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品爆款到全时段经营,“集合店”的风口来了?
最近,火锅餐饮流行起品类“集合风”!
在聚焦单品时代,一个单品就有一大波粉丝,当下,流量品、爆品、高毛利产品等都写在门头,才可能引来顾客。
多拳出击、多品融合之下,火锅餐饮怎么广撒网、广吸客?
第 1844 期
文 | 大龙
“什么都有”的集合店
风靡成都
最近,有餐创联会员在成都发现,一家名叫“王吃吃川式小吃集”的餐饮店人气很高,试营业期间门槛都被“踏烂”了,而且门店的客流量从上午到凌晨从不间断。
为何这样一家集合式小店,日营业额稳定在两三万元,他们踩中了哪些开店“风口”?又给火锅人哪些启示?
1、创新产品结构,把火锅风味、中餐、小吃做了集合
既然是集合店,肯定少不了多品类的融合,王吃吃则是把火锅粉、串串、酸辣粉、米线、鸡汤饭、辣卤、冰粉等做了集中呈现,主打一个种类丰富。
先来说主打产品麻辣烫,拿52元的双人餐来说,顾客需要自己选菜,荤素60个签,火锅粉、鸡汤饭、豆腐脑,主食三选一,此外还有一份甜品。
◎小吃产品,图源小红书
而在特色小吃部分,包括炸洋芋、猪油拌饭、包浆豆腐、干拌凉粉、鸡蛋豆浆等,这些小吃已经被市场验证,像是肥肠节子、蟹柳等则是火锅风味的小份菜,点起来轻松,吃起来没有负担。
之后是类似红糖醪糟粉、豆花、鲜炖烤梨等甜饮品的设置,可以很好地为早午餐、下午茶等用餐场景增加进店理由。
品类的多样化,意味着可以全时段经营,同时,这家店也瞄准了顾客既要解馋,又要吃饱,还要多种选择的需求,“1+1+1”的三段式点单方式像极了三明治,并让顾客觉得产品丰富且有获得感。
2、人均30元,也要追求质价比
拿100块在一家店可以吃“满汉全席”是什么感觉?
纵观王吃吃的人气产品,荤素麻辣烫60签36元,猪油拌饭8元,酸辣粉12元,鸡汤饭10元,麻辣牛肉19元,冰粉6元。即便是急头白脸吃一顿价格也不高。
◎串串新鲜现穿
然而,以小吃居多的门店很容易用供应链来做效率赋能,但王吃吃大多数产品仍以手工为主。虽然有一定的人工费用,但平衡了食材、租金等成本之后,手作的优势依然可以通过客流量来验证。
此外,门店也很会抓流量,店老板还会分享早上到菜市场采购食材的视频,如何选食材、选择哪些部位也告诉顾客, 让顾客也在线上“检阅”门店的食材品质。
3、把流量甜品做成明档专区
夏季,甜饮品依然是产品创新的流量担当。
在王吃吃,直接把甜饮品做成明档,产品多达近40个SKU。涵盖各式冰粉、糖水、烤梨、豆花、绵绵冰,价格从6-18元不等。并让顾客体验到每次到店,甜饮品不重样。
◎糖水铺专区
而为品类设置明档专区,不仅是展示手工现做,也在告诉消费者,产品并非“玩票”,而是门店力推、必点的一部分。
至此,火锅麻辣烫的烟火气,加上小吃的解馋力,以及甜品的社交打卡功能,让我们看到了消费降级时代,集合店模式的破局力。
用“集合店”做法
让门店客流多元化
当下,很多餐饮店已经不局限于放大单品,反而将多个主推、利润、引流产品以组合拳的方式进行展示,有同行称,当下大多数餐饮店仍面临吃不饱的局面,一股脑抛出多个品类,也是求生欲满满。
1、用冰品、小吃“快闪式集合”,为火锅加持
夏季本身就是吃冰、吃水果的季节,把原本小料台免费送的产品,移到门店外,火锅店里秒变快闪“集合店”。
◎夏季产品”集合“
