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再分析 PL-15才是绝杀技的核心根本所在

我在上篇博文《印巴空战分析 揭秘巴空军的绝杀技》中提出,歼10不开雷达,由预警机通过双向数据链引导PL-15攻击,导致阵风收不到被歼10火控雷达锁定的信号,一声未吭就被击落。这是巴空军取得碾压式战果的绝杀技,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有网友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巴空军预警机ZDK03不具备测高能力(或测高误差很大),因而无法引导PL-15,应该是歼10开火控雷达引导PL-15,并使用雷达低截获技术骗过了阵风的电子告警系统(以下简称“此战法”)。

还有网友根据巴方发布的下图,推测巴预警机ZDK03根本没有参战。

500

网上也有印巴空战期间ZDK03正在东大升级改装的传闻。

下面我们就此来做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1、首先,我认为“此战法”技术上是成立的,但战术上是不妥的。因为这种战法需要歼10始终用雷达锁定阵风,向导弹提供目标信息,直到PL-15距目标10公里左右开雷达锁定目标。这样歼10在大约2分钟的时间内不能大幅度机动,从而加大了歼10的风险。我们知道,上一代半主动制导的空空导弹才是需要载机火控雷达始终照射目标,而最新一代数据链导引+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PL-15最大的改进就是不需要载机火控雷达始终照射目标,可以“打了就跑”,从而大大降低载机的风险。所以,“此战法”等于把新一代导弹用成了上一代导弹,战术上是不妥的。

2、那么,如果ZDK03确实测高不准,或者根本没有参战,是否还有比“此战法”更好的战法呢?回答是:有的,那就是使用地面雷达实施A射B导。其中的B就是地面雷达。巴空军装备了多型东大地面雷达,我们以其中精度最低的JY-27A米波雷达为例。JY-27A是一种数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

数字,表示它的目标信息是数字模式,可以通过数字链共享给己方作战体系中的任何单位。

三坐标,表示它可以探测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高度。早期的米波警戒雷达不能探测高度或测高误差很大,JY-27A通过技术优化不但可以探测高度,而且有报道称其测高和定位误差都优化到了100米以内。

相控阵,表示它不是机械扫描而是电子扫描。

而PL-15可以通过惯导和卫星定位测得自身的位置、速度、航向和高度等信息,通过数据链共享地面雷达提供的目标位置和高度信息,弹载计算机就能计算出目标速度和航向,进而计算出飞向目标前置点的导引数据。

PL-15末端制导采用的是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导引头,有报道称其探测距离大于20公里,水平探测范围左右各60度,垂直探测范围上下各30度。显然,这么宽广的探测范围是不会在乎百米级别误差的。同时,如果假设电子扫描每3.5秒全域扫描一次,若目标以1200公里/小时飞行,3.5秒可移动1.2公里。当PL-15距目标10公里左右打开雷达时,即便以30锥角计算,在10公里距离就能够照射到半径5.8公里的范围,仍然能够套住目标。这时PL-15二次火箭发动机点火,速度瞬时可达3马赫以上,最大机动过载可达30个G以上,相比阵风涡扇发动机的增速能力和最大10个G的机动能力,结果可想而知。

3、以上再次分析,并非要跟谁争个高低,老拙真正最想说的是:PL-15由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惯导+卫星定位、双向数据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所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超级系统,因而它并不需要提供精度很高的目标信息,预警机雷达、地面雷达、地空导弹雷达、舰载雷达等都可以在搜索状态下通过数据链给它提供目标信息。这样,就可以不开载机火控雷达,从而避免被对方雷达告警系统发现,达成无警告远程绝杀。所以,PL-15才是这个绝杀技的核心根本所在。

4、网上都在说,此次印巴空战开启了远程空战时代。我觉得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远程空战是一个早已被各国军界所认识和认定,并在学术、装备、战术研究、作战规则、演习训练等各个领域加以落实。此次印巴空战只是对此做出了实战印证,并没有突破人们这方面的认知。真正突破人们认知,给人们造成震撼的,是PL-15(而不是歼10)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无警告远程绝杀战法。重点是“无警告”!远程空战是有解的,就算肉眼看不见,还可以有电子告警系统,一旦被火控雷达锁定,大不了强机动摆脱,扭头就跑。可是无警告那就跑都跑不了,只有被炸的结果。所以,这个战法是颠覆性的,将要改变基本的远程空战规则。

5、实际上,电子雷达告警系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用于实战了。1962年9月,我空军地空导弹二营首次击落U2后,U2就加装了电子雷达告警系统。基本规则就是:发现被搜索雷达照射时,只提示不做反应;发现被火控(制导)雷达照射时,立即机动。此后所有的电子雷达告警的规则基本上都是如此。上次说到,一升空你就必然会被搜索雷达照射,如果这时你就机动就别打仗了。可是现在不行了,如果对方是装备了PL-15的国家,就算被搜索雷达照射并在PL-15(或者PL-17、PL-21)射程内你也得赶紧跑,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否发射了导弹,等肉眼看到一切都晚了。就算你飞的是五代隐形战机,也是如此,因为反隐形的JY-27A米波雷达同样能给PL-15提供目标信息。

6、我相信全世界各大国的空军都会逐渐意识并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如何破解PL-15带来的无警告远程绝杀这个难题?如果没有找出破解的招数,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在战时贸然进入PL-15的射程范围内,其结果就会是5.7空战中印度空军的下场。在我看来,印空军此次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此。

500

你看图显示的被击落的印机,都在靠近边境13-100公里内PL-15的射程范围内。从作战指挥的角度看,为完成“辛杜尔行动”任务,使用空对地巡航导弹攻击巴方距边境15-100公里的目标,是可以不进入这个区域的。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老拙就不展开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