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片面的历史会让人自大?体量≠高度
我发现国内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不管什么交流平台,哪怕是爱奇艺/腾讯影视的留言版都会出现这么一个论调:“村长打架啊?”。 对 ,针对的就是日本、欧洲诸国,反正就是看不起他们相比中国来说规模小得多的战争,可以延续到其他各个领域,反正就是一句话,“蛮夷”天生弱小,凭什么碰瓷我大华夏?
我一直强调,衰弱的根源在于傲慢,刘慈欣非常深刻的写下了这句名言。 然而有些人还是不懂,甚至片面的了解历史,然后得出完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唯心历史结论。
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必然!必然! (重要的事说三遍)。如果对这个认识不足够深刻,那和古人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有什么区别? 中国强盛靠的是痛定思痛!不是发展有一定成果后能让你们继续有资本重演那让我们衰弱的自大自满!这个苗头要比任何危害都严重的多!
所以言归正传,为什么我说体量≠高度?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件事,为什么中国自古体量够大?
1是因为(从地理和早期适合文明发展角度)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肥沃,天然易于早期农耕工具(比如石头、木头)开垦,而长江流域又气候湿润,水稻种植可以支撑更高的人口密度,两大流域天然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类似人类早期适合发展农业的还有尼罗河、新月沃土地区等),所以你们会发现古老文明都需要上述条件才可以,北美洲那块地方在上古时期根本不适合人类发展,所以相对缓慢,而等到百年千年开垦后的优势才慢慢显现,你说美国现在天赋异禀,但上古年前谁会这么认为?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吧?
2是因为地理的封闭性与防御性地理格局。
大家都知道么,东临大海,西靠高原,西北戈壁沙漠和北部草原行成天然防御屏障,减少了大规模游牧民族入侵的可能性(虽然还是巨大威胁),青藏高原又缓冲了域外文明冲击的可能性(亚历山大大帝 ,帖木耳雄主),大海又隔绝了早期海洋帝国的威胁(西班牙帝国子午线战略)。
3是全球最霸道的皇权大一统体系稳定与融合 (这里需要说一下,优势很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结论会说)
4高产出和高生育 水稻上述已经讲过,然而最让中国体量爆炸的其实是近代明清引入域外玉米和红薯后,人口才突破4亿的。
结论:中国能长期维持庞大体量形态的前提是地理封闭安全、农业天赋异禀,外加制度和文化综合促进导致,但是我们知道,这种模式在工业革命前极具竞争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农业文明之最),但也因为过度依赖农业和内循环,导致在近代遭遇全球工业化的挑战后无法有效转型,最后被降为打击)。
好,那理解了体量的问题,就谈高度吧。
我举个例子,央视和专家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可不是从清朝开始算的,真正意义上西方超越东方是从500年开始算的! 也就是同时期明朝和西方的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国等西方海洋帝国雄主们的崛起开始算!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不认可呢?而且甚至有“清朝乾隆期也远比西方先进”的说法?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混淆了体量和高度的区别,也就是上述我先讲清楚的人口问题,说白了就是:清乾隆和明朝的综合国力确实比当时西方更强,你如果单单看国力的话当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 但问题就在于这里~ 体量国力的雄厚是因为你人口比对方多太多,即便是落后的农业文明也撑不住他体量大啊?这国内生产总值还有手工业规模那肯定和西方不是一个级别啊?只有到了工业革命后这个差距才开始被拉开,然后显而易见。
所以,为什么说西方领先中国500年? 因为它不是从体量/国力算的,而是从科学、人文、思想觉醒和政治制度等这些“上进指标”算的。
如果这么理解就没问题了:比如
当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候,葡萄牙、西班牙通过航海开启殖民扩张,获取资源和市场,后文艺复兴欧洲在艺术、科学和人文思想上复兴,逐渐摆脱宗教束缚。而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后却转向海禁政策,错失海洋霸权分羹,尽管经济总量仍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放缓。
结论:西方在海洋扩张和思想解放上开始占据先机,但中国仍保持经济规模优势。(这个时候还不明显)(但是这个时候西方在很多科学领域已经完全盖过中国了,太多了,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写上去了,有心人自己会去找,著名的红衣大炮就是葡萄牙技术)
再比如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西方知识体系的飞跃,牛顿力学、伽利略的天文学、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等奠定了现代科学基础。
启蒙运动有: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推动理性、人权和民主观念,冲击传统权威。
同时期康乾盛世(18世纪)人口和经济规模全球第一,但闭关锁国、压制科技(如视西方技术为“奇技淫巧”),科举制僵化思想。西方在科学方法和制度创新上拉开差距,中国因封闭逐渐落后。
后来工业革命不用举例了吧?那已经是降唯了。
这些还只是很明显很明显的,说白了就是不管左右派都认可的,哪怕最极端的民粹也就嘴巴硬一下,但内心也是承认的。!
