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与公立医院的困境

文/挪威

号终于放出来了,好久不见朋友们,以后可得悠着点了,敏感话题的敏感方向不写了,以后也不写了,诸位见谅。

不过今天看到一篇报道,我觉得可能和董小姐风波久久不能平息有挺大关联,这篇报道就是关于公立医院当下的困境。

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公里医院资产负债率从2004年的26.26%增加到2021年的45.18%,总数据为1.92万亿,债务主要是设备采购和规模扩张,比如买地盖大楼等等。

医院债务摆在那里,但收入却一言难尽,特别是这几年,开始DRG和DIP之后,也就是按病种付费,医保不会傻乎乎地给医院打钱了,治疗超出费用医院得自己买单,有一种办法就是扣医生的绩效。

我记得之前李佳琦让大家反思有没有努力的时候,上海有个顶尖级的医生发了个视频,说自己治疗了一个病人超出了费用1.4万,这1.4万得从自己的收入里扣,大概就是这个情况。

除了医保,医院另外一方的收入渠道是财政补助,但这个行情,补助增长不太可能,我查了一下这方面的数据,2024年政府财政支出:卫生健康支出20348亿元,比上年下降9.1%。

500

所以公立医院的收入,应该是下滑的,但我没有找到全国性的统计数据,大家可以去查查,不过我看到了大量医院停诊医护降薪的事儿。

总之,总结起来就是,医院也面临化债的困境,之前借钱扩张的债务,这会儿能也得绞尽脑汁想办法还上,还不上,就运营不下去。

比如去年广东梅州嘉应医院就停诊准备破产了,这是当地一家公立二级医院。

500

在医院化债的过程中,最难受的其实是医护,当然患者也很难受,可能家门口的医院服务质量缩水相当之严重,得跑另外的大城市去看病,但医护更难受。

因为化债第一刀就是节流,节流第一刀就是降薪或者扣绩效,结果你就发现辛辛苦苦累死累活成了医学生,但刚好面临化债的行情,大家心里不开心是正常的。

一直以来我们的医疗体系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都堪称全球典范,其它地区吹嘘的免费医疗什么的,要么质量拉垮,要么速度奇慢,典范的背后,和医护的付出有相当大关系。

当然有人会觉得医护工资也很高啊,废话,和你比当然高,但你得看看医生是怎么炼成的,那是十几年头悬梁再加好几年规培练成的,要都以你为收入坐标,那这十几年书和博士头衔不是白拿了。

说回董小姐,董小姐就是在这个当口,撞上来了的,等于撞上了大炮炮口。这就能理解大家普遍的愤怒了,而且现在都没有平息。

你看不管是小红书还是其它平台,医护吐槽的,远远比患者多得多,全是自己怎么辛苦怎么念书才能拿起这把手术刀的,其实背后还有没说出来的话,收入我就不说了,大家收入都这样,怎么还有这么抄近路的?那就忍不了了。

蛋糕做大的时候,这种事儿未必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你说以前有没有,肯定有,但到手里的能变多,也就没有太大精力去关注别人,现在就不同了,完全不同了。

最后多说一句,千万别觉得化债和自己没有关系,化债过程中,你我皆是同路人。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