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肾是段子,生活归生活——在台湾,人们讨论大陆的方式
回台湾快三个月,我愉快生活、懒于论政。我对台湾蓝绿政治的细碎争斗仍无太多兴趣,若不论政,台北简直是吃喝玩乐和city walk的天堂。
但政治存在于街头巷尾,像是音量不太大、但始终存在的背景音乐,我回台湾这一年尤其热闹。四月二十六日国民党和民众党走上街头抗议,我和同事在办公室吃瓜,“你觉得这有多少人”、“号称二十万呢”、“吹吧人数都是自己写的”。
今年民进党如火如荼地搞大罢免(罢免各区国民党立委及乡镇市长),我家作为传统深蓝区域也不例外,距离家门口五分钟的公园每天都热闹上演政治戏码。
那天,经过公园,听见激烈的演说,“如果让林XX(本区的国民党籍区长)继续当选,以后国民党会执政,台湾就会被并吞~对不对~”
有人说对、有老头老太太吐槽“又来了啦”、更多的人无动于衷地走过去(比如本人),本社畜只想着:等等到公司要买美式还是厚乳拿铁?
政治氛围更浓了,但在生活中,大家普遍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不去冒犯。(交友网站上会有一些人写:我是青鸟,但我尚未看过有人写“本人蓝白支持者”)。
回台湾快三个月,我发现有个隐性默契:当参加一些陌生的社交活动,若论及大陆经验,大家会先抛出一些柔软的表述,如“我去过成都啊、云南啊,挺好玩的”、“其实现在很多大陆用语跟台湾用语没差别了”等等。确认对方没有太强烈反中后,才会再进一步吐露一二。
前阵子关于“大陆器官捐赠黑幕”的新闻在台湾发酵数天,网上舆论声势浩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相信“若去大陆,失一颗肾”,但在生活中,有过赴大陆工作的经验是加分的。最近一位曾在上海待过的朋友跟我说,上司特别喜欢派她跟客户见面,因为很多台北的高管都待过上海,双方能有共同话题。
当讲起大陆时,网民留言跟现实,有很割裂的落差。
割肾是段子,生活归生活——这是我眼中台湾人讨论大陆的方式,也是大家谈论政治的方式。我总结了一下这三个月来,自己跟身边人、以及网络论坛上论政的方式,供大陆朋友参考。(以免你们下次听到有台湾专家说:因为中美贸易战,大陆人吃不起牛肉面了,而过于震惊、严肃、认真。)
街头八卦型
在这阵子特朗普贸易战,这个讨论方式特别流行。
“反制了!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这一新闻一出,就算是偏绿媒体上,也出现“这一次挺中国”、“反观台湾政府”之声。
“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给予其他国家九十天豁免期”这一新闻一出,偏绿网民惊叹,“哈哈哈看看,幸好台湾没制裁”、“美国就是在斗中国,是在下一盘大棋!”
川普表示会对中国关税大幅下降,连偏绿的媒体都下标“川普怂了?”网民再次惊叹,“什么竟然是美国先跪!”
在这场关税战中,台湾最常见的评论就是“中美谁先跪”之吃瓜,话题大多围绕中美之争。至于认真分析,大多围绕股市。
只要股市没有大跌,国际大事,均能悠哉吃瓜。之前看到台湾一家媒体做了一个选题:台海若有事,股市会怎样?
值得注意的是,此型往往多出现于网上,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并不会真实表露心声。台湾网上普遍存在“干话”(无意义的废话)文化,不能以网上去评判现实中人们对中国大陆的认知。
比如我朋友,在网上可是彻底的吃瓜群众,喜欢对“中国事务”发表一惊一乍的评论,但在现实中对大陆非常了解。
“喔,是喔”型
以下模拟两个情景。
情景一:你称赞大陆。
“上海其实高收入人群数量超过台北,可说是全方面碾压啊!”
“噢,是喔?可能吧,上海耶。”
情景二:你说大陆的谣言。
“你知道吗?落地北京机场,如果是台湾来的海关会把你带去小房间搜身。”
“喔,是喔?网上好像有看过。所以是真的喔?”
不管你吐槽或称赞,除非过于夸张,否则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噢,是喔?好像是吼?
躲避型/不感兴趣型
这有分两种,一种是会明显躲避中国两字,及其相关话题。
听到你以前待过中国大陆或相关话题,便会转移。“噢~我没去过中国欸,我之前都去日本!”
“那你会想去吗?”
“不太会欸,现在政治味可能比较浓。我一般还是去日本啦。我去年去了京都。”
“喔喔去京都看樱花啊?”(对方明显躲闪,请勿再追问了。)
“对啊!”
这类型中,有人全然对中国大陆的任何事物都比较反感,所以聊天内容听“中国”两字就冷淡以对,你也会知道要马上转移话题。但目前我碰到的这类人不多。
还有另一种是客观的不感兴趣型,“中国?我不感兴趣喔”之表现。
严肃型
这类能就去大陆的经验、经济、甚至政治情况聊上好几句;就算没去过大陆,也会很认真的跟你讨论。大陆朋友可能以为这类型的在台湾比较少,但其实人数在现实中出乎预料的多。
与严肃型的人聊大陆,会发现台湾普遍对大陆的认知并没有那么失真:认为大陆一些产品挺好用的、知道大陆现在年轻人求职困境、“我看小红书说很多工作不双休”之类。
这类人在网上未必喜欢长篇大论地分享看法,套句我姐说的,现在台湾谁看超过五行的文字?
台湾国际新闻围绕中美,就算是内政新闻,政党也往往将其与中国大陆高度捆绑,这无形中成为另类“宣传中国”之方式。我回台湾短短三个月,碰到的从大陆“登出”回台的台湾人,以及会追问“现在大陆情况如何”之台湾新朋友,已不胜枚举。
回台湾前我一直很紧张,我怕我的口音、资历、立场被人厌恶,我怕台湾同事对我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我知道,很多“痛骂陆配”的台湾人并不是龇牙咧嘴的坏人,甚至可能跟我有些共同的价值观:在意女性权益、爱护动物等,都是“正常人”,但这些正常人可能也同时是在网上要大陆人滚出台湾的——人的复杂性莫过于此。
刚回台湾的时候,我总是多听少说,我在跟刚认识的朋友接触时总小心翼翼。但也是在这小心翼翼的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台湾人对政治一笑置之、讽刺以对的轻松态度。
我仍常觉得网络与现实太分裂,现实中大多友好,但新闻和网络留言总让人心惊。这三个月我收到过两位在大陆的台湾朋友的询问:我最近也有回台打算,但看新闻真的让人害怕,我会不会被针对?
因此,我尽量记录下与身边人交流大陆相关话题的日常。别担心,目前我收到过的友好,远多于恶意。至于网上有没有人偷骂我、那些偏激的网络留言,已经不在考虑范围。
毕竟,我周围的台湾朋友现在也都不太管网络留言说啥了。“都是网军啦现在”大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