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医学生培养时间能合理缩短吗?

“4+4”资源为何挤破头?普通医学生培养时间能合理缩短吗

第一财经

近日,“4+4”医学生培养模式被推向风口浪尖。行业专家普遍表示,“4+4”毕业的学生虽然取得了医学博士(MD)学位,但仍然缺乏临床经验,必须经过规范化医生培训并参加严格考试后才能取得医师执业证,成为一名临床医生。

这也引发了国内对于医学生培养体系的讨论,普通医学生的培养能否合理缩短时间周期?

500

早在多年前,就有专家在两会上反复提出合理缩短医学生培养时间的建议,建议将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5+3”的体系(5年医学本科+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美国的“4+4”模式看齐,对“5+3”一体化培养合格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将“5+3”的医学教育体系定位为全科医生培养目标,此后再通过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培养专科医生,专科医师培训不再与学位教育挂钩。

给接受了8年医学教育的毕业生授予MD学位为何重要?目前的“5+3”一体化培养毕业生获得的仅为本科学位。曾有一位同济大学医学院5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参加完3年全科规培后(仅有本科学位),他的本科同学四分之三的去向都是社区医院。

近年来,顶尖医院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医学本科生甚至是硕士生找工作都越来越困难。“仅仅拥有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基本连二级医院也很难进,而头部三甲医院近年来更是基本只招博士以上学历,就连硕士生也很少有科室招。”某三甲医院主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上述主任还称,不仅仅是一线大城市三甲医院只招博士,中西部地区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近年来也都非常看重博士学历。“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基本上在医院里很难有发展上升的空间。”他表示,“归根结底是医院的评价体系,这让大家都想着挤进头部。”

一名医疗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曾提出:“学历不等于能力!在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读书和看病是相互割裂的,哪怕你读到了博士,如果不参加规范化培训,照样看不了病,科研型的研究生就离临床更远了。”

这名委员表示,对于临床型医学人才来讲,一名医学生完成5年医学教育和3年规培,完全可以参考美国模式,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成为好的临床医生和接下来的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再接受专科医生培训。

他还指出,国内医学教育体系混杂,多种培养制度并存,给学生带来了困惑,而医学生的培养与医生上岗实际需求“脱节”,又是导致我国医生人才培养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缩短医生的培养时间,少走弯路,可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掌握各亚学科知识,成为一名好医生;另一方面,混杂的培养模式也浪费了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建立体系缩短医生培养时间”已经成为医学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国内医学教育存在课堂无法服务于临床的问题,需要在合理缩短学生在写论文获得文凭上耗费的时间,同时加强临床实践能力,以培养更多能看病的医生。

针对近期舆论关于“4+4”模式培养出的医学生医术堪忧的说法,专家表示,“4+4”模式本身不是问题,因为授予的只是学位,“4+4”学生并不是一毕业就能成为医生,同样是需要经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并参加严格的考试之后,才能成为临床医生。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严格的考核准入制度,通过了考试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深造,这样不仅能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也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链接阅读

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第一财经

近日,因中日友好医院规培生被曝从经济系“半路出家”当上外科医生,引发了公众对于“4+4”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关注。

对此,一位了解国内医学生培养模式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4+4’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在这次事件中被公众误读了。”

引发舆论的是网上有消息将规培生与“特培生”等同起来,称一些医院在招聘医生时,把相当比例的名额留给“特殊培养”的“4+4”学生,有失公平。

一位大型三甲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她的女儿现在读高中,目标是向复旦医学院八年制努力,因此对这次引发的“4+4”模式争议特别敏感。

“归根结底,很多医学生未来都是想奔着头部三甲医院去的,而头部的资源凤毛麟角,‘4+4’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快车道。”上述医生表示,这种模式应该沿着正途发展,避免沦为“特权”的工具。

一位顶级医学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国内‘4+4’模式的初衷就是为培养学科领袖而设立的。当时设计的方案是通过严格的考试筛选,培养学术带头人。”

此次事件中,网友还质疑的点是“4+4”培养出来的医生,由于培养周期大幅缩短,不具备看病的能力。对此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所有的医学生毕业后都必须进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三年的规培后,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正式进入医院工作。

而针对为何协和“4+4”学生可仅用一年就完成规培任务。一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学生刚进入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后,有一个临床能力测试考试,考试优秀者可以只接受一年的培训,在我们这里的做法同样如此。”

目前在国内,“4+4”的模式最知名的医学院是北京协和与上海交大。该模式效仿美国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为跨学科的复合型医生人才提供了职业转型的通道。

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极为严格和规范,虽然允许“半路出家”的学生转行学医,但仍要经过层层严格筛选,在4年本科和4年医学院学习结业获得MD(医学博士)学位后,还要经历严格的“淘汰赛”,才能取得医师执照,成为一名医生。通常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Residency)时长在3到7年不等,完成培训后可成为专科主治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或在学术机构兼顾科研与教学。

还有网友质疑称,协和“4+4”学生来自于地质学、经济学等不同领域,仅靠4年的医学院学习和一年的规范化培训就能拿起“柳叶刀”,不符合常理。

正在美国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医学生Albert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金融专业,后来先后在美国两家头部银行工作了三年,忽然对医学萌发兴趣,于是辞去银行的高薪职位,凭借聪明才智考取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4年后,Albert顺利获得了MD文凭,现正在美国西奈山医院接受培训,培训时长4年。他现在距离培训结束还有一年半时间,届时将取得医师执照,成为一名医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