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的 “中西碰撞”:培养差异、学制争议与行业生态观察
【本文由“老刀knulp”推荐,来自《中国的医生为什么不能按照中国的模式标准来培养?为什么向美国学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首先中国的5/6年制本科,本身就是源自欧洲的模式,因为各个医学院校,前身就是教会创办的,所以总体来说各有各的特点,虽然核心课程都一样,但是培养的思路截然不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些院校在教医学生打彩超的时候会要求你去估计或者评估CT下的情况(大致图像)(这个其实也不算比较远),特别是肺超,讲比较经典的比如心脏听诊会要求你去估计心脏的射血分数,包括肺部听诊让你评估肺泡和气道的开放情况,然后通过叩诊或者其他的方法来大致给病因圈定一个范围,当然更加细致的还有很多,有些院校教的就浅一些,让你听的懂什么是湿啰音,什么是支气管呼吸音就行了,也不会和你解释这些原理,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各个方面的区别,所以他们考察的方向也是截然不同,但说到底这些也是英国人或者美国人的东西,我指的是以前的英国人或者美国人,现在协和还有没有在教这些东西,那大家也不知道,你医学教育能不能有发展和进步,关键还是各地政府愿不愿意砸钱的问题,就这些东西单拎一个出来,都有得你学,更别说后面什么胸痛、肺部查体结合凝血、血流动力学等等评估或者诊断肺栓的情况,然后去做肺动脉CTA更有把握的这种,5年制本科我都觉得已经是在偷工减料了,4年我觉得他们更加学不到什么东西,客观来说你说有没有这种天才,我觉得有,不过那肯定是医学世家,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我保留意见,医学是非常灵活的专业,对智商的要求绝对是不低的,而且对经验的要求是很高的,并且是临床医学这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饶毅说核心的这些课程学完了就可以直博,这一点我断不敢苟同,除非也只有协和自己后面的医院有后续的培养计划,否则别的医学院校、医院肯定是不认的,除非走关系,这一点可以明确。
假设4年都可以直博,那人家5/6年你不给博士是不是太不够意思了,他不是又说如果大家都是博士,老百姓就看不起病啦,而且博士要有论文(说白了就是要有学术界的专家给你的学术信誉背书),我们不能一杠子打死一船人,中国肯定有人认真在做学术,在做研究,但是近年来PS还少吗?这个是大家都能见到的东西,更多人其实觉得最好的路径就是中国的本科医学读完直接去欧洲把剩下的正经的医科内容都学完,美国的博士不需要论文,人家也未必需要到你学术大拿这里来化缘,他不是又说美国严控医生的数量会更累,说穿了还是怕中国的医学博士太多贬值,需要更多5年制的同学来扛起低廉高效的医疗系统,还夸大家不闹事,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客观上来说中国对医生的尊重真的就是一般,包括医学界大佬自己也是如此,主要就看你怎么自圆其说,在资本、权力和声望构成的中国医学界,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但是大多数医生还是有信仰的,希望大家不要忘记SARS和新冠时他们做出的牺牲,SARS的时候很多医生装备也没有现在好,真的就是硬上,真正激励后一辈医学生的是这些默默无名的英雄,绝对不是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