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华:从行业夹缝中逆袭的马拉松狂人

500

500

500

文 / 曹田一

编 / 郭阳

「马拉松能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每个人都很伟大,只是需要被唤醒。」

秦皇岛马拉松刚刚落幕,而就在赛前著名央视主持人朱迅向同跑秦马的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提出了「为什么要跑马拉松」的问题,魏立华如此回复。

500

从开始练习跑步时「肺像是要炸了一样」,到全球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成功完赛;从鼓励、带领员工跑马参赛已超万人次,到将赛道上的马拉松哲学融入企业文化脉络……

多年来,魏立华带领着君乐宝在中国乳业的「废墟上」崛起,同时带着对跑步近乎痴迷的追求,他还将「马拉松的狂热者」视为最珍贵的身份认同。如今,已是「六星跑者」的他在忙于君乐宝事业的同时,仍一次次站上马拉松起跑线,甚至喊出了「跑到100岁」的宣言。

在魏立华的带领下,君乐宝正重构着企业生态,重新定义乳企与体育产业、运动生活方式的共生关系,鼓励更多人拥抱健康的身心状态。

而这位把马拉松跑成企业文化、把42.195公里刻进企业基因的61岁掌舵者,正在用双脚丈量乳业赛道,用汗水浇灌出中国民营企业最稀缺的硬核生长样本。

500

十余年跑步经验,「你的能力超越想象力」

「生命最蓬勃的形态,永远是起跑线后的蓄势待发。」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这样生动刻画跑步对生命的意义。在2025秦皇岛马拉松比赛现场,17000多位不同身份、不同运动背景的跑者汇聚于此,正是对这句话的具象化表达。

而起跑线后的人潮之中,身着蓝色战袍的君乐宝企业跑团格外显眼,在此前的保定、石家庄等马拉松赛事现场,他们步伐同频、上下一心,已构成中国路跑赛事的独特风景线。站在跑团最前端的是跑团的领头人,更是整个企业的掌舵者——魏立华。

500

随着路跑赛事的持续升温,携手马拉松的乳企并不算少,名人跨界跑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但像魏立华这样不仅自己跑,还鼓励员工们一起跑步,甚至专门组织企业跑团的企业家却十分少见。

有别于「形式主义」的打卡作秀,魏立华身体力行鼓励并带动建立的企业跑团规模多达数百人,并且几乎人人都有半马、全马经历。马拉松的文化和精神已融入企业文化,成为君乐宝人独有的符号。

而视线转向如今频频出现在国内外路跑赛事现场,镜头前的魏立华,或许很难想象得到13年前的他是一个超过180斤,不少健康数据直逼「警戒线」的人。当日积月累的身心压力令他意识到自己需要运动来做出些改变的时候,跑步这一场景和技巧门槛较低、包容性强的运动就成了优先选择。

作为一名初学者,魏立华的「起步」阶段并不是那么顺利。「2011年刚开始练习跑步的时候感觉特别不好,只能跑200多米就跑不动了,肺像是要炸了一样。」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道。

这是每个跑者都必须经历的,对此同样是「业余跑者」的知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在《当我谈跑步,我在谈什么》中写:跑步的本质,是尽个人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努力。

渐渐地,从300米、500米、1公里……到能开始慢慢跑完的10公里甚至更远距离,魏立华在日复一日地奔跑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能力范围边界。

「恐惧和懒惰是人生两大敌人。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先跑、先干再说,干着干着就知道方向了。」在秦皇岛对话央视主持人朱迅时,魏立华这样分享道。

500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对长距离充满着挑战热情的魏立华在2012年在上海完成了自己的「半马」首秀。也正是这次尝试,在他心中埋下了对全程马拉松赛事向往的种子。

两年后,魏立华冲过石家庄马拉松终点线,这意味着曾经两度挑战都铩羽而归的他,终于成功完成了自己的首马。紧接着,他先后在波士顿、纽约、东京、芝加哥、伦敦、柏林跑完全程马拉松,正式加冕「六星跑者」称号,并且很快还将向七星成就发起挑战。

「跑马拉松会经历痛苦、自我怀疑,甚至是绝望。」对自己的马拉松历程,魏立华这样概括。而他曾在波士顿马拉松的切身体验,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据他回忆,当时跑在赛道的32公里到34公里之间,有一个长度600米左右的大坡,双腿像被灌了铅一样。

相信不少跑者清楚,这正是最容易疲劳的「撞墙期」。看不见尽头的坡道,身体的酸痛加上精神的绝望很容易令人萌生放弃的念头。传奇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也曾说过:「马拉松真正始于30公里,那时候人会受到身心的双重锤炼。」

