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饿、不花钱的抗衰饮食!只需少吃蛋氨酸,6个月轻松减脂、增肌,还能变聪明?
说到抗衰老,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少吃——确实!大量研究都发现,坚持减少20%~30%的卡路里摄入,被证明能延长多种生物的寿命!
不过,对于我们干饭人们来说,饿肚子真的很难受。再说了,长期的热量限制除了能让我们活得更长,还留给了我们一堆“副作用”,例如伤口愈合慢、怕冷、骨密度下降,甚至器官萎缩、生殖功能、性欲和性生活质量也会下降[1]!(为了长寿,这牺牲好像确实挺大……)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法——既要吃饱、又要抗衰,当然,还不用吃药(比如热量限制模拟物)。这种相对温和、安全的方法真的存在吗?于是——蛋氨酸限制(MetR)就出现了。只减少这一种氨基酸的摄入,不用少吃,就能达到延寿抗衰的效果?
没错,包抗衰的!最近,《Science Advances》上的新研究[2],就为我们证实了蛋氨酸限制改善肌肉、代谢、神经退化,甚至整体衰老状态的惊艳效果,重点是,就算五六十岁才开始尝试,也是十分有效的!
那么,凭啥少吃点蛋氨酸就能抗衰?又该怎么吃呢?
吃多吃少,关乎衰老
今天的主角——蛋氨酸(Methionine),说白了只是蛋白质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但实际上它真的既特别、又重要!
图注:蛋氨酸是含硫的必需氨基酸
蛋氨酸又叫甲硫氨酸,它特别就特别在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的氨基酸,能作为前体,合成体内一种重要的关键分子——S-腺苷甲硫氨酸(SAM)[3]。
图注:S-腺苷甲硫氨酸的结构
SAM是身体机能的“枢纽”之一,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甲基化反应,可以调控基因的“开关”、DNA修复、蛋白质合成、新陈代谢等核心功能,影响生长发育、肌肉修复和抗氧化等[3]。
所以,作为前体,蛋氨酸虽小,却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就像任何好东西都“过犹不及”一样,这个道理在蛋氨酸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摄入过多,身体在代谢这些“过剩”蛋氨酸时,会产生一些对身体不太友好的“副产品”,比如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不少研究已经将血液中过多“堆积”的同型半胱氨酸,与氧化应激,肝肾、心血管、神经衰老退化的风险的增加联系起来,还可能造成血脂失衡、破坏肠道屏障等,使人衰老。简单来说,蛋氨酸过量,可能就会间接增加身体的健康风险[3]。
图注:蛋氨酸的代谢
那么,通过少吃蛋氨酸,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对抗衰老咯?没错!在此之前,减少蛋氨酸摄入已经在酵母、果蝇、线虫、小鼠等多种动物身上发挥了延长寿命、改善代谢健康的效果。
不过,本着“凡事要趁早”的原则,这些研究一般从动物还小的时候就开始限制蛋氨酸。但小孩哪懂什么蛋氨酸限制啊——所以,研究者想搞清楚:如果起步有点晚,从中老年才开始限制蛋氨酸,还来不来得及?
研究者们选择了相当于人类56岁左右的18月龄中老年小鼠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分别喂食0.17%蛋氨酸食物(MetR组);正常含有0.86%蛋氨酸的饮食(老年对照组);还找了一些4月龄的年轻鼠鼠们作为年轻对照。
那么,只通过吃饭选择上的一点小改变,对这个年纪的鼠鼠究竟还有没有切实的抗衰作用?如果有的话,效果又如何呢?
中老年也为时不晚的蛋氨酸限制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都还为时不晚!老年鼠鼠在经过了6个月蛋氨酸限制(MetR)后,身体健康状况发生了各种维度的改善:
身材好了、燃脂快了
首先,就是MetR改善了老年鼠鼠的“中年发福”问题:MetR组体重显著下降,尤其是雄性鼠几乎变得与年轻小鼠体重相同。这种体重的下降并不是坏事,因为鼠鼠的体脂率显著降低,肌肉的占比也增加了。
图注:MetR减轻了老年小鼠的体重,增加了瘦体重
但鼠鼠没少吃体脂却下降了,很可能是燃脂效率提升了!这不,血液指标就证实了这一点:
MetR显著提升了促进能量消耗的FGF21水平,降低了代表衰老的IGF-1水平(尤其是雄性)。并且,MetR降低了雄性鼠鼠体内标志脂肪量的瘦素水平。不过,以上代谢改善却对雌性小鼠没什么明显的影响。
图注:MetR改善老年小鼠的血浆代谢标志物,使蛋氨酸水平恢复到年轻水平
也就是说,MetR能够成功“扭转”老年小鼠的代谢,向着更年轻、更健康的方向调整了!不过这效果在本就更容易“发福”的雄性身上更为明显~
肌肉有劲儿了
代谢好了,肌肉占比也增加了,那肌肉功能呢?
