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川生物毛利率下滑:应收账款飙升周转率下降,研发费用率不断走低
《港湾商业观察》陈钱
近期,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川生物)递表北交所,保荐机构为国金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联川股份的控股股东为朗秋蕾和周小川,两人合计控制公司48.79%的股份,并于2012年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为公司实控人。
毛利率下滑,较为依赖特定供应商
联川生物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为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及生物医药企业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型基因检测的科研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企业。服务流程包括样本保存、核酸提取、文库制备、样本检测、数据分析等步骤,交付成果主要为数据分析结果。
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四大服务线,包括翻译转录组学、表观调控组学、微生物与基因组学及蛋白与代谢组学。
2022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几乎全部来自于以上四大服务线,各期营收分别为2.35亿元、2.87亿元、3.6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5.67万元、5348.85万元、6005.67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2.00万元、5051.08万元、5666.22万元。
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1.12万元、508.52万元、384.08万元。
虽然联川生物期内营收的复合增长率达24.95%,对政府补助的依赖也在逐年减少,但毛利率却呈下滑趋势。公司期内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4.31%、51.74%、48.73%,每年下滑三个百分点左右,三年合计下滑5.58个百分点。
其中,为业绩贡献一半以上收入的翻译转录组学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52.31%、47.75%、48.15%;微生物与基因组学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57.94%、60.15%、48.53%,其中2024同比下滑11.62个百分点;表观调控组学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70.92%、74.11%、68.65%,2024年同比下滑5.46个百分点。

联川生物毛利率的降低也许反映出对上下游议价能力的降低,而议价权陷于被动或许和公司产品缺乏竞争力不无关系。
据悉,基因检测产业链的上游为生产基因测序仪器、试剂等设备及原材料的供应商,上游的核心技术产品和市场份额基本被因纳美、赛默飞这些跨国巨头垄断,联川生物作为基因检测服务的提供商,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主要是采购上游的基因测序仪器进行数据分析,公司并无自行开发的测序仪器。
在联川生物各期的采购中,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分别为68.68%、77.70%、73.78%,集中度较高。
且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之一的美国公司因纳美,2025年被商务部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决定对因纳美公司采取“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的处理措施。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称目前保有数台因纳美高通量测序仪,暂时可正常采购因纳美测序试剂,且已在同步布局华大智造的测序平台,但如果未来因贸易政策或国际关系的变化造成因纳美产品断供,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上,即便是目前已打入基因测序市场前五的国内企业华大智造(MGI),也仅仅占有6.7%的市场份额,大部分市场份额依然是被因纳美垄断。并且由于基因测序仪器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而上游仪器试剂生产商的产品通常为封闭系统,进行基因测序时需使用该品牌型号仪器配套的测序试剂及耗材,不同品牌型号的试剂耗材无法混用。若未来因纳美等头部企业出现断供,其他测序仪器能否保证数据读取结果的可靠性、辅助工具的全面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从科创板到北交所,研发费用率不断走低
据悉,联川生物此次拟募集资金3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基因科技产品及服务平台扩产升级项目,5000万元用于分子诊断试剂研发项目,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三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3.5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曾在2022年尝试过科创板的上市,彼时联川生物的募资额为6.08亿元,在经过一轮审核问询后公司便于第二年终止了科创板的上市之路。此次递表北交所,募资额骤减近3亿,并且砍掉了DNA合成平台研发项目,主要项目基因科技产品及服务平台扩产升级项目也由原先的2.7亿减少至2.04亿,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由原先的1.5亿减少至5000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公司计划投资9734.91万元用于分子诊断试剂研发项目,但近年来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似乎并没有体现出其野心,各期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61%、11.70%、8.38%,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别为7.31%、9.31%、10.25%。
很明显,联川生物研发费用率走势与同行形成反差,前者持续下降,后续不断上升。在2024年,联川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已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应收账款持续攀升,周转率下降
此外在应收账款方面,公司近年来也大幅飙升,而周转率却不断下降。
据悉,联川生物的客户主要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医院和医药公司为主,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697.69万元、9455.07万元、1.29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26%、32.99%、35.0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5.09次/年、3.78次/年、3.29次/年,各期的期后回款金额比例分别为93.86%、84.28%、31.03%。
各期,按坏账计提方法披露的坏账准备分别为637.21万元、1119.55万元、1643.32万元。
不难看出,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的同时,在2024年应收账款回款比例也骤减,加之公司的合同负债还攀升过亿,期内分别为8286.31万元、9802.28万元、1.23亿元,而同期的货币资金分别为7241.75万元、5736.14万元、1.02亿元。
现金流方面,公司各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429.46万元、4872.79万元、1.2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2亿元、-1.17亿元、5004.54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039.97万元、2772.07万元、-1.02亿元。
联川生物之所以选择转战北交所上市或许也是基于对自身的定位。
公司表示,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企业由于掌握核心技术且拥有大量市场份额,因此准入门槛和市场集中度较高。而公司基于行业格局和发展方向的考量,目前暂不考虑向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延伸。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理事会常务主席支培元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科创板着重关注企业的创新属性,对研发投入强度、核心技术领先程度以及未来成长潜力等方面要求严苛,而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更为灵活,由科创板转至北交所,或许是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量后的上市策略调整,旨在借助北交所的平台,加速实现上市目标,获取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