魏立华也不例外,但就在他打算停下时脑海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都已经跑到这儿,真的要放弃吗?」

对朱迅回忆起当时的心态,魏立华有感而发:「人生不能妥协,一旦妥协了,你很快就老了,事业也萎缩了。要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在强大意志支撑下,他低头苦熬,眼睛盯着自己的双腿一步步跑上去,最终撑过了「撞墙期」。而如此刻骨铭心的体验让他在马拉松赛道上学会「将42公里切割成无数个‘下一公里’」,启发着他带领团队在中国乳业赛道上持续奔跑。

500

镜头前,魏立华的跑者勋章,折射出三重光芒:当身心状态「踩上红线」,这位企业家选择用疼痛重塑健康;当上海半马终点线从遥不可及变为肌肉记忆,掌舵者将生理耐受力转化为战略定力;当柏林马拉松的「撞墙期」变成企业转型阵痛,肉体折磨与经营难题在35公里处重叠。

「这个时候就是靠专注和坚持,马拉松和企业发展有的地方很像,太遥远的目标没意义,要专注于脚下,脚踏实地,挺过去就有巨大的收获。」魏立华从马拉松赛道上提炼的企业经营哲理,让君乐宝在婴幼儿奶粉领域完成从「0」到年销10万吨的逆袭,也照亮了这家民营企业在整个中国乳业市场三十年跋涉的精神图谱。

500

魏立华:经营企业如跑马拉松,终点即新起点

1995年的那个盛夏,人们或许很难想象拿着9万块钱创业的魏立华,会在三十年后带领君乐宝开创「六个世界级」和全产业链。

1台酸奶机、2辆人力三轮车和3间平房,这就是早年魏立华在石家庄创办乳制品品牌君乐宝的「全部家当」。

500

但是君乐宝在成长的路上曾几次遭遇撞墙期,甚至让魏立华一度想要彻底放弃。

「收购协议都出好了,当我下车的那一刻突然觉得很痛苦,但也就是那一刻又激发了另一种斗志。」放弃的念头越强烈,重生的渴望越炽热。

回看当时的经历,魏立华向朱迅感慨道:「失败就是一念之差,成功的人生需要强大的信念支撑。」始终相信自己的他,能顶着一股劲跑过马拉松的大坡,也能靠一口不服输的气带领君乐宝跑过「撞墙期」。

500

早年创业时期的魏立华

「君乐宝能从区域品牌做到全国品牌,靠的是马拉松精神:敢想敢干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魏立华这样总结着君乐宝的来时路。而随后2010年13亿、2012年突破20亿的销售额也在证明着当时继续「跑」下去的决定是对的。

蒸蒸日上的数据并没有使魏立华完全沉浸其中,看着各国奶粉充斥着本土乳业市场,中国奶粉、石家庄奶粉口碑迟迟难以重建时,他更加意识到——君乐宝还有些「使命」需要完成。

所以魏立华提出「买个牧场做奶粉」的决定。很快,面对如此大胆甚至「疯狂」的想法,反对声几乎要掀翻屋顶。当然,这些声音并不是凭空而来,毕竟大多数人都无法揣测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的接受度还剩几何?

但十年后,君乐宝押注奶粉的战略结出硕果:企业已经构建起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

随着「让祖国下一代喝上好奶粉」承诺的兑现,君乐宝成了河北人民口中的「家乡宝」,也靠着产品成功一扫多年笼罩在中国乳业品牌之上的阴霾。而魏立华本人也成了业内有名的「扫地僧」、石家庄人坚毅精神的具象体现。

500

在谈到马拉松经验和感悟时,朱迅说,她觉得马拉松真正的考验是从30公里开始的。而魏立华的马拉松经验和感悟是「跑马拉松和做事业都要循序渐进,不要怕慢」。

巧合的是,君乐宝正在步入第30个年头,正憧憬掀开第二个30年的篇章。

在乳业竞争激烈的马拉松赛场上,魏立华身后站着成千上万名与他信念一致的君乐宝人。他对朱迅介绍,目前在他的行动感召与发起「卓越领导力30人」项目下,越来越多员工开始尝试参与马拉松,并从运动中汲取养分、领悟马拉松哲学,还将这样的精神向更多同事传递,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你的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力」——这句来自魏立华的跑者箴言,在君乐宝进化史中反复显影。2014年奶粉攻坚战,魏立华押上全部身家面对的,恰如首次冲击全马时的自我怀疑;从沿街叫卖到全产业链布局,每个决策都像在「撞墙期」边缘徘徊。

