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诞生于骑射,超视距埋葬骑射
在最后一个骑射勇士自马上坠落于马下,手中的弓矢沾满了他鲜血的那一天,热兵器已经天马行空地围绕着视距这个命题一往无前。
古时候的人类战争中,精准的复合弓与片箭正是基于视距加上马匹给人类带来的澎湃动力,成就了匈奴人、突厥人、鲜卑人、契丹人、室韦人、女真人的武功盛名,由此形成睥睨一时的机动攻击体系,几乎可以摧毁农耕区一切材料打造的防御体系,包括重甲与斩马刀,后者往往最后能够依赖的仅仅只有城墙这种最原始的固垒,但不幸的是针对城墙的原始热兵器(那已经是回回炮而非投石车)应运而生。
热兵器的诞生,其实最早恰恰脱胎并匹配于骑射功能优势,但它的生命力既然奔着超越视距而来,那么最终也将成为基于视距的骑射者的掘墓人,而支撑这一目标的要素,是动力、材料、结构,同时也是破坏力、机动性和可隐蔽性,它们基于物理、化学和数学的一切创见而飞速发展,促使热兵器彻底完成对骑射的替代——我们也随之进入工业时代,更细密的社会分工、学科分解以及机器化大生产在不遗余力地满足这种替代需要的一切物质支持。
而到了后工业时代,索性进入了前线遥控的微操领域,这并不是汉语“无人”的意思,而是人已在能够理解的视距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