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偏见的空中乘务员的一生
上周末的文章里,有这么一条留言:
我本想回几句话,又删掉了。因为这些年来对这种字眼,其实也早就麻木了。总以为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对“职业”的偏见是不应该出现的,但从我当年到现在,这份“偏见”一直都在,且不知在未来何时会消亡。
最有趣的是,那些自诩为“理性”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存在偏见,他可能会同情外卖小哥遇到的差评,会为清洁工的待遇打抱不平——但对于我们空乘来说,他的认知就像打了思想钢印一样的存在偏见,可能也包括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你。
关于空中乘务员所受到的偏见,可以分为两大类:
1. 职业价值贬低
今天的舆论场已经比过去更加封闭,这就造成了懂的更懂,不懂的更加不懂。那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理解的“空乘”依然只是端茶倒水的角色,而完全不考虑其核心的安全职责——要知道,在写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没考虑过那仍没坐过飞机的十亿人。
有很多人认为空乘是一碗年轻饭,刻板的将我们的职业价值与“年轻外貌”捆绑。他们根本想象不到,若航班上有一位精通业务的资深乘务长前辈在,从驾驶舱到客舱,每名机组的内心都是多么安心与踏实。
而这,也是对旅客生命健康的最大保障。
其实从面试开始,我们需要经历的考核就多种多样,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需要学习和巩固的内容也逐年在增加——遇不到不代表用不上,自以为是的瞎子在任何年代都不会少。
2. 性别道德审判
社交平台上有特别多的人喜欢把“空乘”与“拜金”“私生活”等标签关联,每当看到这种言论,我都想问一句“谁人不拜金,你丫拜不拜金?”,但也懒得去跟人吵架。
这种偏见,自然有部分来自于我们个别同行的负面案例,也有这些年的电影、电视剧的片面引导,但同样也来自部分人“制服性感化联想”——有些人看到脚脖子就能想到胸,继而想到性,也这是事实。
在一个理性探讨、充分思考的场景中,这种言论本就站不住脚。我理解这个世界上是有一小部分男同胞对穿制服的异性总有遐想,我不理解的是在这种群体里,只能看到这部分“共鸣”。
这些人在说这种话的时候表现的是那么的平静自然,由此可见,在他们内心中,这种想法是理所应当的,甚至如果你批评他,他还会觉得自己委屈的不行。
记得之前看到一个视频,说一女孩去年报名参加了某健身房教练的私教课程,在做拉伸运动时,教练不顾其多次拍打、劝阻,强行拉伸自己左腿,将左股骨干压成骨折。
视频看得就很痛。然后点开评论,没想到高赞竟然是“上私教课的肯定都不是什么好女孩”。
而在评论的评论里,我意外看到这句话:说得对,去健身房的女的跟空姐一样,哪有好女孩!
类似的这种偏见评论,这些年实在已经听够了,但每次看到,还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在有些人眼里——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些什么人——空姐不是好女孩,拍写真的不是好女孩,上私教的不是好女孩,去酒吧的不是好女孩,喝酒的不是好女孩,甚至晚上出门的不是好女孩,穿衣服露个肩膀都不能算好女孩。
那在他们眼里,什么才叫好女孩?是一口气生二胎三胎家务全包一边带娃一边养家的才叫好女孩?
偏见,是部分女孩究其一生绕不过去的字眼。但所谓“见”,是“旁人”见,这个旁人,坐在井底,善于对着能看到的一切用他自己的价值观去批判,这种人你不能理,你越理他越得意,甚至会认为:你看你看,她气急败坏了吧,我说对了吧。
日常针对女性经常听到的偏见还有什么呢?比如:
这姑娘年纪轻轻这么有钱,一看就不是干正经工作的。
这姑娘天天打扮得这么漂亮,一看就是背后有老板的。
女孩的美丽和富有,是最招人妒忌,也最容易招人非议,而这个“人”,往往是坐在井底拼命想得到、却死活得不到的人。
他们喜欢坐在屏幕的另一端,用最猥琐的心思揣摩着一切,用恶臭的言论发泄自己的不满,那声音仿佛是在说:凭什么你有,凭什么我得不到。而这种言论基调,早已经在我们的网络世界中有了极广泛的氛围。
对于“空乘”这份工作来说,更甚。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同行,借着空乘所谓的“光环”,违背良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但如果把这种带有攻击性的偏见强加给我们所有同行,自然是不公正的。
网络上有个神奇的现象,不知道列位有没有注意。如果一个姑娘模仿空乘,比如穿制服拍段子之类的,评论里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在说“空姐,就是个高端服务员而已”等等。
对于这些人来说,你要跟他讲什么安全,什么职责,他一个字都不会听进去。但倘若有点跟空姐相关的花边新闻,他们又会像闻到血腥味的蚊子一样蜂拥而上,一边高呼快活,一边高声歌唱: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其实对空乘这份职业的偏见,早已经从网络带到了现实。比如很多现实朋友知道,我的读者里有大量的空中乘务员,每每听到如此,总有人一脸的意味深长。(我一般会毫不客气的翻个白眼,心里骂一句:傻逼吧你)
空乘的一生,往往是被偏见的一生,我们没办法干涉别人的想法,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清心自守,正道直行。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