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饺子,想起父母,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饺子
【本文来自《在广东上海江浙一带,90年以前没有饺子馆,但有馄饨,叫云吞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饺子我一直不太喜欢吃,我母亲却是经常包,逼着我也过来包。从调馅,和面,擀皮,包至下锅。父亲和母亲同是胶东人都喜欢吃饺子,出锅第一盘饺子就是父亲的。醋碟端上来,听到母亲叫声,他就坐好等着。片刻,饺子端上来了,只听老父亲说“火大了,火小了”,老母亲在锅台边小心翼翼地看着锅里的饺子翻滚或添一勺凉水。母亲家在村里是开大车店的,过往客商赶车的主食就是饺子,面条,玉米面粑粑,自然饺子的地位高。
有一次我提出家里老是包饺子,就是糊弄人,看着都是饺子,里面的馅都是菜,白菜萝卜丝啥的,一点儿不好吃。后来,母亲也做了几次现在叫做硬菜的菜。
离家在外那些年常常想着饺子。一次过年,去集上买了半斤猪肉,半斤葱,一包五香粉。大盐擀碎剁好馅,一落面(一斤麦出一斤面),这种面黑,筋道也不行,皮子尽量擀薄些。
一次麦收前几天(仅有的空闲)去县里赶集,去书店看书架,逛街,散心。饿,进了一家小馆。看到有饺子,0.28元二两粮票给四两饺子,如没有粮票就是0.30元。面前热气腾腾的一大碗饺子,个头较大。没有仪式,就捯了一只,吹吹气咬了一口,没咬到馅,二口还是面,三口下来咬过了。那馅就如小指甲大小,没法判断这馅藏在哪里,不过它是肉的。
说到饺子,想起父母,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