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女王,太想红了
作者 | 夏至
来源 | 最人物
近些年长剧市场疲软,爆火的短剧反而迎来泼天富贵,成了人人皆知的风口。
横屏竖屏的几十秒到20分钟里,这里的剧情像开了3倍速,甜宠萌娃、玄幻现代等类型短剧轮番摁下爽感情绪的快捷键,不仅化身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快餐,还是拍摄十几天回报上千万的高额投资产品。
不过看短剧的人还没暴富,拍短剧的人已经飞升了。随着行业蓬勃发展,一批批短剧明星正在横空出世,成为一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新生力量,填补影视寒冬的空白。
短剧女王李沐宸和徐艺真,原本都是长剧里名不见经传的小配角,在短剧里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大女主。趁着短剧时代的东风,她们用剧红带动人红,站在短剧界的金字塔尖,等到了作为演员的“升职加薪”。她们一边领奖拍杂志,一边拍长剧上综艺,比大多数长剧演员还风光。
在短剧造星的当下,平台正在全员下场,批量制造短剧女王。
拍摄周期21天,分账票房2700万。
这是微短剧《执笔》的耀眼成绩,也是短剧女王李沐宸的来时路。
出生于1993年的她原名李玉洁,早期是走性感路线的美女模特,活跃于广告圈和网络微电影。2016年,由于主演校园剧《电竞纪元》,她正式出道进入演艺圈。
在美女如云的地方,李沐宸的美貌和辨识度并不占优势。按她自己的话说,出道9年,她拍了6年长剧“糊穿地心”,跑了上百个剧组试戏得到了18个角色,却一直是个替代品。
这些年来,李沐宸总是在形形色色的小配角里打转,知名度最高的角色是《司藤》里的沈银灯。小有名气后,她在《梦华录》里饰演葛招娣,在《天行健》里客串,但关注度一如既往的低迷。
尤其是近几年的影视寒冬,大部分演员都在失业,自称“中下档演员”的李沐宸发现选择权变得越来越少,她作为“没学历、没背景、没公司的三无演员”,越来越接不到自己想去的剧,一度想要转行。
当影视剧无法为观众造梦的同时,身处其中的人们也恍若大梦初醒。李沐宸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不好,一边要面临18线女演员的30岁年龄焦虑,一边在担忧拍4个月的配角戏,播出效果不好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好在2022年,李沐宸接到了短剧递来的橄榄枝。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来说,短剧门槛低但工作机会多、拍摄周期短、角色分量重、薪资结算快,桩桩件件都是诱惑。更不用说短剧的蛮荒时期,美貌和演技都不需要太多、够用就行,观众对长剧和短剧自有双重标准。
“宁为鸡头,不作凤尾”,是她最好的选择。决心转型之后,李沐宸用3年积累出了16部的短剧作品,其中两部爆款《招惹》和《执笔》助她一跃成为复仇赛道的短剧女王,同时是业内认证的短剧唯一“S+”女演员。
得益于早期的宽松环境,短剧就是比长剧敢想敢拍。在这些剧集里,李沐宸在横屏里演绎了禁忌背德的小妈文学、反抗命运的恶毒女配、被强取豪夺的带球跑表嫂、重生归来的复仇影后、被迫换脸的和亲公主等戏码,携手不同男演员稳定输出小说里端出的爽文代餐。
与此同时,伴随着短剧行业的腾飞,她的事业迎来了质的飞跃,以往在长剧是被选择的小演员,现在是短剧里能自由选角的头部女主。在《招惹》播出后,李沐宸收到了上百个剧本,却不想再去选择宅斗复仇类的同质化作品。
摆在她面前的,是繁花似锦的新路。《招惹》拍摄23天,制作成本约500万元,分账就超过了2000万元,《执笔》的分账高达2700万元。位于影视圈鄙视链下游的短剧,却是低投入高回报的风口,比起不甚赚钱的长剧,市场更青睐能来财、赚钱快的短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短剧演员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据相关报道,业内人士称:“李沐宸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横屏短剧S+演员,拍中短剧的片酬属于断层领先。其他S级头部演员的片酬在几十万级别,非头部的演员则普遍在几万到十来万左右。”
