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两极反转,想不到这国剧突然爆了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考古的风,考到了2015年——
《欢乐颂》。
等等,这部剧都已经十年了吗?
反正就是,莫名其妙又翻红了。
正午阳光沿用《伪装者》《琅琊榜》的部分原班人马,做了部没那么正经的都市情感剧,没想到就此大爆。
22楼“五美”——
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刷足了脸。
男演员中王凯的赵医生,靳东的老谭,杨烁的小包总,也都相当出圈。
互联网,加剧了代沟。
不仅要分90后、00后,还要再细分95后、05后。
十年,互联网已经迭代了“两代人”了。
为什么要考古《欢乐颂》?
在Sir看来,这是“都市梦”的断档。
01
最先翻红起来,是因为吐槽。
当年的糖,今天一嚼,是过期的霉味。
网友突然一怔:这些人咋这么奇葩?
安迪的第一任男友,奇点。
十年前的金融大腕,小镇做题家的精神教父。
白手起家,经历过金融风暴,其貌不扬,老谋深算。
演员祖峰,饰演过《潜伏》的李涯,《老枪》的神枪手,《涉过愤怒的海》的李烈,两次斩获华鼎奖最佳男配。
当年他演的,是叔圈王老五,智性恋标杆。
经过考古,网友想怒扇自己两耳光:当年我是怎么忍得了这个人的猥琐的?
名场面1:
吃完速冻饺子,喷着韭菜味的口气,强行抱住女主:
“安迪,我现在要拥吻你。”
“如果你爱我的话,你会心跳加速,四肢酸软,头脑发晕。”
名场面2:
被拒绝后,不仅在停车场强行搂抱安迪,还夺命连环追问:
嫌我不高?嫌我不帅?
嫌我智商不够?
嫌我人品不佳?
更私下找来抛弃安迪的生父,想利用亲情突破安迪的心防。
结果安迪真的破防——
她拳打脚踢,用魔性的塑料英语大呼救命,贡献了“颂学”另一名场面:
“不要碰我!不要碰我!破李斯!破李斯!”
再看一个,樊胜美的男友王柏川。
口头禅是:“小美我爱你,小美我想你”。
说好帮樊胜美把瘫痪的老父送回家,一个见势不妙,居然把人丢在小区门口。
再结合其他行径,一个花言巧语,满腹算计的心机男跃然纸上。
上联:心中藏之,无日忘之。
下联:你爸放之,门口取之。
横批:叔叔对不起,房子不加名。
王凯饰演的赵医生。
表面上看,他是整部剧人设最好的男性:
长得帅,学历高,工作好,不花心。
和曲筱绡组成的“唐僧x妖精”肉食系CP,更是全剧唯一一对从一而终的HE。
但现在发现,也不是什么好结局。
软饭硬吃,既享受富家女捧着自己的优越感,又对暴发户的文化水平嗤之以鼻。
就连当年没留意过的角色,都加入了新考点。
大方又慈爱的曲父是顶级渣男,邓伦饰演的谢童是吸女人血的蚂蝗。
仅出现一两集的龙套也被深究——
上了年纪的女人
看到比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孩
那是咬牙切齿的心都有了
来,我们祝她们三八节快乐
还有“老实人”林师兄。
虽然这个神奇的老实人整部剧没出现过他的全名。
但Sir推测应该叫林萧,因为他骂人很高级。
果然是个好姑娘
现在的女孩子个性都太强了
还是你这样的好
一点也不麻烦
被考古翻红后,《欢乐颂》的编剧在微博回应——
感谢有人记得欢乐颂,感谢“颂学”出现。
因为在爱它的人心里,这不仅是一部剧。
更是国产影视黄金时期的标志,也是经济上行的纪念品。
剧内外的一切都是那么蓬勃,那么的欣欣向荣。
既代表当下的内娱好剧不再的盛况。
也代表了现实中的我们无论再怎么考古回头,也无法重来的正午时光。
02
B站解析掀起了“颂学”的热潮,但这还不止。
必须要说,当Sir回看这部老剧时,还真有些新的发现——
比如那个时候的五一还是放7天。
现在去看,流媒体的字幕已经改成了3天。
△ 上为2016播出版本,下为优酷版本
剧中一些具有时代色彩的表达,今天估计也不会出现在电视剧中了。
就像一些网友发现,《蛮好的人生》里,明明口型是离婚,后期配音却用含糊不清的“分开”代替。
怎么这两个字是特别刺耳吗?
