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攘的游客,救不活叫苦的旅游企业
以往靠山靠水的自然优地理位置不再成为吸引游客的单一因素之后,老景区们也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来适应和满足如今旅游的消费者了。
作者|付饶
旅游市场持续复苏,两拨人开始叫苦。
一拨是在假期集中出游的打工人,不光要花更多的钱在涨价的机酒上,还要和全国游客在热门景点感受“人从众”的拥挤。
但即便如此,文旅热度仍在延续去年的繁荣景象。携程平台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国内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3%,这意味着,继五一小长假之后,即将迎来又一波旅游小高峰。
按理来说,这两年人们愿意出去玩,在玩上花的钱更多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对于旅游相关企业都是一种积极的利好因素。
但恰恰相反的是,景区类旅游企业成了叫苦的另一拨人。
据Wind数据显示,18家景区类上市公司中,2024年仅有长白山、西藏旅游、宋城演艺、九华旅游这4家营收和利润实现了双增,其他家营收均下滑,甚至亏损加大。前不久,桂林旅游甚至因为“5年亏损10亿”上了热搜。
01 游客越多,景区越亏?
作为国民级景区的桂林,每年都会因为被游客“挤爆”而登上热搜。就在前不久的五一假期里,桂林漓江景区也因为接待游客数量太多,被网友笑称“桂林都快忙成马六甲海峡了”。甚至有网友称,桂林市区到西街不到80公里的路程,花费了近11个小时才抵达。
即便是如此庞大的人流量,桂林旅游在2024年净利润亏损2.04亿元,同比暴跌1830.7%。
要知道,桂林旅游掌握着漓江、两江四湖、银子岩、龙胜温泉等桂林最核心的景区资源,坐拥漓江大瀑布饭店这样的五星级酒店资产,但在过去5年,桂林旅游仍亏损超过10亿。
这并不是桂林旅游一家文旅上市企业的困境。
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18家景区类上市公司中(除海洋海昌公园还未公布),仅有小半数营业收入、净利润保持增长,其余公司业绩均出现下滑。
在这些文旅公司中,多是靠自然资源优势而起家的老景区。其中尤其以曲江文旅和峨眉山的营收下降的幅度最大。坐拥文旅顶流“大唐不夜城”的曲江文旅,营收3.06亿元,同比下降23.67%,净利润亏损0.4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后者营收2.26亿元,同比下降10.83%,净利润盈利仅0.59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0.84%。
如果说一季度是旅游淡季的话,放眼2024全年来看,18家企业里,仅有长白山、西藏旅游、宋城演艺、九华旅游这4家营收和利润实现了双增。其余14家企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有一项或两项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且降幅多在两位数及以上。
其中,以海昌海洋公园、大连圣亚、桂林旅游和ST张家界四家旅游企业亏损情况最为严重,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100%,分别较上年大幅下滑了275.00%、304.16%、1830.70%和143.22%。
这并非旅游的人少。
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总花费5.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84万亿元。
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从2022年开始,一些旅游上市企业的业绩一直不够理想,始终处于亏损。
就比如,在2022-2024这三年间,海昌海洋公园、大连圣亚、桂林旅游和张家界、曲江文旅各自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3亿元、-1.12亿元、-4.83亿元、-10.81亿元和-6.06亿元。当然,不否认这里面有因为大环境导致的游客人流量骤减的因素,但直到2023年旅游业开始复苏,游客大量出行后,亏损情况仍没改善。
在旅游形势一片大好的2024年,有景区甚至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游客越多,亏损越大。
以海昌海洋公园为例,2024年旗下公园入园人次共计约1079万人,同比增长16.1%,公司全年营收18.18亿元,同比仅增长0.1%,但净亏损却从2023年的1.86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7.61亿元,毛利更是从2023年4.57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4.19亿元。
对海昌海洋公园来说,2024年的负债或许是比亏损更为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昌海洋公园的流动负债净额为29.53亿元,年内有约4.97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到期未偿还。尽管海昌公园对外宣称在寻求融资,用来改善现金流,但如今,没有进展。
02 没落的财报背后
尽管文旅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在面临“亏损”窘状,但亏损背后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文旅上市公司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包括峨眉山、黄山旅游等自然景区上市公司,这类公司主要以自然旅游景点为主,收入主要是门票、索道、酒店;另一类便是宋城演艺、海洋海昌的主题公园,收入靠的是门票、演出和餐饮带动的二次消费。
对于自然景区来说,最近几年人流量的下滑成了最大的痛点。
比如张家界的游客数量从2019年的近8000万人次下降至2024年的3570万人次,接待规模减少了超过一半。(这里的张家界旗下景区主要是指宝峰湖景区和大庸古城,而人流量不减反增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虽然赚钱,但并不属于张家界公司。)
到今年,头部自然景区的游客数量仍在流失。
以九华山、黄山、峨眉山等知名景区为例,今年春节期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超20万,同比降低5%。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38.75万人次,同比降低3%,九华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47.1万人次,同比持平。