2025年1月,李沐宸获得星光大赏“年度短剧之星”,业内的认可为她的进阶之路添砖加瓦,增添了其杀回长剧的信心。毕竟不再是小演员,虽说在长剧市场依旧没有什么选择权,但李沐宸已经凭借爆款短剧打开了知名度和剧粉盘。
她自己曾说过“短剧很好,没必要存在鄙视链”,但24小时无休、靠速效救心丸的拍摄节奏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疲累,还有演技和灵气的消磨。所以她频上综艺,想重新上位长剧。
在综艺《开播!短剧季》里,李沐宸接受了表演模式化的批评,说自己一年拍8-10部戏,不可能每场都完全走心,功能性的戏就功能性地去演,情感戏就真正地体验。幕后采访中,她讲述作为新人演员,只有题海模式才能让大家看到,希望能先有量再有质。
人在高处走,很难不飘起来。在《无限超越班3》的自我介绍里,她说想找回原始拍戏的状态,因为现在占据了短剧头部,反而听不到导演细致地讲戏,耳朵里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但在这部名声不太美妙的综艺里,她和被群嘲的丁真、“不服哥”刘奕畅一样,成了热度消费的一环,贡献了不少被全网吐槽的名场面。
上午10点的剧组面试,她因为迟到被尔冬升导演问询,直言迟到只是“因为我之前拍戏的时候都是有助理叫”。台前在青蛇白蛇剧组争取角色时态度反复横跳,被网友批为“小牌大耍”,在短剧里够用的演技也不被认可,幕后被于正爆出和刘奕畅恋情,口碑直线下滑。
按照演综一贯的套路来看,这位短剧女王后续还有翻身的机会。但上过桌做主角的人,还能一直甘心回到以前给他人做配吗。
这是个关于人性的问题。
万物皆有平替,短剧更是如此。
同样是长剧配角“下凡”,另一位“短剧女王”徐艺真走出了不同的路。
这个出生于1998年的重庆妹子,把主阵地放到了时长几分钟的竖屏短剧,代表作有《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等,打开了霸总小说走进现实的下沉市场。
徐艺真和李沐宸一样,体会过娱乐圈沉浮数年的冷落。她毕业于浙江传媒大学,是最早一批押注短剧的科班演员。2020年毕业后,徐艺真成为逐梦演艺圈的北漂,陆续出演了《骄阳伴我》《上有老下有小》等影视作品,和大多数新人一样声量寥寥。
刚到北京的时候,徐艺真不甘心别人说“你来到这里就是来当炮灰的”,一个月瘦身10斤。但拍完第一部戏《幸福路上》,这个0经验的新人女演员就觉得“不想干了”,因为她知道“演得不好”“自己不行”。
但她坚持了下来,幸运地只用一年就在短剧赛道走到了大女主。
转机发生在2023年,她接受学长的邀约,耗时8天拍了一部《重生后被渣男死对头宠上天》,由此进入微短剧赛道。
在职业的选择上,有时幸运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市场趋势和时代脉络息息相关。微短剧是影视市场的黄金增长极,徐艺真是被命运青睐的那个人。
同年,短剧市场集中爆发。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2021年至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分别为3.68亿元、101.7亿元、373.9亿元,呈倍数增长在蓬勃发展,并且在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了505亿元。
在徐艺真主演的微短剧里,多少能窥探到微短剧疯狂吸金的力量。《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的总充值额破两亿元,《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充值流水同样破亿,背后都是金钱如潮水涌来的力量。
但身处其中的她觉得:“这两个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即便是头部短剧演员的薪酬收入,也远远达不到长剧顶流的冰山一角。她在直播间里跟粉丝直言:“别听外面瞎传,说赚了几千万,能在北京买房,几百万都没有,真看重钱我直播带货去好了”。