所以更别说《欢乐颂》的这些台词——
樊胜美被母亲要钱,气急了说自己去做三陪。
曲筱绡的两个闺蜜虽然出场不多,但话里话外透露这是对女同性恋。
想当年,“蕾丝边”、“翻墙上网”、“性爱”这样的台词也能上电视。
而曲筱绡在描述赵医生时,说他是自己的“苍蝇粉”、“女用小蓝片”。
除了“魔都男子图鉴”的集体塌房外——
当年那些饱受争议的角色,时至今日,也都有了全新的解读。
安迪的精英人设,现在只剩下名场面和表情包。
而曾经最落魄的角色,却成了新时代的励志女王。
——樊胜美。
这个整部剧最成功的文化符号,集“拜金”和“重男轻女”于一身。
那年甚至不必描述太多。
只要说一句“xx是樊胜美”,所有人都能心领神会。
现在的女性最忌讳当花瓶,服美役,奉为圭臬的话术是美貌和任何牌在一起都是王炸,唯独单出是死局。
而当年的樊胜美,就是那个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矛盾体。
她出身贫穷,渴望通过外貌跨越阶层,过上优越的生活。
许多桥段都当她是笑柄。
比如用肉体作饵,被纨绔子弟欺骗。
为了钓金龟婿,甘愿当酒桌上的菜,喝到吐也不能停。
每个月只有一万块的收入,既要付房租水电,还上有老下有小。
侄子的学费,哥哥房子的首付,樊胜美都一力包揽。
她明知父母偏心。
却寄希望于拯救家庭,以此换取超越性别的肯定。
剧外,传闻蒋欣和刘涛不合,这才没能继续拍第三季。
但樊胜美作为“五美”食物链的底端,十年后,却迎来了人气冲天的大翻转。
我们心知肚明。
安迪是天才,曲筱绡是富二代,这两个角色本来就和普通人有壁。
其他人呢?
关雎尔是江浙沪体制内独生女,今天大家才懂她平凡外表下的含金量;
而邱莹莹虽然恋爱脑,却是全剧真正的“高嫁”,求仁得仁。
只有樊胜美。
她没有优越的出身,没有父母的托举,又失去了年龄优势,空有一份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不甘。
相比其他角色万事有人托底的处境。
人们这才发现,只有当年被黑成“捞女”、“伏地魔”的樊胜美,才最像普通人。
最尴尬、最丢脸的戏份都是她的。
什么母亲下跪、父亲瘫痪、哥哥坐牢、爱人算计……怎么惨怎么来。
甚至到了大结局。
其他女生都有了新欢或归宿——
唯独将结婚当作毕生目标的樊胜美,离开王柏川,孤家寡人,孑然一身。
被迫走上她前半生从未思考,从未涉足过的独立之路。
“颂学”的出现不仅将男性打落云端,更将女性拉出泥潭。
角色没有的成长,观众来给。
安迪对人好,但更多来自上位者的体面;
曲筱绡对人好,却少了几分发自内心的尊敬。
只有年龄最大,背景最薄的樊胜美。
她对另外四美的友情和关爱,远远超出当年的时代局限性。
没有一点雌竞,全是发自内心的互助和托举。
观众的体感,十年间,早已从对个体的讨伐演变成了对群像的共鸣。
对一部小妞剧的感情。
也从当年看撕逼扯头花的八卦,沉淀到体会角色多样性的复杂。
再光鲜的男性也能祛魅,再不堪的女性也能上桌。
明明角色还是同一批人,剧还是那个剧。
但观看与思考的,却是无数个历经岁月后,不同的“我”。
说到底。
能让一代人精神迁徙,回味十年的,又何止是一部电视剧呢。
03
当年《欢乐颂》爆火后,很多女性群像剧也曾尝试复刻。
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爱很美味》《我在他乡挺好的》。
虽然也有佳作出现——
但没一部还原《欢乐颂》当年的盛景,包括它自己的续集。
曾经被骂“假”、“悬浮”的欢乐颂,多年后也被翻案。
起码以前的电视剧,还敢让不同阶层的人在一起。
虽然从现实来说,曲筱筱和樊胜美不可能住到一个小区。
