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多重困境闭环
美联储在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作出最新决议,仍然维持利率不变。
既没有降息,也没有加息。
川普之前想让美联储降息,通过各种方式对美联储进行施压,但从美联储此次决议内容来看,没有成功。
美联储在美国的体制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
我看到网上有人传,说美联储是一个私人机构,这种说法不太对。
美联储是美国的“央行”,它是依据美国国会于1913年通过的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而成立的。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私人机构,不是营利性公司。它的核心功能,是承担“央行”的角色。
只不过,由于美国这个国家的建国历史,比较特殊,所以它的“央行”也略有特殊。
一是,美联储并不隶属于联邦政府行政机构,不受总统直接指挥和管辖。
二是,它的决策机构中,吸收了一些地方银行的代表,有点像“半官半民”的决策形式。
美联储向美国国会负责,定期向美国国会汇报,但是不向总统汇报。这导致,美联储的整个决策过程,基本不怎么鸟总统。
但是,在美联储决策机构中的“官方代表”,即7个理事,由美国总统提名任命,且可以因故提前解雇。所以,川普之前威胁过美联储理事,说你们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提前解雇你们。
虽然总统解雇美联储理事的事情,在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当然,美联储理事们对此威胁也是毫不示弱。因为即便被解雇,他们还可以到法院去起诉。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国家,司法权是独立的。
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到,美国总统的权限很小。不但三权分立,甚至连制定货币政策的权限,都没有。
美国目前陷入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
川普搞了一套高关税措施,想要逼制造业回流、美元回流、减少美国对外逆差,顺便看看能否就此逼其他国家低息或无息购买美国国债,帮美国续命。
但高关税措施导致美国国内物资开始短缺,生产成本增高,面临通胀风险。
如果美联储在这个时刻降息,则基本可以说,通胀必然发生。
但如果美联储不选择降息,则:
一是会让美国国债的利率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因为国债利息是由联邦政府支付的;二是可能会让美国面临滞涨风险。
所谓滞涨,是指一方面经济发展停滞,另一方面通胀风险提升。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和消费各环节的顺畅对接。美国原来的生产,靠的是全球供应和制造,尤其以中国为重要来源。现在因为高关税导致贸易脱钩,美国内部的生产链条无法快速适应,生产环节不通畅,会让经济发展停滞。
但物资的短缺,又会造成通胀。
一方面是停滞,一方面是通胀,如果最后变成这样的话,会让美国极其难受。
而更加难受的问题是,美联储如果选择降息,并不一定能够解决生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