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和谈背景下的美俄外交困境及调整
作者: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尽管特朗普对与普京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会谈寄予厚望,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乌克兰战争成本攀升,和谈却因各方诉求迥异而愈加复杂。但特朗普仍认为和谈时机成熟,有望实现停火。为此,他上任三周便与普京举行首次电话会谈。俄乌虽出于礼节配合特朗普政府在沙特进行技术性谈判,但未触及核心议题。随后,特朗普四月试探性地提出一项停火计划(含承认俄控克里米亚,以及非正式承认俄方对2022年后占领的大部分乌克兰领土的控制),但遭乌克兰拒绝,此前5月16日伊斯坦布尔谈判亦无果。考虑到各方立场,即便是俄乌达成涉及停火的备忘录,美俄双方都需要调整外交策略以求突破。
三大外交困境
乌克兰和谈前景与美俄关系密切相关。近五个月的美俄互动表明,以下三大外交困境直接导致了双方在乌克兰和谈中的分歧:
▲当地时间19日,普京在与特朗普通话后出席记者会。
1、战术外交与战略僵局。乌克兰和谈中,特朗普倾向于快速达成协议,认为妥协是谈判的一部分;普京则追求“战略纵深”,在解决冲突根源问题上立场强硬。因此,特朗普的战术外交常被普京视为对西方的让步,这种目标错位降低了美国和平倡议在莫斯科的可信度,俄方更愿意采取拖延的战术回应。
2、个人互动与多边框架弱化。特朗普认为,俄权力结构高度统一,与普京的个人共识可绕开官僚体系和多边机制,提高效率。然而,这种绕开北约盟友的单边互动,既削弱了跨大西洋的信任,也增加了俄罗斯的谈判筹码。相比之下,普京虽也推行“元首外交”,但更善于利用全球力量格局的分散性,通过“全球南方”和伊斯兰世界等平台,构建制衡西方的力量,以化解危机。
3、内政优先与对俄回应制约。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倾向于有限介入海外事务,对长期承诺缺乏兴趣。这种孤立主义使他对俄政策受制于“美国优先”的约束,限制了美国在全球博弈中的韧性。普京则视乌克兰战争为与西方的战略对抗,更愿长期投入重塑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显然,特朗普的外交风格为普京制造了机会,俄罗斯会逐步控制乌克兰和谈的节奏。
调整博弈策略
尽管美俄外交困境影响和谈进程,但战争的外溢效应促使双方调整博弈策略——在不可避免的妥协中寻求突破,从而在未来谈判中最大化各自利益。
▲5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副总统万斯、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进行会谈。
特朗普亟需重塑欧美战略协作。务实是美欧领导人解决乌克兰问题时不可回避的现实考量。着眼于长远安全利益,欧洲国家依然向特朗普展现合作意愿,例如提高国防开支、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积极利用教皇和英国的影响力进行斡旋。特朗普政府不仅在白宫会见了部分欧洲领导人,其国家安全团队也通过各种渠道与欧洲伙伴探讨乌克兰问题。新任德国总理默茨也调整了竞选期间疏远美国的姿态,积极与特朗普接触,以期重建跨大西洋关系。因为欧洲国家深知,它们必须认真考虑一种不愿面对的前景——长期与一个全面军事化的俄罗斯为邻,而未来的欧洲安全框架都离不开美欧战略协作。
普京或将考虑接受分阶段解决方案。自乌克兰和谈启动以来,普京始终坚持将承认其领土主张、限制北约东扩以及取消制裁等诉求捆绑,作为停火或和平的先决条件。为稳固与特朗普的关系,普京的立场可能出现软化,选择采取分阶段方案。2025年,俄罗斯国防开支将占联邦预算约33%,总额高达1560亿美元。为维持庞大的国防开支,俄罗斯已削减2025年社会保障支出,与2024年相比下降约16%。可见,在乌克兰和谈中采取分阶段让步,对俄罗斯而言是一石二鸟之计。此举不仅能缓解国内社会矛盾,还能确保其现有战果和谈判筹码,同时维系脆弱的美俄关系,并伺机加剧乌克兰盟友的战争疲劳。
结构性冲突难以避免
当前,国际政治阵营化趋势愈发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国际体系中固有的结构性冲突,美俄关系则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战略目标根本对立。特朗普推动国际秩序变化是为了维护“美国优先”的战略利益,而普京认为特别军事行动是必要的,国际秩序需要改变——新的国际秩序要能消除危机根源,并确保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5月16日,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
战略逻辑存在冲突。美国倾向于通过实力构建和平秩序,而俄罗斯则强调多极制衡与战略缓冲地带。这种基于实力至上的内在差异使得美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难以弥合。俄罗斯将其缓冲区的非军事化视为实现和平的前提条件,并主张西方世界与俄罗斯建立平等的国家关系;而美国则依旧将俄罗斯视为持续存在的威胁。
可以预见,未来美俄在乌克兰和谈中的博弈,不仅是不同历史经验、哲学理念和政治价值观塑造的不同世界观的碰撞,更是国际秩序重构的之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