经过一系列体能测试,研究者发现,它们的肌肉果然更有力了——与老年正常饮食的鼠鼠相比,进行过MetR的鼠鼠在旋转的滚轮上坚持的时间更胜一筹,平衡协调性都有提高,握力、跑步距离也都明显更好了。
图注:MetR改善了老年小鼠的神经肌肉功能
光看表面改善还远远不够,深入肌肉细胞的内部,研究者发现,MetR组的老年鼠鼠肌肉基因表达情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在肌肉中,有种成纤维脂肪生成祖细胞(FAPs),它们是可以变成脂肪或纤维细胞的“种子细胞”,负责支撑和修复。研究者发现,在MetR组的FAPs细胞中,与维持肌肉健康相关的基因表达更多了,同时,这些细胞的“运动能力”也增强了,能更好地到各处修复肌肉。
图注:MetR影响了腓肠肌中成纤维脂肪生成祖细胞的基因表达
此外,在肌肉的主要发力单位——IIb型肌纤维中,与消耗能量、合成蛋白质的相关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这些肌肉细胞的代谢和活动也更活跃了。这或许就是我们看到肌肉力量提升、肌肉占比增加的微观原因~
图注:MetR影响了腓肠肌中IIb型肌纤维的基因表达
呼吸也顺了
老年鼠鼠(包括老年人类)的肺功能、肺组织弹性都会逐渐变差,导致呼吸不如年轻时那般顺畅。但在实施了6个月的蛋氨酸限制后,雌性鼠鼠的肺组织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呼吸阻力也变小了!
图注:MetR雄性和雌性小鼠的组织阻尼
改善整体衰老状态
看完单个器官或部位的改善,研究者又综合评估了含有全身26项生理指标的“衰弱指数”,给小鼠的整体健康状况打分。结果显示,蛋氨酸限制的鼠鼠整体衰老程度都明显更低。而且,雌性小鼠的“病痛程度”也减轻了。
图注:MetR减轻了小鼠整体衰老程度
疾病下的意外发现——改善老年痴呆!
除了整体的衰老,老年病也是年龄增长后难以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文说道,蛋氨酸一旦过多,就容易造成同型半胱氨酸中间产物“堆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那如果少吃蛋氨酸,能不能延缓神经退化,甚至老年痴呆呢?
带着这些疑问,科学家们又找来了一群特别的小鼠——5XFAD模型小鼠。这些鼠鼠被转入了一些导致老年痴呆的人类基因,大脑更容易累积“垃圾蛋白”Aβ(β-淀粉样蛋白),也就是俗称的大脑老年斑,导致炎症、神经退化,也就非常容易“英年早呆”。
同样,当5XFAD小鼠蛋氨酸限制后,鼠鼠血液、大脑和肌肉中的蛋氨酸水平都降低了,同时“长寿因子”FGF21水平提升,促衰老的IGF-1水平下降,状态变得更年轻了。
图注:MetR改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FGF21和IGF-1水平
同时,神经退化的标志之一——握力减弱也得到了恢复。此外,老年痴呆经常出现的排尿问题也有所改善,肾脏功能得到了改善。以上种种都能说明,MetR在老年痴呆的疾病情况下,依然能有效给大脑抗衰!
图注:MetR改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握力
但出乎意料的是,MetR明明改善了小鼠的功能,却似乎绕开了“清除Aβ蛋白”对抗神经退化这条经典路线!研究者发现,MetR并没有让大脑内淀粉样蛋白减少,而大脑里最“毒”的那种不溶性Aβ42甚至还稍微增加了!
图注:MetR并未清除淀粉样蛋白,Aβ42水平稍微增加
或许,MetR并不是靠“清扫垃圾”,而是通过直接调整神经细胞的代谢状态、改善能量供应,或者减轻炎症等其他途径,来帮助大脑和身体更好地对抗损伤,带来实打实的改善!但这些猜想的最终答案,就有待研究者在未来的研究中为我们解答了~
怎么样,看完了以上蛋氨酸限制一箩筐的抗衰好处,你是不是和派派一样非常心动了?但问题来了,想开始蛋氨酸限制的话,又该怎么做呢?
蛋氨酸限制虽好,却不能“用力过猛”哦
尽管蛋氨酸限制的抗衰效果令人神往,但首先得明确的是——蛋氨酸不可以一点都不吃!毕竟作为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还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蛋氨酸摄入严重不足,S-腺苷甲硫氨酸或SAM-e的水平就会降低,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此外,蛋氨酸缺乏还与衰老导致的头发变白有关。如果蛋白质跟着摄入不足,还可能会造成食欲减退、肌肉流失加快、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慢等后果。
所以,对于想通过蛋氨酸限制获得长寿益处的普通人来说,该怎么做才更安全、更可行呢?那就是——保持关注,均衡饮食,适当调整,但绝不极端。
可能有的人会说:那我少吃鸡蛋就行了?不不不,不仅是鸡蛋,富含蛋氨酸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蛋白,如各种红肉、鸡鸭等禽肉、鱼类、奶制品等,也就是肉蛋奶,适当减少吃它们就可以减少蛋氨酸的摄入(但是这些真的好吃啊!)。
图注:富含蛋氨酸的食物
相比之下,蔬菜、水果、豆类(大部分)、谷物的蛋氨酸含量较低。所以,采用更偏向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模式,或者选择蛋氨酸含量最低的饮食模式——纯植物性饮食或纯素饮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偶尔简单地“吃吃素”可能就足够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少吃动物性蛋白的同时,不能忘了补充其他来源的蛋白质(比如豆类等植物蛋白)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那么,摄入多少才不算太少呢?根据调查[4],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就算是蛋氨酸限制,每天也需要摄入800-1200 mg蛋氨酸,最好不要少于15 mg/kg体重。假设体重为60kg,那么每天就需要摄入不少于900mg的蛋氨酸,在这个“底线”之上才能维持基本健康。
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活动量、目标都不同,因此,想进行任何饮食习惯的“大调”之前(尤其是已经有健康问题的人群),还是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员制定更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疾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