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单快反”神话褪色,快时尚遭遇行业拐点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500

今年年初,我们系统性地总结了2024年快时尚的发展现状(详见《2025年的快时尚,快不起来了》),并就2025年做出展望: 2025年大概率是震荡寻底之年。

但预期之外的挑战,着实令人始料未及:5月2日,随着美国入关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骤然终结,中国新一代快时尚企业集群,其“小单快返”商业模式首次遭遇重大挑战。彼之砒霜,它之蜜糖——国际传统快时尚巨头,Indiex (ZARA母公司)、迅销(优衣库母公司)、GAP们,或此消彼长,因此短期受益。

如果说2024年是快时尚产业外部的整体问题,那么2025年这场由大洋彼岸发起的无妄之灾,似乎逐渐演变成一场针对中国“北纬25°产业带”的点射,即将对全球快时尚的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快时尚产业的崛起殊为不易,当时当下的危机亟待各界关切。

01

“小单快返”商业模式的重大挑战

轻工纺织发展至今,产业沿循着一明一暗的两条主线:摆在台面上的是成本,隐藏在暗流下的是技术。这其中以快时尚行业的四次潮起潮落最为典型(详见《第四次浪潮:SHEIN的缘起、演绎与挑战》):

以Shein为代表的第四代快时尚,通过信息技术和AI,结合了第一代GAP的管理模式,第二代迅销的成本优势,第三代Indiex从设计到销售的全流程优势,拓展出“小单快反”模式。

“小单快反”模式的核心,本质是一种柔性供应链模式,通过小批量试产、形成数据验证,数据驱动、快速返单的闭环,实现精准生产和灵活响应。‌ 

500

 图:快时尚“小单快反”环节流程演示,来源:国海证券

现如今,这种模式早已不限于服装品类,很多跨境小额商品均采取同样的柔性供应链模式。

本轮贸易保护关税大棒,尤其是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终结,掐住了“小单快反”模式的任督二脉:更低的利润空间和更快的周转率。

(1)成本侧的压力对“小单”更明显

关税政策一波三折后,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关税,从120%削减为54%,100美元的替代性固定费用仍将保留。但即便是30%的税率,对“小单快反”模式的冲击,依然堪称洪水猛兽。

“小单快反”模式成立的核心之一,便是依托面向客户的网站提供个性化产品推荐,基于购买量、收藏量等反馈快速决定SKU的返单深度,从而降低可能的存货风险。

如果依旧延循着“小单”先行,那么相当于成本侧的关税成本从0%增加至30%,且无论“小单”还是补单,都无法通过船运模式,实现最大化摊平边际成本。以Shein为例,根据国金证券研报,绝大多数货物依赖空运。

并且,跨境电商相对于传统快时尚品牌,利润率本就相对较低,以2024年公开数据为例,Shein的净利润率远低于三家头部快时尚品牌。

500

 图:头部快时尚品牌2024财年利润率,来源:企业财报

也就是说,即便未来贸易地缘冲突,可能会导致所有快时尚品牌都面临成本压力,更低利润率的跨境电商品牌会是压力最大的那一个,这意味着“小单”模式成本压力会被进一步抬升。

(2)清关周期变长,也会对“快反”形成制约

除了成本外,我们认为对“小单快反”最显著的影响,是清关政策的改变。

众所周知的是,以Shein为代表的“小单快反”模式下,平均从设计、打板、织造、物流、热销、补单的周期控制在7天左右。

500

 图:快时尚“小单快反”模式周期演示,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而根据国海证券测算,传统快时尚品牌中,同周期内最快的垂直管理企业Indiex(Zara母公司),也需要至少14天之久,这其中的差值,正是以Shein为代表的第四代快时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能有效快速占领市场,也能形成接近0库存的周转率以降低成本。

在过去,“快反”能力依托的是小额包裹豁免政策下,T86清关模式的便利:T86清关模式(Type 86 Entry)基于美国《贸易便利与执法法案》,允许单票货值≤800美元的商品免关税快速入境。

500

 图:清关模式区别,来源:山东出海云学堂,锦缎整理

随着小额免税政策变动,T86 免税政策即将取消,全托管模式的根基动摇,并且自贸易地缘冲突以来,整个美国的报关清关流程变得极其繁琐。

即便我们按照最乐观的形式预估,小单入境+补单整体的清关周期可能也会叠加(2+2或3+3)4-6天左右。

叠加销售端的周期放缓,销售数据反馈、重新打板设计、发货再清关的流程将进一步放缓,“小单快反”模式下,相较于传统快时尚一倍左右的库存周转优势将荡然无存。

并且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服装类SKU本就是退货率相当高的品类,现如今的形式也不容乐观。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和退货管理公司Happy Returns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美国电商商品退货额将达到所有商品零售销售总额的16.9%,较一年前提升1.9%。

在T86取消的大背景下,退货率如果依旧居高不下,很有可能导致成本的成倍增加。

综上所述,这轮贸易冲突,有可能会动摇“小单快反“商业模式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欧美北纬40°快时尚产业带的反扑。

02

短期难有“两全破解法”

影响正在蔓延,“小单快反”快时尚企业,时下有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

先说答案,在我们看来,几乎所有的应对手段都存在明显的弊端:

首先,产业链迁移并不会改善“小单快反”模式的困境。

我们已经多次阐明产业链外迁的弊端(详见服装产业链外迁,没那么简单),对于跨境电商平台而言,新政策下产业外迁的动因越来越少:

如果延循着成本线的核心规律,将产业向东南亚乃至南美迁徙,长期并不能避免大洋彼岸发动的,针对全球贸易市场的关税战。

同时,之所以近几年轻工纺织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近岸回流,本质就是低成本市场缺乏实现柔性供应链的产业基础,

东南沿海作为全球最大的快时尚供应链枢纽,拥有半径50公里内完成“纱线-面料-成衣”全流程的产业网络,无论是越南还是南美,都无法实现原材料和二次加工原材料的充分供应。

500

 图:广东省服装产业分布图,来源:广东时尚发布公众号

当然也有人认为可以将“小单”测试的产业链牵至美国,但根据美国媒体报道,现如今美国仅剩约100家纺织厂,另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自1994年以来服装织造就业人数下降了65%,又能为现如今强调更快,更贴合市场的快时尚企业,提供多少符合劳动力要求的人才呢?

