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升级对欧贸易战 美芯片管制破坏日内瓦共识——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作者:绮蝶
本周,特朗普对欧盟国家进行安全和经贸层面的“双向施压”。安全层面,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接受了俄方提出的“先谈判、再停火”的立场,不再积极推动对俄制裁,反而表示愿在战后与俄罗斯开展大规模贸易合作,并再次暗示若触其心中的“红线”,美国可能退出俄乌谈判;经贸层面,特朗普宣布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关税,称美欧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欧盟之前提出的让步举措,包括未来单边让步以向美企开放市场,已经不足以满足特朗普的要求。与此同时,特朗普聚焦惩罚欧盟的同时,也并未松懈对中国的施压。美国商务部针对华为AI芯片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了两国技术竞争,为双方90天内的贸易谈判增添了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本周明确表示,美方此举已经严重破坏日内瓦共识,任何协助美方执行遏制措施的组织或个人都将面临法律责任。
不和欧盟互惠互利,而是单方面索取
2025年美欧贸易谈判仍在进行,尽管双方在一些领域(如钢铝关税和数字服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双方具体的贸易障碍集中在农产品、绿色经济和高科技领域。就在美欧预定谈判期结束前,特朗普23日突然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对欧盟商品直接加征50%的关税。《纽约时报》分析称,如果这一关税税率付诸实施,可能会使美国对欧盟关税税率超过欧盟原本预期的一倍多。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加征50%关税。
特朗普升级对欧关税战的背景是:他在俄乌问题上迟迟未取得突破、并在经贸层面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19日,特朗普与普京通话2小时后发布声明称,他和普京的通话“基调和气氛都非常好”,俄方表示希望在俄乌冲突结束后与美开展大规模贸易,他赞同这一想法。特朗普在声明中说:“俄罗斯拥有巨大机会创造大量就业和财富,潜力无限。同样,在国家重建过程中,乌克兰也能从贸易中受益匪浅”。特朗普对俄罗斯的缓和立场同他在经贸层面对欧盟强硬立场形成对比。
这也是特朗普双向施压欧洲盟友的策略。在美欧接下来的谈判中,经贸与安全议题都将掺杂其中。对于特朗普而言,在乌克兰问题上敦促欧洲盟友承担安全和援助义务,本身就是一个经济问题。
在美欧谈判中,欧盟提出了一些被称为“双赢”的方案,包括将工业产品的关税降至零,并购买更多美国天然气。然而,特朗普的谈判代表“胃口”更大,一直在寻求单方面的优惠,不希望和欧盟的谈判是互惠互利的,而是单方面向欧盟“索取”。
特朗普不仅聚焦关税问题,而且希望“改造”美欧关系的基础框架,所含议题包括增值税、贸易壁垒、对美企业的处罚和诉讼、非货币贸易障碍、货币操控等。特朗普希望欧洲各国取消其增值税制度,但欧盟官员拒绝就这一议题进行谈判。特朗普还希望欧洲改变食品卫生标准,以便更多进口美国牛肉,欧盟也暂时拒绝就此进行谈判。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23日表示,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协议必须基于相互尊重,而非威胁。
除了以上对欧盟的勒索条件外,特朗普也希望以此施压欧盟国家在俄乌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此前一段时间,特朗普频频威胁对俄加码制裁,此番转变看似突然,实则延续了他一贯主张——聚焦美国自身利益、退出欧洲安全事务、推动美俄关系正常化。英法德等欧洲国家领导人在俄乌问题上展现的团结并未换取特朗普对俄姿态的转变。
19日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特朗普基本放弃了美欧此前要求俄方立即无条件停火30天的立场,提议俄乌双方先谈妥具体条件后再停火。同时,特朗普支持普京提出的战后俄美开展大规模贸易的设想,甚至再次暗示美国可能退出俄乌谈判。同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指出,美方对乌援助弹药的消耗速度远超美国生产能力,暗示美国援乌能力的有限性。
从此次美俄通话结果来看,美国或将不再与欧洲一道制裁俄罗斯,而是致力于发展美俄商业关系。对特朗普来说,俄罗斯的能源、矿产以及其他潜在投资机会,比经济制裁更具吸引力。《纽约时报》指出,美俄通话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的通话已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美国在外交、军援和对俄经济制裁上的投入正迅速收尾。多位欧洲官员认为,美国短期内不会对俄罗斯加码制裁;一位参与闭门磋商的高级官员更直言,特朗普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威胁不过是一种姿态,其并未参与任何实际方案的制定。
另外,特朗普的耐心加大了乌克兰问题的不确定性,也使其转向更多针对欧盟的经贸强硬政策。他在俄乌问题上的反反复复,与其对经贸等议题的处理如出一辙:一旦认为难以收场,便弃之如敝屣。英国《卫报》写道,在欧洲逐步接手支持乌克兰的过程中,特朗普既可以配合,实现有序过渡,也能制造混乱和分裂。在和欧洲的贸易谈判中也是如此,特朗普关税立场随时都有可能转变。
关税谈判难以缓解对华技术竞争
