事实清晰事件快速辟谣,对存疑事件设置传播阈值,对恶性事件启动保护程序,避免“一刀切”式管控压制合理讨论。

这里的“治”,也不该只是事后补救,还应有事前预防。平台可构建“预防—研判—纠偏”的动态体系。

这类治理,可从流量分发逻辑与流量变现链路调整着手:毕竟,争议的自带热度,流量的变现空间,都会吸引有些人将流量作为目的也作为手段。

 

04

 

目前看,有平台就迈出了积极的步子。5月22日,“网信中国”公众号发文称,中央网信办正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其中明确提到,在完善推荐内容审核方面,抖音创新推出热点当事人核实机制,防止摆拍造假、仿冒蹭热、拼凑剪接等恶意传播行为。

抖音近期发布的《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则是着眼于将这类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以常态化。

“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关键的问题。”这份规范,就抓住了争议热点乱象治理的两个核心命题:

一是建立 “事实优先” 的传播秩序。

规范明确要求对 “新闻要素不齐全、信息来源不明” 的存疑热点持续追踪,对传播偏激情绪、可能引发网暴的争议热点重点研判。

实行 “分级分类管理” ,改变 “流量至上” 的内容分发逻辑,相当于为争议热点过度发酵喷冷却剂。

二是划定 “流量变现” 的行为红线。

针对当事人 “趁热变现” 问题,规范提出 “冷静关注,限制变现” 原则,在事件流量激增期关闭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等功能。

切断“靠争议牟利”的利益链条,无异于给争议流量变现踩刹车。

500

▲试行规则对争议事件当事人账号不当获利进行了限制。

对存疑事件进行标记追踪,提示用户“此瓜不保熟”,为真相披露预留空间;对当事人身份进行认证,防止仿冒者蹭热度牟利,消除靠负面流量牟利的机会……多管齐下,着眼的是截断争议热点跑偏异化的空间,让事件本身先回归事实本位,让公众情绪先回归理性方位。

本质上,不让事实不清的争议热点事件过度发酵,不让争议事件当事人靠争议流量趁热变现。也是对某些常识的强调:热点事件的传播必须守住事实底线,商业变现必须遵循公序良俗。

结合政策背景看,这也是对监管要求的呼应和落实——中央网信办2024年4月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自导自演式造假”“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以偏概全设置话题”“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等突出问题,2025年4月启动“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就是要着力推动形成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

 

05

 

平台将关口前移、将责任前置的主动治理,是在阻断争议热点跟流量狂欢的转换链条,也是在用平台履责来召唤社会共治体系中的多方补位。

平台给争议热点的热度降温,给争议流量的变现设障,其实就是提醒大众:在争议热点面前,要多“等一等”“看一看”,别被网上的只言片语、视频片段牵着鼻子走,也别被那些乱带节奏的说法带着跑。

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认为,不管信息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甚至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人们在第一次接触时都会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他们会相信所了解到的任何东西。

哲学家、数学家罗素也曾说:人是一种轻信的动物,必须得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仰没有什么好的依据,糟糕的依据也能对付。

但“多闻阙疑,慎言其馀”,我们对公共舆论场的价值,不在于急着站队,而在于追求真相;不在于“即刻躁动”,而在于“延迟表达”。

在《后真相时代》里,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提到了四大类“竞争性真相”:片面真相(真实但不完整);主观真相(通过主观感受和判断得出,可能随时会改变);人造真相(有意筛选或刻意打造);未知真相(未来可能会发生但还未变成现实)。

500

▲“后真相时代”成了当下网络中的热门词汇。

“真相是散落成无数碎片的镜子”,我们不只要避免“认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还应尽可能看到所谓真相究竟是哪种真相。

这需要我们保持克制审慎:偏听则暗,不要只信胖猫姐妹呈现的胖猫谭某聊天记录——因为那可能是经过精心剪切过的;不要人肉拖行那只猫的女司机——因为她可能是无辜的。

说到底,社会该对表“向善”要求确立某些基础共识:

不能“事实不明,流量先行”。

进一步讲,不是什么事情都该获得流量,不是什么流量都可以拿来变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