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直接谈判定在15日,若能促成立即停火那将是意外的突破,但这样的概率有几何?
俄乌直接谈判定在15日,也就是今天在伊斯坦布尔举行。这次谈判的发起过程很拧巴,如果它能促成俄乌立即停火,那将是非常意外且轰动的突破。但这样的概率有几何?
这次谈判是最开始是普京周日倡议的,是他对欧洲“最后通牒”的外交战术回应。同在周日早些时候,英法德波四国领导人与泽连斯基共同要求俄罗斯必须在周一,也就是12日全面停火,否则欧洲将发动对俄金融和能源领域的最新大规模制裁。而且他们声称,这得到了特朗普的支持。
普京没有直接针锋相对驳回停火,而是不予回应,同时迅速提出与乌克兰15日在伊斯坦布尔直接谈判的倡议。他的这一步做得很高超,可以说对欧洲“最后通牒”做了成功瓦解,特朗普于当天宣布支持俄乌直接谈判。乌克兰和欧洲都很不高兴,它们的第一回应都带了忿忿不平的“暗示”,但是乌克兰还是在俄罗斯拒绝停火的情况下接受了直接谈判。
那么谁去参加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泽连斯基宣布他本人去,而且真正已经出发前往伊斯坦布尔。他在行前隔空喊话普京,要求对方也去伊斯坦布尔。他通过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自己“不会在伊斯坦布尔会见任何其他的俄罗斯代表,除了普京本人”。
正在中东访问的特朗普也在空军一号上表示,“普京希望我去,我不知道如果我不去,普京会不会出席。”美国官员称,如果普京出席伊斯坦布尔会谈,特朗普可能也将飞往土耳其。
但是普京没有露出前往伊斯坦布尔的任何意思,而是任命了俄总统助理梅津斯基担任团长的代表团。梅津斯基是2022年3月俄乌直接谈判的代表团团长。
当地时间14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抵达了伊斯坦布尔,显然与俄乌直接谈判有关。
现在看来,俄乌直接谈判将在伊斯坦布尔搞起来,不至于双方还没见面就流产,基本已经靠谱。而只要谈判举行起来,普京对走向停火的议程设置就在这个回合中占了上风。
欧洲的脆弱和无力再一次显露无遗。斯塔默、马克龙、默茨以及图斯克(波兰总理)4个人上周日同时前往基辅,又坐在一起给特朗普打了电话,然后向俄罗斯发“最后通牒”式的停火要求,却让普京用直接谈判的另一主张轻松化解。欧洲真的就像一群跑龙套的。
那么伊斯坦布尔有的谈吗?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混乱的因素,使得谈判的主线并不清楚。
首先,俄乌直接谈判的两个主体并非真正“对称”,俄方完全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但是乌克兰的立场和态度取决于他们与欧洲和美国的协调。
二是双方有根本的目标差距,除了领土问题,俄罗斯的其他重大目标是要求乌克兰“非军事化”,也就是乌克兰在战后不再保持一支强大军队,要去武装化,这与乌克兰自身的国家愿景南辕北辙。欧洲也非常支持乌克兰战后保持军事上的强大。
还有就是,欧洲国家宣布组建了“自愿联盟”,要在停战后派军队进入乌克兰维持和平,特朗普也对此表示支持。但因为欧洲国家都是北约成员,俄罗斯坚决抵制。
这几大问题俄乌之间似乎“没得谈”,所以欧洲和乌克兰广泛怀疑“直接谈判”是普京用来拖延时间的“花招”。而俄方拒绝在谈好之前全面停火,其理由是防止乌克兰借停火接收更多西方武器,在前线“深挖战壕”。
但是不能因为上述严重分歧就断言俄乌战争只能继续打到底,直到一方“投降”。
现在美国急于实现特朗普促成俄乌迅速停战的承诺,美国和泽连斯基不仅签署了矿产协议,而且迫使泽连斯基做了实质放弃俄占领土和接受不加入北约这两个关键让步。现在特朗普已经开始把施压的方向逐渐转到俄罗斯这一边。
特朗普本人依然在给普京“留面子”,对俄罗斯说重话很谨慎。但是美国其他官员以及国会对俄方的批评越来越多,“俄罗斯是下一步达成和平协议的障碍”正在成为特朗普团队的“新共识”。换句话说,美俄的“蜜月”基本结束了。
接下来普京面临重大选择:或者也做一些重要让步,保持与美恢复关系的势头;就此为止,拿到了一些乌东领土,与克里米亚建立了陆桥,但是接受乌克兰事实上倒向西方,以此换取与西方重新修好。或者一不做二不休,咬住最初的目标不放松,打到底,并且为此面对特朗普可能翻脸的风险,并付出与欧洲进一步结仇的代价。他需要对俄罗斯军事和经济的韧性,对国内老百姓的支持拥有足够把握。
准确说,这也是一个冲突各方都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