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AI玩具,全行业等待一个“成功案例”

500

玩具赛道,可能不是 AI 创业者实现产品落地的「捷径」。

作者|苏子华

编辑|郑玄

AI 玩具创业热潮,第一阶段的答卷来了。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AI 玩具」创业视为一条出路。

在中关村的一个 AI 主题沙龙中,一位刚刚从互联网公司离职的运营岗员工表示:

「不想上班了,想做一款 AI 玩具,卖向海外。趁着风口,应该很有前景。」

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媒体中,随便点开一个「AI 玩具」主题的帖子,在评论区几乎都能找到抱有类似想法的年轻人。

同样,出入国内外各种科技展会,你会发现,不论是展示技术解决方案,还是展示完整成品,只要是和「AI 玩具」相关的展位,几乎都会吸引到最多的客流量,被围得「水泄不通」。

打造一个像科幻电影中有情感、有智慧的 AI 陪伴机器人,似乎成了一门触手可及的生意。

500

人们希望 AI 玩具提供情感陪伴价值|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然而,热闹的表象掩盖不了尴尬的事实。

过去一年,美团、百度、阿里、字节、微软、安克创新等大厂背景的创业者,带着一线基金的投资,扎堆入局,打造「有情感、有灵魂」的 AI 玩具。但是,一年过去,鲜少有团队真正推出了能在市面上售卖的产品。

一家接触过上述多位互联网背景创业者的语音技术公司负责人,感概创业者们面临的压力,「语音模型发展速度不达预期,导致产品实际效果还不达预期,影响了产品的上市进程。很多公司拿了投资机构的钱,马上就要一年了,到时如果产品还没有推出,可能不太好对投资人交待。」

而即便是推出了产品,反馈也不太乐观。目前,玩具上市公司、互联网背景创业者推出的大多数 AI 毛绒玩具,价格在四、五百元左右,主打的功能是聊天对话、讲故事。

从买家反馈来看,产品交互复杂、语音聊天 AI 味儿重、频频断网、响应迟顿等问题十分突出,让人很难有耐心听它说话。

多位 AI 玩具技术方案商向极客公园推测,目前在售的四五百元价位的 AI 毛绒玩具退货率可能在 30% 以上。

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 AI 玩具技术方案商,也正在堵住雄心勃勃的「AI 创业者」的路。一位华强北的技术方案商对极客公园表示,「春节过后,手里一下子多了几十家玩具厂商客户。其中有一款蓝牙玩具产品在添加了 AI 对话功能之后,销量重回巅峰。」

互联网精英们曾经宣称要打造的「有情感互动、有灵魂」的产品,已经率先被「华强北」们所兑现,并且以 100 多元的成品价格迅速推向市场,将利润空间无限压低。

华强北既能带给草根们快速致富的希望,也在无情地浇灭着互联网人的创业梦。

01

第一批 AI 玩具,本质上是卖「语音盒子」

事实上,我们拆解一下市面上第一批在售的比较知名的 AI 玩具,其实质基本是:毛绒玩具+语音盒子。

比如,上市公司奥飞娱乐推出的「AI 喜羊羊」,实丰文化推出的「AI 魔法星」,原天猫精灵合伙人创立的 BubblePal,这些产品都是将项链形的挂件,挂在毛绒玩具脖子上,而挂件本身内置了能够联网的 Wi-Fi 模组,实现用户与 AI 大模型的聊天对话。

500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具有代表性的 AI 玩具|图片来源:网络

FoloToy 推出的 Magicbox 智能对话盒子,简单讲,是一个搭载了 AI 大模型的电路板套件,体积小巧,可以内置于任何玩具里,用户可以设定其角色。

它们主打的聊天、讲故事、播放音乐等功能,与一个接入了大模型的蓝牙音箱并无二致。

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市场上能够看到、买到的第一批 AI 玩具。

一位技术方案商观察到,很多澄海的源头玩具厂找来谈合作,「他们可能也感知到了这是个新方向,他们只是想出点钱,先试试,而不是说建立研发团队。」

他总结道,中低端的玩具厂商更多是将 AI 当作营销噱头,不指望它带来高溢价、高毛利,而是希望趁着 AI 风口热度,多出货,多清理掉一些库存。因此,产品价格普遍在 100 元左右,价格较低,用户购买之后,即便觉得语音聊天功能不好用,通常也在可忍受范围内,不一定会退货。

「其实大家也不确定,给玩具加了聊天功能之后,究竟能产生多大的价值。」他说,「从实际的玩具行业来看,一个纯毛绒玩具一般在百元左右,如果加了一个 AI 盒子之后,用户可能也不会为此付出更高的溢价。如果溢价高了,很可能退货率也高了。」