结合两点来看,产业外迁势必会导致“快时尚变慢”,“南下陷阱”的问题持续存在。

其次,改变“小单快反”商业模式,会动摇第四代快时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第四代快时尚品牌改变了“小单快反”的核心模式,本质是退回了与传统快时尚品牌点对点的正面竞争。

而传统快时尚品牌拥有更长的发展周期、更强的线下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这一点是很难在短期内补足的。

还是以Shein为例,2023年收购Forever 21后,并没有产生线上快时尚巨头+线下快时尚想象中的良性化学反应,今年3 月 17 日,Forever 21 的母公司 Catalyst Brands,正式向特拉华州法院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以己之短,博人之长,实属下策。

最后,平台化改革也会面临更多难题。

过去两年间,我国快时尚企业也在尝试平台化转型。

诚然,更丰富的SKU从理论上来讲,可以适配更多的货运和商业模式,或许能够达成对冲贸易地缘冲突的目标。

但依然存在两个难解的问题,其一,传统的跨境电商和北美电商平台,具备很强的供应链优势和本地仓储根基,这一点很难在短时间补足,但本地电商平台却可以快速学习不具备门槛的营销创新。

还是以”Amazon Haul”为例,不仅复刻了低价供应、比价模式。还依托自身的仓储优势推出了长达15天的退换服务。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就在近日表示,美国的贸易战,亚马逊可能会在此背景下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其二,平台化需要大量的资本开支,现阶段跨境电商企业普遍面临着运营成本陡增的压力,融资的渠道也在变窄,何解?

综上所述,面对关税冲击波,快时尚行业短期内并没有万全的解题之策。

03

全球“快时尚”产业的共同危机

最后一个问题,在难以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假设未来短周期内贸易政策不发生彻底的改变,2025年快时尚产业格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依旧先说结论:我们认为部分传统快时尚品牌会迎来预期外的增长,但产业整体规模会出现下滑,Indiex、迅销、H&M等传统快时尚品牌不足以吃下“小单快反”失效后损失的份额。

简单地做一个测算:目前Shein的服装比传统快时尚巨头便宜20%-30%,而根据网经社的报道,4月末关税成本增加后,Shein平均提价幅度在5%-15%之间,其中女装品类提价8%。

考虑到现如今关税成本影响还未完全体现(企业还有库存),依据我们前文测算库存周期增长一倍,整体的提价范围或许可以控制在20%以内。

也就是说Indiex、迅销等传统快时尚品牌在价格端还难以形成比较优势。

“衣”虽然是消费刚需,但“快时尚”却不是,如果产品价格高于消费阈值,势必会出现产业规模的整体下滑,并且现如今美国市场的通胀红利也呈现退潮趋势。

根据媒体报道,4月25日至5月1日,Shein在美国销售额比前一周下降23%、TEMU下降17%,也能从侧面印证快时尚行业目前仍是价格敏感性消费品。

当然,传统快时尚巨头具有很强的线下渠道优势,很有可能吞噬部分刚需市场。但问题是,在价格力没有明显的优势下,又能弥补多少呢?

即便在“小单快反”模式大规模增长前,快时尚龙头的增速也有限。以时间节点划分,Indiex、迅销、GAP在2016-2018年的三年复合增速最高也就10%,三者累计三年增量不足70亿美元。

500

 图:2016-2018年快时尚龙头增速及增量,来源:企业财报

这样的增速很难与Shein过去数年带来的增量做比较,很显然,过去数年间快时尚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主要还是依赖“小单快反”模式下带动的价格力优势和通胀红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即便“小单快反”模式受限后,传统快时尚品牌会出现低幅度的增速反弹,但很难完全承接中国第四代快时尚品牌所丢失的市场,并且贸易摩擦也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传统快时尚巨头的利益。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贸易地缘摩擦,大概率会导致整个“快时尚”产业会在短周期内出现明显的市场规模萎缩。

04

结语:产业发展不会倒行逆施

行文至此,我们大致理清了贸易地缘冲突可能会对快时尚产业带来的影响。当然,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时下市场表现的短周期视角,长期来看我们依然谨慎乐观。

“卢德运动”摧毁不了工业革命,“电死大象”改变不了交流电成为工业文明的基石,资本泡沫也不会动摇互联网绘制的蓝图。

“小单快反”虽然辞藻并不华丽,但本质就是结合信息、AI技术对服装织造的产业重塑,是服装纺织产业向前发展的必经之途。

数不胜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阶段性的困难只是短期的,在商业、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后,产业不会倒行逆施。

但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企业肩头都是一座大山,第四代快时尚企业,过去数年间乘着通胀红利快速扩张,很容易忽视潜在的危机和服装纺织的特殊历史地位——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其一直都是劳动力和资本斗争的核心。

如果说地缘贸易冲突加速了产业逆周期,那么如何顺应周期,广积粮,筑高墙,静待时局变迁,为周期迭代积蓄厚实的动力,将是第四代快时尚企业,乃至跨境电商行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需要对这一比较优势产业投以重大关切的所在。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