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伊始,便要开疆拓土
1521年9月10日,自贝尔格莱德
首先是一连串威风凛凛的皇室尊号。然后是威胁:
“苏莱曼苏丹,蒙真主洪恩,万王之王,众君之君,拜占庭与特拉布宗[1]至高无上的皇帝,波斯、阿拉伯、叙利亚与埃及的强大君主,欧洲与亚洲的最高领主,麦加与阿勒颇亲王,耶路撒冷之君,世界之海的统治者,向菲利普·德·李尔·亚当,罗得岛的大团长,谨致敬意。
阁下获得了新的职位并业已抵达领地,我对此表示祝贺。我深信不疑,阁下必然会将此地治理得繁荣昌盛,赢得远胜于阁下前任的光荣。我还希望与阁下永结同好。那么,作为最亲爱的朋友,请您与我一同欢欣鼓舞,因为我追随着先帝足迹(他曾征服了波斯、耶路撒冷、阿拉伯和埃及),已于去年秋季攻克了最为固若金汤的要塞——贝尔格莱德。此后,我向异教徒提出决一雌雄,但那些懦夫没有接受挑战的勇气,于是我占领了其他多座美丽而防御巩固的城市,以利剑或烈火消灭了其大部分居民,将幸存者变卖为奴。在安顿我的兵力雄厚、百战百胜的大军进入营地过冬之后,我本人也将凯旋返回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宫廷。”【1】
(苏莱曼大帝)
能够读懂字里行间深意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封表达友谊的书信,而是一封宣战书。此时,征服者穆罕默德的曾孙苏莱曼刚刚登基。根据传统和习惯,他必须在登基之后不久就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每一位新的苏丹都必须为他继承的世界帝国再度开疆拓土,以巩固自己“东方与西方土地的征服者”【2】的地位。此后他就可以将战利品赏赐给臣子,稳固军队的忠诚,并大肆进行仪式化的宣传。捷报(这是皇权的保障)将被发往五湖四海,令穆斯林世界五体投地,令基督教世界胆战心惊;随后新苏丹就有权建造他自己的清真寺。
新皇登基还必须有死亡相伴。法统规定,新苏丹必须处决自己所有的兄弟,“以天下大局为重”【3】,换言之,将内战掐灭在萌芽状态。一批令人心酸的儿童棺木将被从后宫抬出,送给怯声呜咽的妇女们;同时,携带弓弦(这是勒死目标的刑具)的刺客将被派往各个省份,去猎杀苏丹的其他兄弟。
苏莱曼登基时没有屠杀自己的兄弟,因为他是唯一的男性继承人。他的父亲塞利姆一世很可能在六年前就已经将其他儿子处死,以断绝政变的后患。二十六岁登基的苏莱曼得到的是一份独一无二的遗产。他接手的是一个强大、统一而掌控着无与伦比资源的大帝国。对虔诚的穆斯林来说,苏莱曼将给他们带来好运。他的父亲在给他取名时打开了一本《古兰经》,随机选择了一个词,就挑中了“苏莱曼”(也就是土耳其语中的“所罗门”),这预示着他将成为一位像古以色列贤君所罗门那样以智慧和公正著称的伟大帝王。在这个迷信预兆的年代,苏莱曼登基时的每一个细节都被认为具有预言意义。苏莱曼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十位苏丹,而且出生于穆斯林纪年法[2]第十世纪的第十年。“十”是完美的数字。《古兰经》分为十个部分,先知穆罕默德有十个门徒,《摩西五经》中有十诫,伊斯兰占星学里的天界分为十层。他登上世界舞台的时机正是帝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苏莱曼在位的时期与世界上其他一些互相争斗的君主的统治时期有所重叠,苏莱曼将与他们决一雌雄: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及其子亨利二世;统治英格兰的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莫斯科公国的统治者伊凡雷帝;伊朗沙[3]伊斯玛仪一世;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阿克巴。这些君主都没有苏莱曼那么强的开疆拓土的使命感,野心也没有他那么大。
从一开始,他就精心筹划,给觐见的外国使节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苏丹身材颀长,但非常强健,面庞瘦长但结实有力,”【4】威尼斯人巴尔托洛梅奥·孔塔里尼如此描绘道,“据传闻,苏莱曼名副其实……像所罗门那样知识渊博、明察秋毫。”他面容冷静、目光沉稳,皇袍虽朴素却威风凛凛。他头戴巨大的圆形头巾,低低地压在前额上,这头巾使他显得更加高大,苍白的脸色使得他不怒自威。他凭借自己的威仪和宫廷的富丽来震慑外人。很快,他将索求“恺撒”的称号,并希冀统领整个地中海。
他计划在近期先赢得两场胜利。苏莱曼对自己先辈的伟业耳熟能详,自孩提时代就梦想着完成他的曾祖父穆罕默德二世未能完成的两项征服大业。第一项是攻克贝尔格莱德这座要塞,它是通往匈牙利的大门。苏莱曼即位不到十个月,就已经兵临贝尔格莱德城下。到1521年8月,他已经在贝尔格莱德城内的基督教大教堂内祈祷了。第二个目标将使他成为“白海的皇帝”:占领罗得岛。
(罗得岛攻防战)
苏莱曼虎视眈眈的这个岛屿是古时留下的遗迹,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罗得岛是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留下的一个奇异国度,离伊斯兰世界仅有咫尺之遥。在小亚细亚沿岸绵延一百英里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多德卡尼斯”的意思是“十二个岛”)是一连串石灰岩岛屿,其中最大也最肥沃的就是罗得岛。它位于岛群的东南端。而群岛的最北端是建有灰白色修道院的帕特摩斯岛,这是东正教的一个圣地,圣约翰曾在这里获得天启,写下了《新约》中的《启示录》。这些岛屿与亚洲海岸的港湾和海岬距离很近、难解难分,因此亚洲大陆总是耸立在海平线上。从罗得岛到亚洲大陆仅有11英里,如果风向有利,乘帆船几个小时就能抵达;这的确是投石之遥,以至于在晴朗的冬日,亚洲白雪皑皑的群山在稀薄空气的折射下几乎触手可及。
