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好处
内卷人人痛恨,但似乎还是有一点点好处:中国人因为唯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干什么都快。大事到政府出台新政,小事到客服或者回老板的话,干啥都快,都得立等可取,否则就是不作为或者懒政了,就等着投诉吧。
干什么都快,于是对任何事情的反应也快。不管反应对了错了,快就是了。反应错了,纠正也快。你不快,就由别人替你快了,然后你就没有然后了。
中国电车就是这么卷出来的。两年前买车的人,现在都感觉被割韭菜了。其实车厂也有苦难言,要是胆敢两年不推出三代技术,坟头立马长草,都没人给烧香。就这么卷啊卷,一抬头,日本车卷不见了,德国车在泪眼婆娑地看着,美国车?美国还有车吗?
芯片依然是心头之痛,但不知不觉中,传统芯片(包括曾经认为高端的28nm、14nm)已经不只是白菜了,还是腌白菜。7nm以下现在似乎还是迈不过去的坎,但谁也不敢说哪一天中国就悄没声跨过去了。现在已经在用先进封装解决芯片密度问题,比如说,据报道华为用两片麒麟910B背对背封装为单一麒麟910C,性能超过英伟达H20,比肩H100,现在只是在攻产能爬坡关,而920已经在路上了。
从奥巴马开始,美国就认真对付中国了。然后是极端认真,到抛下一切的全神贯注地认真。但是,美国总是慢一步,有时或许有先机,掌握了5分钟的主动,然后又被中国一扭身甩下了。
想起来,这是OODA的差别。
OODA是美国战略家博伊德提出的。这家伙是个奇才。他是苦出身的飞行员,算起来应该算红脖子。在朝鲜战场上捞着最后几天仗打,有一点战绩,但没有多少了不起的。但他的飞行技能了得,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的Top Gun学校里夸口,他敢让人首先骑在六点钟,然后在20秒钟里打下对方,为此真赢了数不清的啤酒。
他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勤思考,从自己飞行员的经验开始,结合在佐治亚理工学航空得到的知识,还拉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出能量机动理论,这就是战斗机黑手党的故事。
但他把对战斗的思考放大到战争和战略层面,提出OODA循环。这是观察(Observation)、判断(Orientation)、决策(Decision)、行动(Action)的简称。博伊德认为,每一次交锋都是一个OODA循环,大OODA可以套小OODA。OODA循环越快,越领先,对手就越疲于奔命。累积的OODA落后足以使得对手因为再也跟不上节奏而陷入判断和决策混乱,最终自我崩溃。
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采用博伊德的OODA思想,一切都抢在伊军前面,在100小时内就导致了伊军的崩溃。
如今,OODA不仅在军事上作为决策策略广泛使用,也在商场和其他决策场景广泛使用。
在中美之间,美国一撅屁股,中国就知道要拉什么屎,还没等美国把屎拉出来,中国已经用橛子堵回去了,或者绕过去,反正没让美国的狗屎沾身。有的时候,这是与中国早做准备有关;有的时候,这与中国干什么都快有关。
有些事是能准备的,有些事没法准备。或者大方向能准备,但具体行动还是要相机行事。
更重要的是,最高决策层可能OODA够快,但国家大政要调头,需要从上到下都快。正如前面所说,大OODA里套小OODA,一层一层套下去,才是整个国家的OODA。在这方面,中国有决定性的优势。
特朗普想打关税战很久了,但美国是艘大船,要调头不容易。中国也是艘大船,调头何尝容易?但只要中国调头比美国快,美国就只能落后中国一步。
在关税战中,特朗普以为在打闪电战,结果闪电还没有落地,中国已经闪电回击了。后面中国是在见招拆招,但中国的招都在美国的招真正落地之前就打回去了,马上把美国的计划打乱了。
拜登更是如此,芯片法案也好,基建法案也好,说了半天,落不了地,而中国话音刚落,已经立竿见影了。这就是中国的OODA比美国更快的结果。
这事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或者哈里斯还是万斯,都没用。美国想按部就班,根本跟不上中国的节奏;美国想出其不意,自己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身子在哪,中国的反手回击已经后发先至了。
中国宁愿把这样的快速OODA用在和平与发展上。中国还有短板要补,中国还有很多事要做,中国并不想找美国对抗。但美国要找中国的麻烦,那中国只有一边回击,一边继续做自己的事。
否则还能怎么办?
快手快脚、快言快语的人慢不下来。你跟不上没事,别挡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