但电视剧本来就比现实更“奇情”一点。
电视剧里的场景,只是一个让社会话题发生反应的容器。
《粉红女郎》,四个不同背景的女孩住一栋房子里。
既有万人迷的“人间清醒”,也有结婚狂的屡战屡败。
男人婆运气最好,结交权贵还受长辈青睐。
而最孩子气的哈妹,大结局揭晓,竟是流落多年的外国公主。
《爱情公寓》的租客上至富二代,下到屌丝。
有身价上亿的银行千金,也有没工作的风流雅痞。
《武林外传》。
它里面的故事不仅是跨阶层,甚至是跨黑白,跨时空的。
对小郭的喜爱和对无双的心疼并不矛盾。
见证老白的爱情呼叫转移,更明白盗圣对天下第一女捕头的少男情怀,对佟掌柜的日久生情,个中滋味又是怎样的冷暖自知。
《欢乐颂》除了是女性群像剧的胜利。
更是最后一个我们还愿意相信,愿意买单的跨阶层叙事。
虽说人人都知道安迪和樊胜美不可能成为闺蜜,开公司的曲筱绡也看不上卖咖啡的邱莹莹。
但看到五美被困在电梯,因一个平等的意外而结识——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电视剧。
但我们都会好奇接下来的故事,为她们互帮互助的情感而动容。
安迪再强大,面对自己的弟弟和精神病基因也会崩溃;
父母离异的曲筱绡除了赵医生,也就剩下22楼的姐妹。
樊胜美、小蚯蚓和关关三人报团取暖,相依为命。
更别说所有角色都受过情伤,被男人坑过。
在爱情和歧视方面,性别才是她们真正的阶级。
大家忘了去追究“五美”在现实里有没有可能成为朋友。
因为大家在五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某个侧面。
不光女性。
所有人都能在这几个角色里找到自己的阶层,投射自己的影子。
许多人以为自己将来能成为曲筱绡、成为安迪。
结果发现十年后一事无成,没了心气的自己,居然还不如当时的樊胜美和邱莹莹。
戏里的十年,照射着戏外的今天。
蒋欣的《甄嬛传》成为内娱不再有的神作,王子文凭借叶文洁重回大众视野;
乔欣再无出圈角色,杨紫飞升内娱顶流;
安迪成了刘涛的代表人设,以至于她在往后的作品里不断复刻。
“please!please!”成为名场面表情包,现在她在演综被12个许仙折磨。
聊胜于无的回忆,背后是难长存的理想。
当整个世界的姿态都是向下,人们便再难有逆水行舟的可能。
十年前剧就说过这样的道理。
如今的“颂学”,也不过是换一批人打上标签,重复过去。
但那又怎样呢?
无法跨越的都已成为定数。
普通人能做的,无非是追忆过往,重温旧梦。
不只是《欢乐颂》。
但凡能有嚼头的旧事,当下全都能放进考古的序列。
“颂学”的热烈是为重现当年的盛景,真正的现实相比之下倒更像明日黄花。
Sir记得一句话。
是安迪这个人物为数不多接地气的高光,也是整部剧温暖底色的写照。
谁的人生都会有难题
都会有熬不下去的时候
但我更眷恋那些温柔和美好
让我觉得能活在这个世上
是太幸运的事情
不能用现实解决的问题,都交给过去和回忆。
这是都市剧的价值,欢乐颂的价值,也是普通人能拥有为数不多的情绪价值。
生活最怕的不是繁琐,而是无趣。
哪怕一部吵吵闹闹的剧,也是当下人用尽全力,也无法抵达的饱满丰盈。
热闹能有几回?吵一回就少一回。
说到这,似乎一部剧,一个“颂学”也不太够。
如果说《欢乐颂》用渣男俗女提上联,爱情友谊作横批。
那么观众的下联便是入戏更比出戏难,黄粱一梦无绝期。
多希望都市剧的都市才是真正的都市。
眼前的都市不过是场大梦。
两眼一闭,电视一开,回到十年前。
再愚蠢的现实。
也不过是一觉醒来,被就地正法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