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答答式召回问题移动电源 社会责任面前企业还需更担当

当下,移动电源可以说是生活必备品,伴随其普及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日前,倍思宣布召回3.8万余台移动电源,召回公告中提到“由于部分原材料来料问题,极少数产品可能存在过热缺陷,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然而,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涉事企业对召回的态度却显得有些“羞答答”。

虽是主动召回,倍思本次召回公告的发布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却不太友好。在天猫、京东等主力销售平台未进行首页公告,官网则需要经过“首页-售后服务-召回公告”的方式才能查询。这种遮遮掩掩的信息发布方式,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不能及时获知风险。而事实上,有消费者也确实是通过监管部门网站和媒体报道才获取到此次召回的相关信息。

根据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生产者应当以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发布召回信息,并接受公众咨询。此规定是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便利地完成缺陷产品处理。但在这起涉及数万消费者的产品召回事件中,倍思召回公告的发布位置,需要消费者颇费一番力气才能找到。值得注意的是,倍思曾在2024年发布公告,召回35万余台PPCXM06、PPCXW06型号移动电源,召回原因与此次相同。目前,此条召回信息在倍思官网已无法查询,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仍保留召回公告。

此次发布的召回公告中,倍思提到由于部分原材料来料问题,极少数产品可能存在过热缺陷,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2023年9月购入的倍思磁吸充电宝于2024年7月8日在充电期间发生自燃起火。”通过搜索发现,这并不是个例。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的风险,虽是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轻则财产损失,重则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如何尽快让消费者了解到相关情况,应是企业在实施召回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大大方方的公示召回信息并不会对企业有什么负面影响,反而让消费者和公众感受到企业负责任的态度。规范化的召回流程可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的商业逻辑。

事实上,发布召回公告只是召回工作的开始。《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生产者应当自召回实施之日起每三个月向报告召回计划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召回阶段性总结,并在完成召回计划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提交召回总结。若召回措施未能消除缺陷或者降低安全风险的,应当重新实施召回。因此,召回公告若不能最大程度的触达消费者可能会导致前期工作归零,从而实施二次召回。这些法律规定和后果,生产企业应该比消费者更加了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免让人怀疑,企业发布召回公告是不是应付了事。

既然企业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主动召回问题产品,那么就要把召回公告放在消费者能轻易触达的位置,例如网店首页,官网首页,亦或是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向购买问题产品的消费者发送短信等,要做到这些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难。希望企业能够端正实施召回的态度,在能力范围内积极主动联系消费者,并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售后处理方案。

信网评论员 赵晓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