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遭遇生存危机,中国与20多国建立国际调解院,维护公平与正义
国际刑事法院(ICC)近些年来遭遇生存危机,随着它被美国、以色列、俄罗斯制裁,以及近期匈牙利宣布从中退出,加上首席检察官面临性犯罪指控,公信力早已经摇摇欲坠。

ICC执行效力不足、选择性司法及大国政治干预等问题已经让其难以生存,而与菲律宾合作逮捕前总统杜特尔特,更是将ICC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从2002年成立以来,长期偏袒西方利益,已经被长期批评。在对已经退出的菲律宾长臂管辖之后,更是遭到了更多的反对。
此前,俄罗斯就提议在金砖国家组织内部建立一个国际司法机构,协调一些争端问题,补充或者取代ICC,进一步维护国际法的公平与正义。
2022年10月,中国与20多个国家一起在香港开始筹备建立“国际调解院”(IMC),并在2023年2月正式建立筹备办公室。

IMC是全球首个以调解为核心职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通过非对抗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弥补现有司法和仲裁机制的局限性,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对公平解决争议的需求。
与ICC不同,IMC坚持以联合国安全治理核心,倡导大国带头讲平等合作法治,反对搞霸权霸凌霸道,积极推动对话和平解决热点问题。IMC强调通过协商而非对抗解决争端。其目标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平等发声的平台,尤其针对西方主导的司法体系(如ICC)的缺陷。
IMC的建立标志着非西方国家尝试重构国际规则的努力。与ICC的“定罪惩罚”模式不同,IMC通过调解实现“合作共赢”,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对主权平等的诉求。

这是中国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东方智慧”的有效性体现,间接挑战了西方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带来曙光。
5月30日,将有6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约20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同期还有专题研讨会召开,这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贡献巨大力量,也为减少争端提供有效解决方式。
现在ICC审判杜特尔特的案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其在管辖权方面本就存在争议,历史上它们拖延审判期,让所谓嫌疑人死在了监狱里。与其说是一场非法审判,不如说它早已成了西方利益的代表。

中美俄都没有加入《罗马规约》,也多次呼吁ICC不要政治化,但是其本性难移。中国一直积极促进世界各国采取对话解决问题,无论是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还是持续为俄乌冲突进行斡旋,以及持续呼吁采用对话方式解决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等问题,都彰显了我们热爱和平,践行IMC理念的决心。
尊重各国核心利益、反对胁迫施压,强调通过调解实现“合作共赢”,这就决定了IMC不仅适合解决领土争端、经贸摩擦等复杂政治议题,也能重构国际规则的公平与正义。
中国作为主要倡议国之一,必将为世界和平贡献东方智慧,弥补现有司法和仲裁机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