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反川是政治正确!美媒:美国已接近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鲍威尔两难
据商业内幕网4月28日报道 此刻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恐怕是全美国最不被羡慕的人。
72岁的鲍威尔、这位曾经的投资银行家和长期经济政策制定者,如今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他的职责只有两个:稳定物价、实现充分就业。过去,这两个目标在取舍上大致明朗。而现在,鲍威尔不得不在关税冲击和就业下滑之间玩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游戏。
NPR报道标题
一边是白宫加码对主要贸易伙伴关税的压力,并且因此推高了物价,另一边是美国失业人数悄然上升。如果鲍威尔处理失当,美国很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最害怕的局面——滞涨(stagflation):物价上涨的同时,经济停滞、失业增加。
滞涨几乎是央行最难应对的挑战。美联储虽有“双重使命”,但手里的工具极为粗糙,想要同时兼顾“控通胀”和“促就业”几乎不可能。这也让投资者陷入了困境:过去20年,“不要与美联储作对”几乎是股市不成文的生存法则,因为美联储总能在关键时刻出手拯救市场。7次牛市里,有6次起步于美联储降息。
但当连美联储自己都左右为难时,投资者又该如何自处?
目前,鲍威尔和联储官员们选择了“观望”策略,寄希望于未来几个月形势出现明确信号,或关税威胁有所缓解。但现实是,没人有完美答案。美国人也需要为自己的钱包做出更聪明的准备。
历史镜鉴:滞涨的噩梦
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最初只是金融系统的幕后调节者,维稳银行体系是首要任务。直到1970年代,情况发生巨变:石油危机引发物价飙升,失业率高达9%,美国首次陷入滞涨泥潭。彼时,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通过大幅加息,硬是用痛苦的代价扭转了局面,也让“央行能打击通胀”成为金融市场长久的信念。
今天的局势和那段历史惊人地相似:外部冲击(当年是油价,这次是关税)正快速渗透到每一个美国家庭的钱包。据耶鲁预算实验室估算,新一轮关税将令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约3800美元,而消费者本身的支出动力已经疲弱。
更糟糕的是,美联储内部仍在为2022年的通胀失误自责——当年,尽管市场已频频预警,联储却坚持“通胀是暂时的”,导致后期被迫激进加息。因此,如今的鲍威尔团队对滞涨的风险异常敏感:今年3月,有98%的联储委员认为未来最大风险是通胀居高不下,同时95%的人担心失业上升。
投资者如何自保?
滞涨时期,对投资者而言,是一场没有避风港的风暴:股市因企业盈利恶化而下跌,债市因利率波动而难有保障,黄金和石油虽可避险,却常被供需冲击左右,价格波动剧烈。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真正全面、持久的滞涨极其罕见。过去55年里,美国只出现过4个季度的“完整滞涨”。因为当经济停滞到一定程度,企业无法转嫁成本,反而会压制价格上涨,抑制通胀。因此,现在的“滞”可能最终自己解决一部分“涨”。
当前,真正让人担心的是美联储失去了主动权。
2024年秋季,美联储还能在低失业率背景下主动降息,激励股市大涨。但今天的美联储只能被动应对——担心降息引发通胀反弹,又害怕加息打击就业。鲍威尔的双手几乎被绑住了。
政府方面也指望不上。川普一心要削减支出和缩减政府规模,增加财政刺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终,市场可能不得不自己承受极端变化。这意味着未来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将更加剧烈。最近几周的历史级大幅震荡只是一个预演。
那么,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简单来说:设定自己的投资计划,不因每次新闻波动而恐慌操作;继续坚持定投,尤其是针对未来几十年使用的退休金、教育金等长期资金;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但不要因短期恐慌而放弃股票资产;记住,股票是长期对抗通胀的最好武器。过去70年里,标普500在其中5个十年跑赢了通胀。
未来几个月,人们或许仍会感受到政策摇摆与经济混乱带来的不安,但历史证明,美国经济韧性强大,股市在深度调整之后终将反弹。
商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