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热情是学生的根本动能

500

                                                                                  学习热情是学生的根本动能

各个平台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就是教育。最近这个话题又被两大事件加热了,一个是格力的董明珠女士说的不用海归,一个是肖董二位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因医德问题而被炒。这些当然是教育问题,不过是高等教育的问题,我的标题朋友们一看就明白,这是要讨论基础教育的相关问题。

我个人的教育经历比较特殊,以1994年为界,前面从事高等教育,后面从事基础教育。

先说一件我在基础教育阶段遇到的事。

1996年,我送走了从事基础教育后带的第一批高考学生,这年的8月,校长把我找去,做工作让我接手一个高二年级的班,其原因就是这个班没有哪个老师能在这个班任班主任的时间超过一个学期的,到和我谈话前为止,高一年级已经换了三任,最后这任班主任在找校长时甚至说,您开除我也不会再在这个班任班主任。朋友们想都可以想到这个班有多烂。

说一个件事你们就知道这个班烂到什么程度。

一位语文老师在这个班上课时,有一次那节课实在无法再上下去,他就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带上语文书,站在操场上读书。他还为这个不得已的活动取了个好听的名词:阳光阅读。最后学生向学校提意见,换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于是很高兴地接受了学生的这种处理。或许这位老师应该是求之不得吧。

当时虽然我已经40了,但从事基础教育满打满算也就两年时间,也就是说来这所学校也就两年时间。从在这所学校的工作资历来说,我没有挑三拣四的权利。但在我的内心也还有一种不服输的心态,这个班就真这么难带吗?简而言之,最后我接手了这个班。

先还是给朋友们说清楚高中分班的基本原则吧,不然有些事情怕说不清楚。

高一的第一个学期是不分文理科的,但第一学期的期末有场比较严格的学校内部考试,这场考试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要分出学生成绩的层次,以便为分层分班提供依据。高中有三个层次的班:尖子班,普通班,补差班。二是要根据成绩,结合学生的志愿分文理班,这种划分是要对应两年后高考的。这样高一第二个学期实际就形成了两个类别三个层次的班级。

而我要接手的这个班就是文科的补差班。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这届最差的一个班。

     既然接手了这个班,我就得找到这个班的问题。于是暑假最后剩下的时间我就都用在了学生的家访上。说实话,这次家访我累趴了。县城高中有些学生不是在县城而是在乡下。好在我那时买了辆摩托,比骑自行车还是轻快多了。全班65名学生,我至少跑了60个家庭。而且我是按期末成绩倒着跑的,即从成绩排在最后的开始。

这一轮跑下来我心里有数了。这些学生能通过中考考入一中,在初中阶段成绩和表现都是相当不错的,不然绝对考不进一中。而他们在进入一中后之所以出现这种成绩和表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分层分班,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不是说我们差吗,我就差给你看看。就是这个班的普遍心态。而且很多学生及家长们都认为,他们就是这场内部考试没考好而已,他们没有差在哪。还有几个学生是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出现了成绩下滑。

鉴于这个情况,我去找了校长,我建议校长在新学期开学时,能不能取消这个分层分班的做法,只分两个层次,尖子班和普通班,尤其不要再搞这种补差班。这种补差班与学生在初中受到的重视落差太大,学生和家长都无法接受。

同时我也确定了我在班里的第一次讲话的主题:差,不是我们的标签。

这次例行的班会,我把校长请了来,让他感受一下这个班的情绪。

这个例会,我讲了半个小时。最后我问同学们,差只是这场考试的结论,它不代表我们的新学期,不代表我们的高中阶段,更不可能代表我们的高考和人生。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来否定它吗?

学生回答,要让他们觉得他们差。有的学生还哭了。说实话,我也被学生的动情而感动了。

新的学期开始,这个班好像已不是原来的那个班,上课秩序和练习质量完全颠覆了原来在这个班带过课的老师们的原有印象。高二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进入了普通班排名的前三。

最后这个班的高考成绩是一本11人,二本28人,三本14人,剩下的都上了专科线。在普通班排到了第一位。也就是说这个班的高考成绩仅次于本届的尖子班。

找准症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老师的基本能力,更是一个班主任的基本能力。我尤其反感有的任课老师只管上课,其他一概推给班主任,这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的。

网上在讨论好老师的标准,我以为好老师只有一条标准,这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他都是空话。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函盖了老师最基本的工作及工作量。这么说吧,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老师的工作量是无法用时间和成本来计算的。仅是家访一项就可能淹没老师所有的工作时间。

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针对性,几乎就是老师的全部能力的总和。这么说吧,我以为好老师的标准就是对学生学习热情调动的针对性,这里面既有老师的工作能力问题,也有老师的工作热情问题。上好课对老师,尤其是对班主任,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教书工作是一份良心活,深可到深不见底,浅只到上完课就完事。只要备课讲课改作业无剔可挑,领导和同事及家长学生就不能说老师什么。

今天这里说的可能会引起很多同行的不满,比如举例有自吹之嫌,结论过于武断片面等等。但今天这里所说的是我半辈子教书的体会,是真心话。但对现在的后辈老师们不一定有什么作用。因为时代不同了,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