比如,最近袁老四老火锅做了一场“秀”,在店外大摆免费式体验,从各色水果捞、手搓冰粉、斑斓凉虾,再到酸辣粉、铁板炒饭等,10多种冰品小吃当开胃前菜,目的还是引客进店。
◎展示主打产品利于顾客点单
此外,在引流产品的加持下,接着引入正题,将手撕毛肚、空运黄喉、鲜鸭肠等附带展示,增强顾客进店点单记忆。
门店看似开了一家夏季小吃“集合店”,实则还是回归火锅产品,用“集合店”的新体验,刷新顾客新的进店理由。
2、把门头做丰富,营造品类集合氛围
优势品类做集合,有一种放大玩法——在门头、线上展示页,体现更多爆品,留出路过或者刷到的顾客。
像一家名叫“小炭岛撸串小排档·龙虾·海鲜·高压锅生蚝”的门店,门店名相当于精品、爆品筛选。虽然,这样的门头,不同品类之间,看似毫无逻辑可言,但每一款产品都有其对应的粉丝,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在用品类找相应需求顾客。但是给顾客的是一种“总有一款适合我”的感受。
3、用流量单品加持,做“需求集合”叠加
入夏季以后,烧烤也是餐饮的流量担当。火锅+烧烤是很多餐饮店的做法。
◎火锅+铁板烧
比如,郑州王响响乐山牛肉锅&铁板烧烤突破传统火锅模式,创新推出"火锅+烧烤"双主场战略,夜间增开铁板烧后,营业时也获得延长,通过业态组合的方式拓宽消费场景,也验证了品类融合对营收增长的拉动效应。
◎融合酸汤风味
再如戴记龙虾突破单一品类局限,创新融合贵州酸汤火锅与羊肉煲,夏季主推"龙虾+酸汤"引流爆款组合,冬季则是羊肉煲更受欢迎,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通过构建季节爆品+地域爆品的做法,精准覆盖全年消费场景,印证多品类协同对餐饮抗周期能力的赋能价值。
当前餐饮创新已进入模块化组合阶段,一些品牌正通过"镇店菜+流量款+利润款"的产品结构,把内部菜单,外部化,目的还是用具体的菜,吸引具体的人。
通过扩品类、扩时间、扩场景
让品类集合更丝滑
爆品称王已过时,多品类的组合才是当下餐饮的解法。
而品类集合,不仅仅是通过产品叠加,还可通过扩场景、扩时间,让不同品类有机集合地更加丝滑。
比如鱼你在一起,就用了扩品类,获得了更多顾客拥护,即当鱼肉品类深入人心后,继续创新出了炒鸡、炒牛肉、香辣鱿鱼、麻辣拌等,还融入了小吃佐餐。这种通过拉长产品线的方式已经在餐饮行业铺开。
在扩时间方面,拿1949豆腐脑来说,原本以早餐售卖为主,相对而言,早餐售卖时间较短,且客单较低。升级过后,门店丝滑加入“小鸡炖蘑菇”这一品类,丰富出了众多午晚餐产品,如砂锅菜、牛肉面等,告别了单一时间段盈利的难题。
想让场景更加融合也很重要。比如,火锅餐见在探店时就发现一家臭豆腐米线店,让主打产品融合了云贵川风味的同时,门店还切入“早咖晚茶”场景,咖啡、甜品、糖水本身具备聚客属性,两种品类如能在空间、玩法上做出区隔,就会避免品类差异化过大造成的风味跳跃感。
总结
餐饮集合绝非简单的品类堆砌,而是一场关于供应链重组,消费心理洞察与场景创新的理性选择。
特别是当家庭客群需要兼顾老人养生与孩子口味,以及早午餐、凌晨的用餐需求需要填满时,集合店正是用"多样性"破解"复杂性",终将在存量市场中杀出增量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