特朗普政府在升级对欧盟的关税战的同时,并未放松对中国的施压。在对华关税战暂时降温后,特朗普政府对华博弈重点转向了AI技术领域的竞争。在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IS)上周宣布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均会违反出口管制规定后,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行为严重破坏中美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要求美方纠偏纠错。中国商务部一天后继续警告称,执行相关措施的组织和个人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法规,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中美双方进行交涉沟通后,美方将相关措辞调整为“警告业界使用中国先进计算机芯片,包括特定华为昇腾芯片的风险”。此番调整表明日内瓦会晤达成的共识和磋商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但美国仅在表述上作了修饰,并未在实质问题上让步,对华芯片的打压也不会因此缓和。这意味着,中美经贸谈判仍充满变数,关税战卷土重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称,中国的强硬表态在未来的中美经贸谈判前释放出明确信号:即便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经济损失,中国绝无以牺牲自身形象或利益换取快速让步的打算。这也提醒人们,尽管紧张局势短暂缓和,但根深蒂固的美中战略竞争仍将为谈判蒙上浓重阴影。中国正为未来可能充满波折的双边关系与谈判做好准备。
本周文章《中美经贸博弈的机遇与暗礁》指出,目前美国部分政治势力仍在推动对华遏制政策。有美国战略界人士质疑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有效性,担心中方借机拖延而无实质进展。对华强硬派批评特朗普“退缩让步”,认为降低关税可能削弱其谈判筹码,影响制造业回流的长期目标。美国国会议员也要求披露更多谈判细节,担忧协议难以惠及多数美国人;行业组织则呼吁突破“第一阶段协议”模式,警告白宫不要满足于采购承诺,以免助推中国经济增长。这些都表明,中美达成可持续贸易协议的道路仍然充满变数。
尽管科技博弈持续展开,中美本周同时进行了四次官方和民间层面的互动:5月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及蒙大拿州大学生访华团;5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见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马朝旭会见新任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5月22日,马朝旭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通话。
竞争与对话并行,表明中美目前处于“斗而不破”的新常态,且竞争重心更聚焦于战略性需求领域。正如美国财长贝森特在5月19日的采访中所言,“美国的中长期目标是尽快恢复药品、半导体等战略产业。同时,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开展贸易,尤其是涉及中小企业的产品,并对其适用较低关税。”
本周其他原创文章
《特朗普中东行:“交易外交”开门红》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结果说明什么》
《约瑟夫·奈生前终篇:特朗普正为中国提升软实力创造机会》
《乌克兰和谈背景下的美俄外交困境及调整》
《美智库:特朗普2.0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与风险》
《美日韩关系将走向何方?》
《中美电动车行业竞争——“矿井中的金丝雀”》
《韩国是否应重新调整对华和对美政策?》
其他
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声明称,将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留学生的资格。根据声明,特朗普政府撤销了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这意味着哈佛大学将无法再招收国际学生,现有的外国学生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随后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正考虑对其他大学采取同样的做法。
5月21日,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投入250亿美元额外资金,在美建造“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在陆地、海洋和太空部署尖端技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美所谓“金穹”计划公然提出大幅增加外空作战手段,包括研发、部署轨道拦截系统,具有浓厚的进攻性色彩,违反《外空条约》倡导的和平利用原则,将加剧外空战场化和军备竞赛风险,动摇国际安全与军控体系。
5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到访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突然展示一些视频和剪报,指责南非正出现“针对白人的种族屠杀”。在南非出生的马斯克也参加了此次会晤。
5月21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一场活动上表示,特朗普对今年四月美企因中国关税受到的冲击感到“可怕”(horrible)。卢特尼克称:“中国关税上个月确实带来了痛苦,我同意这一点,我对此感到可怕,总统也感到可怕,但我们必须打这场仗。”“总统必须坚定立场,你不可能一天之内解决问题......不过我预计,美国国内的物价不会受到影响。”
5月20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特朗普将不会出席今年11月将在南非举办的G20领导人峰会。鲁比奥说,“我们选择不参加今年由南非主办的G20会议,无论是在外长层级还是总统层级。”他称南非在多边场合屡次反对美国利益,并在巴以问题上明显偏向巴勒斯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