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15E的“145公里”,有意义吗?

我们都知道我国外贸的PL-15E导弹标注射程145公里,印度DRDO也在这次印巴对峙开始后宣布投产“阿斯特拉MK.2”导弹时宣称,这种导弹射程160公里,压倒PL-15E啦!

然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外贸武器装备通常在射程等数据上有相当程度的保留,这个事儿我们也解释过,我国外贸武器并不受国际条约限制,但我国参考相关条约制定了国内法,实际上参与了国际不扩散体系。而按照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导弹、无人机等各种武器,射程都不应超过300公里。因此我们的外贸导弹通常会进行限制,早期我们的导弹的尺寸重量等方面限制比较严格,确保实际射程不超过300公里,但是到了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很多武器装备,尤其是无人机、弹道导弹、火箭弹,以及我们现在谈到的空空导弹,对物理射程进行“硬限制”已经不现实了,因为它的飞行原理决定它的射程不可能小于相关规定。所以现在通常的做法是给相关弹药实施“软”限制,也就是通过软件技术手段,使得它的相关控制机构在超过规定射程后不再工作,或者使导弹的精度大幅度下降。当然了,还有一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当中都有一条例外条款,那就是经我国党和政府有关机构批准的有关装备出口不在此列。尽管如此,射程仍然是我国导弹出口的一个敏感数字,各家企业通常都会在公开数字时进行缩水,以免“有伤物议”。当然另一方面,导弹的射程也是一个有很大弹性的数字,尤其是目标和发射机都处于高速机动中的空空导弹,你的这个射程到底是指追击敌机时的射程,还是双方互相以两倍音速接近时的射程,是高空射程,还是低空射程?所以我们看到目前国际市场上,随着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在宣传本国导弹时使用一系列非标准的“最大射程”数据,各国都开始在自己的导弹射程上开始放大。在这种风潮下,中国对于霹雳-15导弹的射程数字从来也不着急,你爱说你射程远就远呗,反正我射程是多少我也不告诉你,但你看这个导弹的模样,你觉得呢?所以国际上反而猜测很多,没人把145公里的公开数字太当回事。至于说理论上PL-15尺寸的导弹能打多少距离,那你看看美国人如今的宣传,他们宣传AIM-120导弹经过优化弹道、改进发动机等措施,最大射程可以接近目前尚处于传说阶段的AIM-260,而后者的射程据称就是260公里。所以说,港台媒体大肆吹嘘,说前不久我国的运-20向巴基斯坦紧急提供“原装PL-15”的传闻其实没什么意思,因为PL-15E的射程完全够用,现在印度人捡到的残骸上的文字也都显示这就是PL-15E嘛。其实如我们上面的解释,PL-15E的射程到底有多少,其实要看你和我们的关系有多好……其实类似的手段美国人也在用嘛。正如不久前美国人评论关于出售给盟国的F-35上到底有没有“一键关机”功能一样,“我们不需要那么低级的手段”。除了PL-15E的射程优势,巴基斯坦的“小体系”能力,歼-10CE、枭龙BLOCK 3上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系统等这些优势,印度空军技术上缺乏自主性,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对本国自行生产先进装备的不上心几条,或许对于这场战斗的结果又更大的意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