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男孩普遍没有女孩成绩好,到了高中很多男孩开始发力,这是初中分流不合理之处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AI时代了,还需要学英语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护城河畔
你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但那些反对的人不会考虑你说的那些。
中学的课程设置,从来不是高中毕业之后可以用到哪些在学校学的东西,而是为以后学习各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打基础。开发智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培养提高两种能力: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不管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这两样都不能少。中国的教育之所以牛逼,恰恰是因为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从上述方面出发教育培养孩子们。
是的,中国教育就是很牛逼。时代不一样了,需要换个眼光看待很多事。快乐教育?那是忽悠人的。人类自幼儿园之后就不再有快乐教育了。任何学习过程都充满了艰辛,枯燥乏味,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必须经过大量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
用不着不应该是反对某个课程设置的理由。这里隐含了两个逻辑表达是:第一个,将来用不着,是不是可以不学了?第二个,若不是那些不合理设置,我本来可以学得更好。其实,任何社会任何教育体系任何课程设置,都会有聪明人和笨人,都少数人考九十分,极少数人考一百分,大量的人六七十分。那些抱怨课程设置的话,你不会从考九十分和一百分的学生嘴里听到。不管怎么改,成绩都大致呈现正态分布:很好的和很差的都是少数,大多数普普通通马马虎虎。说一句不该说的,对课程设置说三道四的,在学校的时候从来不是好学生。
至于到了AI时代,道理更简单。AI的出现确实可以让人做更多的事并且效率更高,但它不应该成为人不再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由。其实,AI可以让聪明人更聪明,笨人更笨,而不是相反。
学习是需要成本的,物质成本、时间成本。如果学习能力满分为3,某学生的学习能力是2,语数外分别各占一分,如何分配?平均来0.7|0.7|0.7、放弃一科1|1|0、或者根据兴许爱好1.5|0.3|0.2。应该给与大部分学习能力为“2”学生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逼0.7|0.7|0.7,这是时间成本分配问题。物质成本也是同理,普通家庭能不能依据家庭状况把“2”进行分配。
另外,成绩并不能绝对代表智商的高低,比如初中男孩子普遍没有女孩子成绩好,到了高中很多男孩子开始发力,这是生理及心里所决定的,也就是初中分流的不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