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复盘谈判

中美超预期大幅度暂缓关税摩擦已经有几天了,昨晚双方也都如期完成了互降。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现有成果,从全球业界的反馈来看都很惊讶。

不管是伦敦还是兰利又或者莫斯科,大家关起门来的预期其实都是一致的,大致都是认为建立一个联系机制兜底,区别是美方希望多谈出点有具体数字的内容,另一方觉得谈就是成果,希望把他们引入更适应的下慢棋,打太极。

至于关税怎么降,美方剧本希望自己降到60-80,另一方降到20上下,显然这个剧本不是对等的,所以有相当的谈判难度不容易达成。但宏观的来看,现在达成的消减额度拉长时间轴到3-6个月来看,又是合理的。所以现在的事实是原本用来拉扯相当长时间的额度瞬间用尽还可能列为超支。(额度超支导致的连锁反应下次有空再聊)从川普事后的新闻发布会的状态就能明显看出来,结果不是他预想的样子,多少有点形势比人强的无奈。

谈判结果出来后,就连兰利的各位老师傅们都觉得“哪里不对劲”(单位裁员人心不稳还有闲工夫琢磨业务也是敬业的),确实,48个小时的总时长,如果谈判的剧本很顺,这个时长就不太对,如果是从高位逐步杀价48个小时报价都没那么快,如果是一步到位,那很可能剧情是“你再重复一遍,repeat”,一个上午的拉扯后中午各自汇报,下午对文本,最快当晚最迟第二天上午就可以结束。

所以从整个流程来看,中间一定是遇到了濒临破局的时刻,然后贝森特背后的朋友们成功施压特朗普接受“将在外,你看着办”。

排除掉这个亮眼的但确实是博弈虚空的关税数字。从公布文稿中也能窥探一些端倪,除了留了个电话,未来谈什么,在哪谈,什么时间谈并没有当场约好。美国贸易逆差的实质是结构扭曲,想用关税扭上加扭解决问题这个思路就不太好,显然双方涉及到实质问题没什么能有操作性的进展。当下结果还是分拨各自先渡过难关。从美方以往的立场来看,外资金融准入,国债都是他们每次都要拿出来提的内容,一如既往双方共识相当有限。

那么问题来了,额度出乎意料的用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美国给了一个他理解意义上的“最惠国待遇”其他国家一定加码,几个月过去搞不好还是都谈不成。

关税这一页赶紧翻篇其实最利好的是美国自己,毕竟手里还有不少牌,死磕一局没必要。但显然现在这样不是个能丝滑翻篇的架势。起码现在能看出来,禁毒领域的合作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