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楷掌舵,富卫集团要IPO了

豪门现身。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富卫集团有限公司日前递交招股书,将在港交所上市。而富卫集团背后掌门人正是李嘉诚次子——李泽楷。

不同于兄长李泽钜为父接班,李泽楷选择自立门户:通过一笔笔收购,开启自己的商业版图。富卫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李泽楷收购荷兰国际集团在中国香港和澳门、泰国的保险业务等,由此组成富卫集团。现在,富卫集团的业务已遍布亚太地区,其中约有60000名保单持有人来自中国内地。

李泽楷最为创投圈津津乐道的,是早年卖掉腾讯股份,错失一笔超级回报。这一次如若顺利IPO,他又将收获一家上市公司。

李泽楷掌舵

富卫坐拥60000内地客户

时间回到2012年,李嘉诚设立家族信托,长子李泽钜接班,掌管长和系资产;次子李泽楷则可获得现金分红,以帮助他收购几家相当有规模的公司。

不久后,收获充足资金的李泽楷便发起一笔重磅收购——2013年2月,向荷兰国际集团收购了香港、澳门及泰国寿险公司以及香港的一般保险、僱员福利、强积金业务及财务策划业务。凭借这笔收购,李泽楷率队推出了由富卫人寿(百慕达)、富卫泰国、富卫人寿(澳门)及富卫财务策划组成的富卫品牌。

同年10月,李泽楷又通过PCGI Holdings与Swiss Re Investments订立协议,后者向富卫保险投资最高4.25亿美元。至此,李泽楷通过其87.66%的权益间接拥有及控制富卫集团。

作为一家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富卫采用以客为先及数码赋能的模式并迅速增长。在这十多年里,并购是富卫保险寻求扩张的重要手段。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6月,富卫通过收购PT Finansial Wiramitra Danadyaksa的50.1%直接股权进入印尼市场。

沿着这样的路径,李泽楷团队又依次将富卫品牌带入新加坡、越南、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等市场。根据NMG资料,富卫集团在2023年成为东南亚市场按年化新保费计的五大保险公司及顶尖银行保险公司。

具体产品方面,富卫集团主要产品分类为分红人寿;非分红人寿;危疾、定期人寿、医疗及附加保险;单位连结式寿险;及团体保险及其他,于2024年分别贡献公司36.5%、28.0%、 22.2%、7.5%及5.7%的新业务价值。

自2014年首个完整营运年度起,公司的年化新保费于2024年实现5.2倍的增长,由2014年的3.09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9.16亿美元。公司的年化新保费于2023年至2024年按固定汇率计增加18.6%。

财务上,2022年—2024年,富卫集团实现净保险及投资业绩分别为4.93亿美元、4700万美元、9.11亿美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2亿美元、-7.17亿美元、1000万美元,在2024年扭亏为盈。

虽然目前富卫集团尚未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但内地用户对之并不完全陌生。根据招股书,集团在香港(及澳门)的业务历来受益于向中国内地访客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报告期内分别有4200万美元、2.04亿美元、2.64亿美元的年化新保费;1800万美元、1亿美元、1.09亿美元的新业务价值来自中国内地访客客户的销售。

截至2024年末,集团约有60000名保单持有人为中国内地访客客户,占集团保单持有人总数约1.0%,集团有效保单总数的1.1%来自中国内地访客客户,来自中国内地访客客户的新业务销售额于2022年至2024年增长了6.3倍。富卫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内地等地探索拓展机会。

隐秘并购狂人

坐拥三家港股上市公司

熟悉李泽楷的人都曾评价他个性独立,不愿居于父亲庇护之下。

1991年,25岁的李泽楷离开和记黄埔,创立亚洲首家卫星传输有线电视服务公司——STAR TV。仅仅两年后,他就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将STAR TV卖给了传媒巨头默多克,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手握这笔资金,他决定自立门户,创立盈科集团。

九十年代末,盈科收购港股上市公司“得信佳”,并将“数码港”注入其中,更名为“盈动数码”,成功借壳上市。彼时正值全球互联网浪潮,这家公司一跃成为香港第八大公司。李泽楷身价随之水涨船高,一度直追父亲李嘉诚。