因为门槛低、限制少,短剧演员的入行条件更加宽松,他们上位后往往介于网红和明星之间,总是更敢说也更现实。徐艺真此前就表示不排斥直播带货,但生活的重心在拍戏上,分不出精力去做。
竖屏短剧的制作周期一般在7-8天,极限压缩的时间适合无缝进组,所以很多头部演员都选择了题海战术,只要拍得够多,总有一两部能突出重围。但在内卷的短剧行业里,徐艺真的产出不算多,只是爆款命中率奇高。
她把精力更多放在了能被看到的部分,比如提升自我、转向制片人和改变“短剧就是low”的偏见。
抓住上升期的机会,她和其他头部短剧女演员一起走红毯,在《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获奖“品质表现力剧星”。作为节目嘉宾,录制了《开播!短剧季》《超新星运动会》《五哈5》等综艺,增加曝光的同时密切接触传统影视长剧的机会。
此前徐艺真和搭档孙樾的名字一直紧密绑定,两人合作了不少短剧,被称为“土甜界的金童玉女”“短剧里的凤凰传奇”,在狗血里上演一出出爱恨情仇。
去年两人拆伙后,徐艺真经历了一段人气沉寂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演技质疑。“夸张”二字成了她如影随形的评价,在综艺《开播!短剧季》上,导师苏可也说她的表演“有点夸张”,担心这种表演和短剧“爽完之后就是一片空虚”。
对于科班出身的徐艺真来说,这些正是她所担心的。镜头前的徐艺真不止一次地吐露“自知之明”,对于网友的中肯评价,对自己的咖位和精品短剧的发展前景。
作为短剧演员徐艺真,她曾说:“我想得很清楚。我不是那种需要急着‘升级’的人。我从短剧走出来,被称为‘短剧女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立刻争取什么体量的女一、女二,那不是我的追求。”
她能捕捉剧情和拍摄中的种种漏洞:“我觉得市面上很多短剧,质量是不OK的。”就像市面上很多短剧里,大病初愈的女主角会涂着烈焰红唇躺在病床上,古装戏里的女主一句一个现代流行词,徐艺真并不认可这种真实。
她也不觉得戏里的霸总是理想型:“(霸总)都不让我出去工作,拍的戏一定得是他投的,我不就是他的附属品吗,养着我得了呗,没有自己的自我价值。我的自我价值就是做他的老婆,这种霸总确实不太想要。”
作为短剧公司联合创始人,她的视角又变得更丰富。迎着“短剧就是low”的争议,徐艺真想做“价值观导向正确”的短剧,不只是狗血扇巴掌、撕衣强制爱、霸总掐脖子,观众也可以看独立女性,有工作、不雌竞的女性故事,让短剧的影响力更加积极正面。
目前行业都在呼唤精品短剧,上位的徐艺真也想做那个上强度的人。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高光15秒,微短剧也有自己的造星101。
伴随着短剧演员上桌,最早一批塌房的人已经出现,更多的人还在争抢上升的机会。
在长剧里镶边的18线演员们,在短剧里纷纷找回事业的第二春;从短剧做起的新人演员,靠着作品和人气积累实现一夜爆红;颜值高、非科班的素人涌入短剧,在这里让美貌变现,以求顺利“逐梦演艺圈”。
竞争激烈的格局里,短剧女王正在流水线上批量制造。相较于飞升更容易的男演员,她们的每一步都走得更为谨慎。即便她们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定位,也在共享同一种野心。
随着微短剧行业红利消退、管理趋严,她们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不再只局限于演短剧。凭借《拜托了!别宠我》系列步步飞升的张淼怡,用一部《虚颜》敲开长剧大门的丞磊,是新的榜样。
今年凭《好一个乖乖女》爆火的余茵,走有反差感的腹黑甜心路线。同样是手握总观看量突破20亿次的代表作,对比7天涨粉150万、一天卖出70万杂志销量的男主演柯淳,半个月吸粉80万、不声不响的她显得不够红。
没能被大众看到前,她的底气来于工作3年产出近50部作品的努力。走进大众视野后,她聪明地选择两手抓,一边主动放下身段饰演长剧配角,目前已经低番进组于正的长剧《玉茗茶骨》,一边日常互动营业、及时更新短剧作品。