穆罕默德二世于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基督教国家仍然占据着整个爱琴海,形成一个防御圈。这个防御圈就像一个拱形结构,其力量取决于所有石块的互相支撑。到1521年,整个拱形结构已经土崩瓦解;但作为基石的罗得岛幸存了下来,作为一个孤立的基督教堡垒,威胁着土耳其人的海上航道,制约着他们在海上的扩张。
以教皇的名义守卫罗得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是十字军东征时期三大骑士团的最后残余——圣约翰骑士团(又称“医院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的兴衰反映着整个十字军东征事业的成败。最初组建医院骑士团是为了医治和照料在耶路撒冷患病的朝圣者,但后来医院骑士团像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一样,演化成了教会的武装力量。其成员向教皇宣誓终身保持清贫、贞洁和服从;他们的主要使命就是永不停歇地与异教徒作斗争。圣约翰骑士团参加了争夺圣地的漫长战争中的每一场重要战役,最后在1291年5月的阿卡城,面对穆斯林军队的猛攻,圣约翰骑士团成员背对大海,死战到底,几乎遭到全歼。被逐出圣地之后,他们寻找一个新的基地以便继续战斗,最后相中了信奉基督教的罗得岛。1307年,圣约翰骑士团攻占了罗得岛。罗得岛成了西方基督教世界深深插入伊斯兰世界的一根楔子,也是在将来发动新的反击、夺回巴勒斯坦的一个前进基地。
骑士们在罗得城建立了一座小型的封建堡垒,这是西欧十字军东征的最后前哨,只听命于教皇本人。他们的经费来自骑士团在欧洲的大片地产的地租,全部用于圣战。自称“圣战者”的骑士们对军事要塞了如指掌;好几代人在巴勒斯坦的边境防御战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曾建造骑士堡[4]——十字军城堡中最固若金汤的一座;现在他们成竹在胸地加固了罗得城的防御工事,并开始了海盗的营生:他们建造并装备了一支由武备精良的桨帆船组成的小型舰队,借此劫掠奥斯曼帝国的海岸和航道,将俘虏卖为奴隶,将战利品据为己有。两百年来,医院骑士团一直在穆斯林世界的边缘进行海盗活动,以多德卡尼斯群岛作为一连串防御基地,遏制土耳其人。他们甚至在亚洲大陆上也掌握着一个立足点:“解放者圣彼得”要塞,土耳其人称之为博德鲁姆要塞。这个要塞既是信仰基督教的奴隶逃亡的中转站,也是骑士团在全欧洲范围内募集经费的宣传工具。医院骑士团的骑士们对圣殿骑士团的命运[5]心知肚明,因此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基督教世界之盾”的形象。
(菲利普·德·李尔·亚当来到马耳他)
[1]特拉布宗是从拜占庭帝国分裂出的三个帝国之一,创立于1204年4月,延续了257年。特拉布宗帝国的第一代君主阿列克赛一世是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皇朝最后一位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一世的孙子,他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预见十字军将攻取君士坦丁堡,便占据特拉布宗,独立建国。在地理上,特拉布宗的版图从未超过黑海南岸地区。146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消灭了特拉布宗。
[2]伊斯兰纪年法以公元622年为元年,在这一年,先知穆罕默德带领信众离开麦加,迁移到麦地那,这一事件称为“希吉拉”。伊斯兰纪年法是一种阴历,每年12个月,一共354或355天。
[3]“沙”即国王。
[4]骑士堡位于今天的叙利亚境内,由十字军建立。1142年,的黎波里伯爵将该城堡封赏给医院骑士团。骑士团经营这个城堡一直到它于1271年被阿拉伯人占领。
[5]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一样,也是基督教三大骑士团之一。它一度享有很多特权,富可敌国,与十字军的命运密切相关。1291年,圣地陷落,圣殿骑士团失去根据地,最终沦为法王腓力四世解决财务问题的牺牲品。1307年,其众多成员在法兰西被捕,遭到残酷审讯后以异端罪名处以火刑。圣殿骑士团就此灭亡。
本文节选自我的译作:
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
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派遣一支军队远征罗得岛。海洋的另一端,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感召下,枕戈待旦。这将是互相竞争的帝国和信仰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和世界中心主宰权所进行的史诗级别的斗争的第一枪。《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一系列为了权势和生存而战斗的海盗、十字军武士和宗教战士。《海洋帝国》是一个色彩纷呈、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当代的文明冲突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