而真正让李泽楷一战成名的,是那笔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香港电讯。

1999年,香港电讯在香港电讯服务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7%。当时,控股股东英国大东电报局计划出售其全部54%的公司股权,并接洽了李光耀次子李显扬掌舵的新加坡电信。然而,李泽楷却半路杀出,以120亿美元外加盈科集团部分股权的形式,完成了对香港电讯堪称“蛇吞象”的收购,之后盈科数码更名为电讯盈科。

自此,李泽楷在商业江湖名声大噪,而那一年他才34岁,“小超人”的名号在商界传开。

细数李泽楷的并购生涯,柏瑞投资同样精彩。2010年,李泽楷在一众竞购者中脱颖而出,以5亿美元“抄底”收购了AIG友邦投资,并获得AIG友邦投资在32个国家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PE基金、公募基金、对冲基金,及部分股票和固定收益资产等,新公司更名为柏瑞投资。

在李泽楷掌舵的十多年里,柏瑞投资发展成为资产管理规模超万亿的超级投资平台。去年底,柏瑞投资以12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卖给了美国大都会集团,李泽楷又赚一笔。

不过,李泽楷的投资生涯也有遗憾时刻,最深刻一笔便是当年卖掉腾讯股份。

早在1999年,李泽楷就花220万美元买下腾讯20%的股权,成为腾讯早期投资人。但后来因为其他收购需要资金,他不到两年就以千万美元抛掉了腾讯股权。没想到的是,此后短短几年,腾讯势头愈发强劲,市值就从不到100亿一度涨到最高7万多亿。

后来谈起腾讯这笔投资,李泽楷承认卖错,“我不止一次感到很可惜,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教训。”

商海浮沉,如今李泽楷手握电讯盈科、香港电讯、盈大地产三家港股公司,以及一家美股SPAC公司,涵盖科技、媒体与电信、金融服务及地产三大行业。截至目前,这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市值超1000亿港元。

港股这边风景独好

放眼望去,今年港股IPO热闹可见。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宁德时代。5月20日,宁王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实现A+H两地上市,市值1.3万亿港元。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从启动到完成仅用时128天,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为今年全球最大IPO。

紧接着本周五(5月23日),港股还将迎来今年最大的医药IPO——恒瑞医药。作为恒瑞医药的灵魂人物,掌门人孙飘扬一度被视为中国“药神”,白手起家将不知名的小药厂做到中国医药界巨头,2000年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药王。等到正式登陆港股,恒瑞医药将成为又一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超级公司。

另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新股是蜜雪冰城。3月,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时堪称引爆港股:融资认购超5258倍,认购金额超1.8万亿港元,刷新历史成为新一代港股“冻资王”。此外还有招股中收获6000倍、国际配售部分获得约39倍认购的布鲁可IPO;曹德旺妹妹曹芳掌舵,市值超200亿港元的正力新能;市值已经从240亿港元涨到超600亿港元的古茗等等。

如此一来,香港今年的新股集资额已经超过60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多逾6倍,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

新股IPO之外,港股已上市公司的表现同样亮眼。今年香港恒生指数已经涨幅16%,一批港股公司股价飙升,当中消费企业尤为瞩目。如老铺黄金以超18倍的股价涨幅、1400亿港元的市值规模缔造了又一神话;泡泡玛特2024年以来的股价也飙涨超7倍,最新市值超2900亿港元。加上市值翻番的蜜雪冰城,港股消费“三姐妹”得以形成。

以往说起港股,大家第一印象便是——找不到基石投资人、估值低、没有流动性、解禁即大跌。但现在情况变了,过去几年港股一度面临新股发不出去的尴尬渐渐散去:基石投资人不愁了,估值也有吸引力了。

见证这一幕幕,投资人心态也发生转变——从被投去港股就“打断腿”,到如今催促尽快赴港IPO。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目前对港交所的上市申请管线情况感到非常满意,从年初至今,集团已接获近100宗新上市申请,目前正在审理的申请约有150宗。其中不乏一些龙头企业,“好多都系好大型”。

热闹才刚刚开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