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画院专访卓愿:探寻花鸟 “生命自在之境”,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
近日,青年艺术家卓愿接受揭阳画院专访时表示,其创作始终围绕“在自然花鸟中探寻生命的自在之境”展开。这一主题源于童年记忆、学术积淀与时代思考的三重交织。
卓愿 秋里农家 138x68cm 中国画 2024年
童年时受画家祖父与父亲熏陶,庭院修竹、巷陌鸡犬、湖涧蜻蜓等场景深植于心,埋下艺术种子;广州美术学院本硕阶段的系统研习,让他深谙花鸟画的文化密码,注重人文格调与自然意趣的融合;近年更尝试融入现代岭南元素,通过新画面构成与色彩关系,诠释自然与城市的“生命自在”。
卓愿 静美山村 180cm×98cm 中国画 2022年
谈及创作阻力,卓愿坦言面临双重挑战:一是“自我表达”与“画面实现”的矛盾——对花鸟题材的广泛兴趣常引发“技法焦虑”,同时需平衡传统笔墨与当代展陈环境的融合;二是风格创新与稳定的博弈——外界对“风格稳定”的期待与内心“求新求变”的渴望相冲突,他在重复与颠覆间寻找平衡,期待在渐变中实现个性化突破。
卓愿 家园蔬果 180cm×98cm 中国画 2024年
在艺术影响层面,恽寿平的没骨技法、海上画派的兼容精神、岭南画派的革新理念均滋养其创作,而恩师方楚雄“不要像他”的教导,更是影响着他,“要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花鸟艺术风格”。方楚雄作品中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与关注生活的创作宗旨,不仅教会卓愿“如何画”,更让他领悟“为何画”的真谛——以虔诚之心捕捉自然界、生命里的平凡之美,兼具艺术担当与社会关怀。
卓愿 胡杨林之约 138cm×68cm 中国画 2017年
展望未来,卓愿将以“扎根岭南肌理,新构花鸟叙事”为方向,计划突破“以墨为尚”的传统体系,将“亚热带炽烈阳光”注入画面,营造“色中有光,色中带韵”的岭南光色效果。不过,不变的是对“生命自在之境”的永恒追寻,这份初心贯穿于其从祖父庭院到恩师画室的艺术历程。作为揭阳画院青年艺术家之一,他希望自己在未来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子衿新篇”。
——艺术媒体“八链名人”主编郑梧沐提炼
卓愿 火鹤舞步 180cm×98cm 中国画 2020年
以下为专访实录:
揭阳画院:请介绍一下你创作的主题?
卓愿:首先感谢揭阳画院本次对我的专访。我的创作主题多年来一直围绕着“在自然花鸟中探寻生命的自在之境”展开。这一核心源自童年记忆、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积淀与当下时代思考的三重交织。
童年时,祖父、父亲都是画家,家中满是花鸟画册与笔墨器物,我耳濡目染,沉浸其中。我也常蹲坐庭院观察修竹婆娑,在巷陌里细听鸡犬相闻,在湖涧边观察蜻蜓点水,那些灵动的瞬间在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本科与研究生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多年研习,让我从技法层面深入理解花鸟画的文化密码,也让我在创作中更注重将人文格调与自然意趣相结合。近年,我尝试表现、加强现代岭南元素,试图在新的画面构成中、新的色彩关系里表达自然、城市的“生命自在”。
卓愿 红柿垂枝 180cm×98cm 中国画 2024年
揭阳画院:现阶段创作上的阻力是什么?
卓愿:现阶段遇到的一些创作阻力,首先主要集中在“自我表达”与“画面实现”的冲突里。花鸟画的主题可谓广泛,花卉树木果实,鳞介昆虫鸟类动物,不同地域节候风晴雨露的变化,凡此种种皆想表达,这种“贪多求全”的创作野心,常让我陷入“技法不够用”的焦虑。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家居环境、公共展览场所的当代化,也形成“传统传承”与“当代审美”杂交冲突的困境,我常在思考如何让画面与展陈环境协调融合。
其次是个性化语言和艺术风格创新的自我博弈。外界对“风格稳定”的期待与内心对“求新求变”的渴望形成冲突。画家因重复成熟风格而陷入套路化,但彻底颠覆传统和师承又可能失去观众认同,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状态,多少有点挣扎,但我也只能给自己时间,期待能在渐变之中实现个性化的蜕变。
卓愿 得水能仙 138cm×69cm 中国画 2018年
揭阳画院:有没有哪位艺术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卓愿: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以色彩晕染替代线条勾勒,摒弃勾勒的生硬感;海上画派的兼容并蓄,为创作打开雅俗的新维度——任伯年的明快设色、吴昌硕的金石笔法,将民间审美与文人意趣熔于一炉;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陈树人等以革新的姿态,全心关注当下和生活的理念,在文化上折衷中西融汇古今。
这些皆对我有影响,但对我影响最深的艺术家,非恩师方楚雄先生莫属。他的艺术理念与人格魅力,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十几年来的创作之路。方老师的作品是在入学广美之前,因家中长辈与艺术圈往来,早已对他的作品耳濡目染。他笔下的动物温和可爱,既有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又践行了岭南画派关注生活的宗旨,尤其是将动物置于多元场景的系列创作,深深吸引了身为学生的我。虽我较少涉足动物题材,但跟随他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如何画”,更懂得“为何画”。齐白石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方老师也时常告诫学生不要像他,要发挥自己的个性。我在方老师的身边,不单领略了老师对艺术创作的虔诚、感受到方老师对社会道义的担当,也见证一种精神和力量,让自己能在平凡中看见美好。
卓愿 春风梳翠羽 180cm×98cm 中国画 2020年
揭阳画院:在未来你的创作会往哪个方向前行?
卓愿:未来的创作之路,我将以“扎根岭南肌理,新构花鸟叙事”为原则,在传统基因与当代语境的碰撞中寻找新的艺术坐标。在色彩上,我想尝试脱离传统中以墨为尚的体系,尝试在画面营造岭南光色的特点,让画面呈现出“色中有光,色中带韵”的独特视觉效果,将亚热带的“炽烈阳光”带入画里。
但无论想法如何,未来科技媒介如何更迭,我想不变的是对“生命自在之境”的永恒追寻:那是祖父庭院外湖涧边蜻蜓点水的涟漪,是方老师画室中笔墨氤氲的温度,更是每个清晨面对空白画纸时,心中跃动的、关于自然与生命的万语千言。
卓愿 万家烟火 180cm×98cm 中国画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