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谈
三国演义,肯定是不具有历史真实性。但具有社会真实性,所以它还是有价值的。
这个社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都差不多。
因为人基本没有变化,所以类似的事情就会不断的重复上演。
比如传说满清入关的时候。就是以三国演义作为军事指挥教材,还秘不示人。
再比如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可以说是不忠不义。
但经过三国的演义,那就不一样了。
关羽被曹操俘虏。正常情况下是要杀掉的,但既然你愿意投降,
将才难得,曹操也爱才。
所以留你一命,这一点上,曹公是对你有恩的。
按道理说,作为降将,保持最起码的忠诚是必须的。因为当时杀掉你也无所谓,曹操手下也不缺出力的武将。
但关羽最后背叛了曹操,这叫“不忠”。
我不清楚秦宜禄和关羽的关系,但在危急时刻。能把老婆托付给你照顾,想来关系应该是不远的。但你三番两次向曹操要求霸占朋友的妻子。可以说是吃相难看,急不可耐。最起码的脸都不要了。
对朋友如此,可以称为“不义”。
但没关系,我们有文学家,经过他们的妙笔演绎,这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关公。在危难之际,为了照顾两位嫂子,忍辱负重,面对不降即死的绝地,还能约法三章。
降曹后不为女色所动,不为金钱所累。奉嫂如兄。
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活命之恩。
闻之兄长所在。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华容道。本可以斩曹操于马下,立不世之功。但不忘前恩,义释曹操。
真是义薄云天,武勇绝伦。
不怪乎,拜把子的时候都要把关圣帝君放在前面。确实对净化社会心灵有很大的好处。
可以说三国演义的正面意义是不容抹杀的。
虽然与历史事实不符。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即社会真实性。
所谓大丈夫,
重然守诺,一字千金,
光明磊落,信义无价。
这种精神财富,放到什么时代都是值得追求的。这也是三国演义的价值所在。━━━━━━━━━━━━━━━━━━━
说到这儿了,再扯两句。
文艺作品要学会说人话。
要老老实实的向老百姓学习怎么说话。
真正懂艺术的是老百姓,不是书呆子。
换句话说,活着的语言才是美的,才是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