同样签约于正的滕泽文,率先验证了观众的反应。凭借精品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她跻身“竖屏短剧TOP级演员”,在长剧《墨雨云间》里却只能客串路人甲,还被批判看起来“太普通”。
于正旗下的艺人向来有“先配角再主角”的服从性测试,她接着出演了于正重金投资的首部短剧《吉天照》,紧跟着进组《玉茗茶骨》。可惜这条步步为营的上升之路,观众未必买账。
一心飞升长剧,还没沉淀出结果的锦超,就是前车之鉴。其经典名言“短剧演员的商业价值和我想成为长剧演员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适用于所有的短剧头部演员。
要想成功飞升,背靠大公司成了很多人不约而同的选择。李沐宸早早就签约悦凯娱乐,一批短剧演员涌入于正的欢娱影视,不少业内“大厂”都向短剧头部抛来了橄榄枝。
成功签约壹心娱乐和柠檬影视合作的心心传媒,马秋元的飞升态势明显,她不仅有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还在首部长剧作品《月明千里》就拿到女二的角色,在转型上大步进阶。
微短剧女演员人均卷王,马秋元曾一年主演53部短剧,几乎全年无休。作为经济学专业转行演员的插班生,她的演艺生涯相当顺利,手握《白月光攻略手册》《清宫辞》《桃花马上请红樱》等多部短剧爆款。
想留在短剧的人,也有不少转向听花岛、星链无限等大树寻求安稳。
背靠“短剧界的正午阳光”马厩制片厂,王格格就是与厂牌深度绑定、不愁戏拍的御用演员,她签约星链无限公司成为当家花旦,目前还在探索制片人的新身份。
这位同样高产的短剧劳模,走的是高知熟女风格。她个人特质突出、风格百变,不只局限于清冷破碎路线,代表作有《情糜》《深情诱引》《玫瑰冠冕》等。
作为最早一批的微短剧开拓者,王格格是理科生转行、非科班出身的素人演员,却在微短剧行业发展得如鱼得水。事实上,从素人到短剧再到长剧,成了不少人进入娱乐圈的可行路径。
在娱乐圈打工,不光是好不好看,要看好不好用。演员要用作品说话,呈现给观众角色,回馈给平台收益。而这些短剧演员们都能做到,他们不光打开了更下沉的广阔市场,还给断尾求生的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5年,短剧的受众之广,已经上到80岁老奶,下到几岁幼童了。其爆款的吸金能力已经无需再验证,造星能力还在升级,捧出了一堆流水线上风格各异的短剧女王。在这里人人都是“短剧一姐”,谁都有几个爆款短剧。
她们享受着短剧的新鲜红利,也在和行业的困境同频共振。
“短剧上不得台面”的论调,是一种偏见,也是行业野蛮生长的现实。主攻恋爱代餐的女频短剧,像是一块更生猛直白的试验田,在爆款逻辑下轮番复制成功过的经验。
作为短平快的消费品,许多短剧本身就难以处处精细打磨。剧本同质化、人设复制粘贴是行业的通病,抄袭或所谓的借鉴也屡见不鲜,很多短剧都“长着同样一张脸”,既像长剧的爽文翻版,又类似于韩剧的本土再现。
困在其中的女演员们,并不想只做情绪代偿的工具,贴满霸总恋爱的标签。
她们更想红、想被看到,不只是被选择,也能拥有主动权。就像李沐宸袒露无遗的野心: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需要获得大家的喜欢。我也很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让更多人看到我、安利我。而且有了流量之后,在剧本选择上能说得上话,能挑选好的剧本、好的团队、好的角色。”
她们知道“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飞”,但能飞多久还要各凭本事。
部分参考资料:
1、小央视频|《“霸总短剧”到底谁在看?“短剧女主”徐艺真畅聊流量密码》
2、潇湘晨报|《对话“短剧女王”徐艺真》系列合集
3、狐厂娱乐观察|《2024短剧演员片酬调查》
4、娱理|《李沐宸:不是资源降级,是我选择了短剧》
5、艺恩数据|《【艺恩报告】2025短剧女演员格局》
6、骨朵星番|《谁是短剧市场里的“紫薇星”丨短剧演员盘点》
7、新腕儿|《对话「抓马女神」徐艺真:拒绝脸谱化表演,用轻喜剧诠释Drama人生》
图片来源:
公开资料,网络,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