当行业集体囿于舒适区,这位企业家跑者用「敢想敢干坚持」的马拉松精神密码,硬生生在乳业的存量时代劈出增长蓝海。

500

跑者魏立华,从六星跑者到中国乳业「扫地僧」

「马拉松最考验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励建安院士参观君乐宝研究院时的感叹,揭开了这家企业靠着马拉松精神穿越经济起伏周期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除中国康复医学权威专家外,73岁的励院士还有一个身份——跑圈知名的「百马王子」(完成马拉松赛事数量破百场)。在公开镜头前聊起君乐宝科学研究院,院士表示第一次看到印象很深刻,企业从基础研究到实用型研究,都做了很多工作,做了很多投入。

而这些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和技术,无不来自于董事长魏立华计划砸出百亿重金打造「六个世界级」和全产业链的长远战略规划。要知道,彼时君乐宝的年产值不过40亿,拿出整个集团几乎两年半的业绩投入相对不确定的未来,周遭皆是质疑其太过「大胆」「疯狂」的声音。

「把对的事情干正确,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对的路上坚持,错的路上调整。」在秦皇岛马拉松现场,与朱迅对话时魏立华一语道出了自己的信条。

500

也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有着如今的君乐宝:得益于世界级全产业链,君乐宝乳业已打造出包括奶粉、酸奶、低温鲜奶和常温液态奶等在内,营养、健康和安全的全乳制产品阵列;悦鲜活已成为高端瓶装鲜奶全国销量冠军,简醇酸奶高居低温酸奶全国销量榜单头名。

500

所有值得市场信任的产品,离不开时间、真金白银的成本锻造。除对草业、牧业等产业源头持续投入,在全国各地建设现代化牧场养殖奶牛外,君乐宝还直接投资5亿元建设科学营养研究院,将科技创新能力培植成支撑企业持续前进的源动力。

目前,君乐宝已获得414项授权专利,承担77项科技项目,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国际大奖6项。

在君乐宝研究院的菌种保藏中心还有着乳酸菌「宝藏库」。从菌种资源采集、功能菌株选育、生产工艺构建、特色产品开发等每一环节入手,君乐宝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十余株,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垄断。

魏立华对朱迅说:「做事业、跑步,总重要的就是两个字——不急。」用十成的时间、资金和精力,投资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未来,担负着短期内无法获得等价回报的风险。这样的长期主义思想,就像马拉松中的LSD(长距离慢跑)耐力训练策略一样,是从质变到量变的必经之路。

500

魏立华与朱迅在终点处合影

「跑马拉松就像办企业,可以慢但不能停。」魏立华曾一语道出的经营哲学体现在企业战略上便是:告别短跑式思维,重构「没有终点」的竞争观,推动体育精神与商业文明的深度融合。

据统计,君乐宝已累计赞助超50场马拉松,吸引72万参赛者,影响覆盖范围过亿。借由马拉松赛事场景的高频露出、赞助十大国家队等具体行动,君乐宝正大力推动全民观念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普及科学营养理念,鼓励并帮助更多国民拥抱健康的生活。

走到30年的里程碑,君乐宝面临的真正拷问不是能跑多快,而是能否永动。魏立华「做企业没有终点」的论断,揭开马拉松式经营的终极意义:当企业把奔跑刻进DNA,就必须接受「永远跑下去」的挑战。

这种永动模式正在重构君乐宝。当轻资产模式盛行,君乐宝用全产业链重投入证明「慢就是快」;当存量时代跨界成风,魏立华用三十年垂直深耕验证「窄即是宽」。在乳业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里,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同行,而是企业自身基因能否持续突变。

「我要和君乐宝一起跑到100岁!」魏立华在保定马拉松终点线前的誓言愈发有力。这背后,是君乐宝价值数百亿乳业生态的清晰布局,更是在中国乳业竞争版图写下的新叙事——即使短期主义甚嚣尘上,但乳业科技创新的跑道,没有终点,没有撞线时刻。

跑过半程马拉松,魏立华戴上了2025秦皇岛马拉松的奖牌。他对朱迅说:「这是终点也是下一个征途的起点。」

在马拉松和长期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君乐宝人和魏立华一样,对新的30年充满期待。

500

心怀「人生得有目标,去努力肯定能实现」的信念,魏立华正在用最适合的配速与节奏,带领君乐宝在中国乳业的马拉松赛道一直跑下去。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