这里面,既有自然景区们本身吸引力不够的内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冲击。
内部环境来看,以自然山水为特色的景区,本身就产生了游客的停留时间短,复购率低等问题,文旅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景区的游客重游率不足10%,甚至有些景区只有1%左右。
外部环境来看,随着越来越多主题公园比如迪士尼、寺庙游等新兴旅游热目的地的兴起,对于传统的老景区,的确会对客流挑战压力加大。人流量下滑的同时,叠加上自然景区门票近几年响应的降价趋势,直接造成自然景区这种靠门票单一收入的公司运营收入下降。
自然类景区公司不是没想过办法。像张家界集团,耗资25亿打造了古城主题商业区,并开拓了古城游船和《遇见大庸》演艺、飞行影院等项目。
但同质化的古城建筑和玩法,难以吸引客流,也难以促进消费者二次消费。在多年财报中,大庸古城的核心收入甚至都不是演艺和飞行影院,而是停车费用。截至2025年Q1,大庸古城已累计负债5亿元,日均客流量不足设计容量的5% 。
如今,这座吞金兽的古城,让张家界这家拥有28年上市历史的“山水旅游第一股”在今年4月正式迈入“戴帽”行列。
这个成绩并不意外。根据《2024中国旅游古镇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全国的古城多达2800座,但仅有12%的古城项目处于盈利状态。
而对于主题公园类文旅公司而言,消费降级趋势的确影响了其整体收入。
以海昌海洋公司为例,近两年频繁通过推出女生节99元门票、学生党特价门票等活动,降价促销来吸引客流。这也就导致了尽管其旗下公园入园人次创下近三年新高,但门票收入却从2023年的9.03亿元降至2024年的8.95亿元,下降了0.84%。
同时,在近几年消费降级趋势转变的情况下,海昌海洋公园的二次消费(食品及饮品销售、货品销售、酒店营运)等盈利能力更强的板块也同样受到了影响,没能弥补门票收入的下降,使得公园整体运营收入同比微降0.13%。
此外,主题公园类文旅公司也面临着核心业务营收下滑的困境,就连“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景区——宋城演艺也不例外。
尽管2024年,宋城演艺公司营收和利润双双增长,但其多个核心项目的营收成绩并不好看。比如杭州宋城千古情项目收入年同比下降2.7%,三亚项目收入年同比下降8.7%,丽江千古情项目收入年同比下降9.7%,张家界千古情项目年同比下降46.5%。
和其在2019年最火爆的时候相比,杭州项目如今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三亚项目收入腰斩至不足2亿元、张家界项目下滑超40%。
但好在宋城演艺的新项目到了回报期,去年,佛山、三峡的千古情新项目开业以来表现亮眼,带动了营收增长。但并非所有的老景区都能像宋城演艺一样,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03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这两年,老景区们也在不断尝试,探索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一些文旅公司已经取得了成绩。
比如宋城演艺,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9%;净利润10.49亿元,比上年增加11.6亿元,增长1054.18%,同比实现了扭亏为盈。
光鲜的业绩背后,宋城演艺在努力求变,主要的动作便是将新开项目更加聚焦在更多热门旅游城市,及二三线的文旅下沉市场。
随着旅游业的复苏,热门打卡地以及二三线小城市不断出圈,这一策略的确奏效。据其财报显示,2024年旗下新项目西安千古情、上海千古情和广州千古情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78.02%、18.25%和10.6%,新项目给其贡献了增量。
在经营模式上,宋城演艺也在多元化发展。
在去年,宋城演艺成功签约青岛轻资产项目。其电子商务手续费及设计策划费收入为2.73和1.85亿元,年同比增长56.6%和118.6%。新开业的轻资产项目三峡千古情景区开业百天收入破亿元,拉动宜都旅游总收入可比口径增长超40%。
同时,近两年的宋城演艺也在文旅项目上不断更新玩法。
去年,宋城演艺在广州千古情景区打造了TVB视帝视后同款景区,并与地区粤文化相结合,打造了上新情景演出剧《广东千古情》;今年,宋城演艺在景区积极开拓与非遗相关活动,推出“万人同唱”以及“岳家军招募”等大型互动项目。
此外,宋城演艺并在短视频平台,通过与疯狂小杨哥、刘畊宏等网红合作,来推广自己的景区形象,直接带动了景区线上曝光量环比增长300%。
据宋城演艺官微信息显示,全国12大千古情景区人气爆棚,尤其在五一期间,游客人数、营收全面创新高,12大《千古情》共演出379场、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
和宋城演艺一些“不断求变”的老景区,靠着自己的创新玩法,在旅游业复苏的当下,同样承接了很好的流量和收入。
比如已经连续登上四年央视的老界岭,吸引游客的原因不只是其云海、花海等自然景观和避暑特点。
更早的2023年,旅游业刚刚复苏时,老界岭通过开设青春歌会、佤族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戏曲表演等一系列沉浸式演出,打造了一批沉浸式演出的新消费场景,为其人流量和营收带来巨大贡献。
图源:河南老界岭官微
在2023年“五一”假期,河南老界岭游客人数同比2021年增长80%,同比2019年增长73%;收入同比2021年增长54%,同比2019年增长89%。此外,景区单日接待人数、综合收入、餐饮消费、酒店住宿等多项纪录被刷新。
这两年,河南老界岭景区推出了诸多互动体验项目,如云端漫步飞拉达、山地滑板车、高空滑索等,在今年五一接待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3%,而旅游收入更是实现了12.7%的飞跃,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表明,对于现如今的消费者来说 ,旅行的需求不再是简单进行观光,而是转向追求更加有特色的深度体验。
对于老景区们来说,这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
以往靠山靠水的自然优地理位置不再成为吸引游客的单一因素之后,老景区们也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来适应和满足如今旅游的消费者了。
头图来源|AI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