目前购买 AI 玩具的用户,愿意付出更高的溢价,很大程度上也是冲着语音聊天的功能。因此语音聊天效果的好坏,几乎决定了一款产品的成败。

而语音聊天效果的好坏,往往不掌握在 AI 玩具创业者自己手中。

从技术层面看,目前上市的 AI 玩具更多是调用豆包、百度、声网等第三方语音识别或合成方案,再接入大模型。

大模型决定了聊天助手的智慧,语音识别、合成等环节决定了语音聊天的效果,比如是否响应快、是否足够拟人化、智能打断、是否具备情感理解能力。

以上决定对话聊天效果的因素,无论哪一个,AI 玩具厂商都无法自己控制。

另外,AI 硬件品牌 rabbit 创始人在极客公园旗下播客《开始连接》中,复盘过去一年的 AI 创业时提到一个关键词:失控。他表示,AI 时代的创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开发者对最终效果失控了。

「AI 模型是黑盒子,它的表现有不确定性。开发者做 Multi-agent,把 Reasoning(推理)、Planning(规划)、Execution(执行)都交给 AI,能做的只是看结果、反向优化。天已经变了。」

可以说,仅仅以大模型为产品卖点的「AI 玩具创业者」并不掌握 AI 玩具核心卖点。同时,也无法控制自身的研发进度。

02

玩具赛道,不是 AI 创业者的「捷径」

一切似乎都没有朝着互联网人的预期迈进。

过去一年,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一线投资机构,纷纷将玩具视作 AI 落地的最快途径。火山引擎、阿里云、百度云等云厂商在各地举办「AI 硬件」、「AI 玩具」主题的闭门活动,不断给「AI 玩具」造势,其宣传口径大多如出一辙:

「AI 玩具具备坚实的应用推广基础,有望成为最快爆发的 AI 终端之一。」

「AI 技术正以燎原之势重塑玩具产业」

「AI 玩具 600 亿市场狂飙」

「短期内 AI 玩具是 AI 较为理想的落地场景」

「AI 硬件有望成为 AI 时代的流量入口」

现在看,创业者曾经对 AI 玩具商业模式的诸多设想纷纷被打破。

互联网人曾经设想 AI 玩具靠持续向用户收取模型调用费、订阅费,来实现大模型落地的设想被推翻。尤其在 DeepSeek 开源之后,顶级大模型的价格、获取门槛不断下降,涂鸦智能、小智 AI 等厂商直接将 AI 助手调用免费化。大模型依旧吸引人,但是以大模型能力为卖点的商业模式,被击碎。

大模型的获取门槛在迅速降低的同时,硬件的技术门槛也在迅速降低。

DeepSeek 的开源、高性能,助推了大量 AI 玩具技术集成方案商在 2025 年春节前后涌现,推出整套 AI 玩具技术方案,提供完整的芯片、大模型接入、实时音视频能力。他们迅速拉低了 AI 玩具技术创业门槛。

行业人士透露,较低配置的语音盒子,几十元就可以搞定。而这个成本还在继续降低,「之前行业里主要是高端的方案,最近几个月卷起来了,现在都在压成本。」

AI 玩具技术方案商「轻语 AI」主打 Wi-Fi 模组业务,简单说就是将芯片封装为模组,集成天线、抗干扰电路等组件,缩短开发周期(传统硬件需半年,模组方案可缩短至 1 个月)。其相关负责人观察到,芯片原厂正在通过开放底层能力降低技术门槛,推动行业泡沫化。他预测,「今年可能多出几百家竞争者。」

AI 硬件的开发门槛越来越低,已经降低至「小学生」难度。开发难度的降低,带来的是各种形态的 AI 硬件的诞生。

比如,免费的开源 AI 硬件项目「小智 AI」,大量用户通过自行购买麦克风、喇叭、电路板等组件,通过 DIY 的方式亲手制作能够语音聊天的形态各异的小玩具,或是用 AI 聊天控制智能家居等等,极富想象力。极客公园获悉,在过去两个月里,接入小智 AI 的设备增加了 10 万台,以每月翻倍的速度在高速增长。

一个新的共识正在达成:仅仅依托于硬件集成能力,将大模型能力当作卖点的「AI 玩具」创业团队,优势将不复存在。玩具首先要好玩,「科技含量」是次要的。AI 玩具并不是展示 AI 技术能力的竞技场。

AI 玩具市场仍处于早期的产品定义阶段。依托于大模型提供的交流能力,开辟「情感科技」新赛道或许是会有更长远的未来。

500

AI 毛绒玩具 Ropet|图片来源:kickstarter

比如,最近推出的 AI 毛绒玩偶 Fuzozo 将重心放在自研的多模态情感模型(MEM),将大模型、语音能力的技术提升更多交于合作伙伴之后,提升自身在陪伴、玩法、情感互动上的能力。其不失为一条更贴近玩具本质的路。以及,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 20 万美元的 AI 毛绒玩具 Ropet,也是同样。

一位从业 20 余年的智能硬件公司老板,最近也开辟了 AI 玩具业务,「我的团队成员,很想做这个事情,很有热情。」但他坦言对于 AI 玩具并不看好。

「短期内可能会卖出去一些,但长期挑战太大。」

他认为,能否持续围绕 IP 打造文化内容、升级玩法,形成自己的品牌护城河,是这项业务的核心。「这个非常有挑战,中国的企业最强的是第一快速,第二低成本。品牌打造、渠道建设目前比较薄弱。」

不过,他旋即补充道,「但是团队年轻人的热情,还是要支持一下。」

期待第二批 AI 玩具的亮相。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