那否定不承认不认可,把头埋沙子里的呢? 也有 ,而且很多!
这就要追根溯源了,说到底这就是西方到底比东方差不差的历史问题,西方和东方历史上各有千秋优势,我们擅长的是手工艺制造业,成品、应用科学。 西方擅长的是理论、思辨、哲学、逻辑学等(之前说过不知道多少次了,烂大街的言论了)
哲学与理性思辨体系:同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建立了系统的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体系,强调理性思辨和抽象理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建立了公理化的数学体系。同时期(诸子百家)更注重实用伦理(如儒家、法家)和治国策略,抽象数学和逻辑学发展相对薄弱(如《九章算术》以实用计算为主)。
政治制度与法律,雅典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西方政治律法的源头)。
雅典公民通过直接民主参与决策,罗马发展出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1年)和共和制权力制衡。
而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以中央集权制为主,法家强调严刑峻法,但法律体系更服务于皇权,缺乏公民参与和政治分权思想。
结果是:《大宪章》先诞生英国(得有这个土壤才行) ,约束王权,约束了王权然后才能谈变革吧? 之后的什么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都需要这个前提,不然根本突破不了,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中国不行的源头之一(皇权太霸道)
建筑学和工程领域:罗马人发明混凝土技术,建造万神殿穹顶、高架引水渠(如西班牙塞哥维亚水渠)、公共浴场和道路系统(如阿庇亚大道)。这些工程在规模和技术复杂性上远超同期中国。
而中国秦汉时期以木构建筑为主(如阿房宫、长城),水利工程(如都江堰)注重实用,但缺乏罗马的拱券结构和大型石质建筑技术。
军事战术与武器:罗马军团采用标准化装备(短剑、重标枪)、灵活战术(三线阵)和军事工程(营地建设),职业化程度高。希腊方阵以密集长矛阵型闻名。
同时期中国战国至汉朝以车战、骑兵和弩箭为主,战术思想(如《孙子兵法》)先进,但军队组织长期依赖征召兵制,职业化程度较低。(乌合之众的来源,西方自古职业军队文化深厚,哪怕到了现在也是如此)。
天文学与地心说体系:托勒密(公元2世纪)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地心说模型,系统化计算行星运动,喜帕恰斯(公元前2世纪)编制星表并发现岁差。
同时期中国汉代天文学(如张衡)以观测记录和历法制定为主,缺乏对宇宙结构的几何化理论模型。
哪怕中国擅长的农业领域也不是全面优势,
中世纪欧洲推广重型犁(可深耕黏土)、三田轮作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马轭(提高畜力效率),推动农业革命。
同时期中国唐宋时期农业技术(如曲辕犁、稻麦复种)仍领先,但欧洲在北方黏土地区的耕作效率逐渐追赶甚至局部超越。
大学制度: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巴黎大学(1150年)等早期大学形成制度化教育,教授法学、医学、神学,并传播亚里士多德学说。
同时期中国科举制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书院(如白鹿洞书院)侧重道德教育,自然科学和独立学术机构发展受限。
这些都是较热门的领域(我拿来举例) ,冷门的更是多,有兴趣的可以交流,我可以吐露干货分享。 也就是说 中国从古代开始并不完全全面的比西方优越,落后领域也是不少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点题,那就是中国近代的落后并不是偶然,而且上述那么多条件的所形成的超越,换句话说就是西方在人口体量较东方弱势的前提下,用先进的这些领域逐渐弥补了体量差距, 在说透彻点:西方是用了将近1000年左右,以上述各个优点逐渐形成了以 弱体量超越超大体量的综合国力赶超! 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西方有中国哪怕一半的体量,这个综合国力赶超其实根本用不着这么久,可能1-200年就可以完成。
在重复一遍! :没有谁的赶超是凭历史运气的,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我说这些是因为想刹住现在看不起西方的论调,还有那些自认为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比西方强的论调,甚至于说什么华夏千年来是人类最高度的文明这种片面历史观,这对我们中华文明的崛起可没有正面作用,我不想我们重复历史老路,谦虚最重要 ,虚心接受历史,那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胜过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