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乡田又一年,我们给老乡整了什么新活儿?

前段时间,猫盟给村民买意外保险,在收集村民信息时,我看到武占荣的身份证号,突然意识到我叫了他半年多的“叔”,原来他比我还小几岁呢。

我到武占荣家中问他:“武占荣,我叫你叔的时候,你怎么没反对呢?”凌乱且破败的房间里,胡子拉碴的他咧开门牙不全的嘴,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的面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20岁,或许是窘迫的生活所致——他瘫痪卧床的母亲需要24小时的照护,这样的境况已经持续了2年。乐毅村的二军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因为90多岁的老父亲执意要住在村里,他不得不放弃厨师的工作,放弃儿孙绕膝的温暖,从城里回到村庄照顾父亲。

豹乡田所在的乐毅、饮马池和小南沟三个小村庄,是一个远离城市,甚至可以说远离许多现代化观念的社区。村民大多是老人,观念保守,对生活品质需求很低,能挣钱就行。但在这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有些贫瘠的精神世界背后,又有很多让人动容的事发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的社区工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与苦的碰撞,也越来越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关系息息相关

这样的碰撞也越发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要修复荒野,更要滋润人心。

500

偏远农村的信息闭塞和物质匮乏,为当地人的生活添加了重重困难 ©肖诗白&猫盟

“丰容”是一个动物园的术语,指通过改善、丰富环境来满足动物的需求,让动物更加健康,表现出更多的自然行为。但在豹乡田社区,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我们提出了为老乡“丰容”,想通过丰富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的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得到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从最熟悉的农耕开始

3月的时候,我们带着永军、跃军2位老乡到陕西绿我农场参观学习。绿我农夫采用的农耕形式强调保护土壤的健康状态,注重生态整体性、多样性。农民可以成为“大地工程师”,可以从土地的“索取者”转化为“守护者”。这些新观念让他们深受触动。让老乡了解农业的新技术、新观念,就是我们“丰容”的成就之一。豹乡田带领老乡种地,不是单向的物质帮扶,而是通过生态友好的劳动方式,重建人与土地的共生关系。

500

猫盟成员与和顺老乡在绿我农场学习活力农耕的原理及运用技术 ©瑞萍

一起抬头观察自然

今年我们对管家模式做了很大的调整,除了常规的播种、锄草、秋收,我们还将种植灌丛、观察动物、环境管理、搭建本杰士堆等内容纳入管家工作任务。希望通过这些行为,把生态保护融入农活劳作中,让老农人在低头刨地之外,能抬头看见田野中美丽、鲜活的生物和风景。

500

豹乡田管家们制作的本杰士堆 ©杰哥

年近70岁的玉栓叔是我们今年新晋的管家。4月,我们的庄稼还没播种,他就开始履行管家“观察”的职责了。一天,他喜滋滋又有些遗憾地告诉我:“一只山羊(狍子)来到了村口的小坡上,好看的很,可惜没带手机,没有拍下来。以后我不管是锄地还是放牛,都把手机带上,看到动物就拍下来发给你。”

还有一次,永军有点兴奋地专程来汇报:“那天在小南沟村前的河道里,看到一群黑鱼,个子很大,数量也多,游来游去,后来就没见到了。”

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一些不同的情绪,虽然他们告诉我们这些事,初衷可能是觉得“猫盟需要这些信息”,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开始主动地观察身边的动物,对身边的灵动生命和自然生态萌生出一些不同的情感。

对身边自然生态、草木鱼虫的关注,并不只是小部分富足人群的娱乐,而是人性中共通的重要一部分。《故乡》中的迅哥儿和闰土,就是被小鸟、贝壳和偷西瓜的“猹”联系到一起的。科学早已证明,观察自然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也许逐步地,这些和顺老乡可能已经看惯了的动物,也会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一些前所未有的感触。

500

老乡与红山森林野生动物园设置的科普立牌 ©王烁

今年我们在田野里安放了很多自然教育或科普内容的立牌,让老乡劳作之余在立牌前歇息时,就能了解豹乡田的保护性耕作的目的、生境优化试点的目标、种植冬小麦的意义等一个个小小的知识点。

我们也让老乡和我们一起建设“本土花园”,秀萍姐是他们中的一位。他们按图索骥,从山里挖回一棵棵小小的植物,移栽在我们的花园里。翻看目标照片的时候,秀萍就忍不住表示:“你们图片上的花我都认识,山里多得很,只是我们的叫法和你们的名字不一样。”而那些平时长在山林间毫不起眼的野花们,一旦种在花园里就展现出别样的风姿,就连最熟悉它们的秀萍也忍不住反复念叨:“这些花真的好看呢”。

不管是立牌还是花园,都是我们“丰容”的成分,在为老乡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能让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产生更多的交集。

500

田间的一种龙胆:达乌里秦艽 ©红后

帮助老乡们融入集体

豹乡田的老乡虽然只有74位,但社区关系并不十分融洽,老乡们常常为一些小事产生龃龉甚至摩擦,看问题更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缺乏集体意识。为他人奉献的精神是不能直接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要让老乡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才会自动自发地融入这个集体。

去年的丰收宴,我们让饮马池的村民为宴会做炸糕坯和磨豆浆,就是一种让个体为集体、为他人开展无偿服务的尝试。记得丰收宴前一晚,夜灯之下,饮马池人围坐在一起搓着黄米糕,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视频发到全村群中,乐毅、小南沟的老乡们大声夸奖和感谢他们,那一刻,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付出”的美好

500

丰收宴上,大家一起熬豆浆 ©王烁

去年6月,我们组织了一次猫盟员工和志愿者为豹乡田捡垃圾的活动,在村里号召老乡们参加,结果全村只有3位老乡参与。今年五一,我们和志愿者再次开展捡垃圾活动,同去年一样,我们在村里的群里喊了一声,“有时间的老乡可以一起来捡”。结果呼啦啦来了12位村民,还带来4位回家度假的小孙子。从3位到16位,可以看到一年来老乡心态的变化。这种丰容是一种人性的丰容,通过丰收宴、捡垃圾等集体仪式,来减少一些社群内部的精神内耗,让整个村庄的人都意识到,村子的生态环境是大家共同的家,升华出一种“守护家园”的集体荣誉感。

500

老乡帮助我们一起清洁乡村环境 ©王烁

还有更多的计划……

我们的丰容实践今年还有很多计划:我们将开设村民赋能小课堂,教老乡说普通话、提高手机使用水平等等。我们希望首先架起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然后再与他们一起学习农耕技术,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教他们观鸟、识花……

“丰容”是犁铧,能够深耕因贫困而逐渐板结的精神土壤,可以让曾经封闭的村庄变成向世界敞开的生态课堂。这不只是知识与经验的传递,我们更希望这种互动成为一场跨越年龄与生活方式的双向奔赴。也许3年,也许5年,豹乡田将会变成一片对华北豹更加友好的栖息地,我相信它也将成为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心灵通道——连接着人和自然,连接着山村与世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