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1%关税暴击东南亚,光伏“游击战”接下来去哪里打?

导语:要么选择迁往印度、中东以及北非,要么赴美本地化建厂。

500

01 精密的算计

当“创纪录关税”横亘在东南亚光伏产业面前,这场看似疯狂的贸易制裁,实则暗藏精密计算。

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将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双反”)的信息,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

其中提到,柬埔寨的部分光伏企业,将面临最高达3521%的创纪录关税。

500

相比去年,本次“双反”政策比之前初裁的税率范围更加夸张。

去年11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四国的晶体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的反倾销税(AD)调查初裁结果,裁定上述东南亚四国的反倾销税率范围为0%至271.28%。

其实这一初裁税率,就已经做到了“精确打击”。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国内一体化组件成本为0.692元/瓦(含税),东南亚组件生产成本比国内高20%-30%,也就是0.83元/瓦-0.9元/瓦。而美国一体化组件成本接近2元/瓦。

换言之,“双反”关税只需要在120%以上,就相当于给东南亚光伏产业判了“死刑”。

因此,本次3500%的关税,传递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极限施压”的核心意图,在于向全球释放“去中国化”信号,迫使中国光伏企业放弃东南亚这一中转站。

去年年底,虽然东南亚四国的光伏已遭遇严重制裁,只要有一点利润在,中国光伏企业绕道东南亚再去美国的“弯道超车”行为,仍屡禁不止。

业内人士透露,美国去年整体50GW组件装机的规模,其中有77%都是经由东南亚四国运过去的。

如此套利,被关税“大棒”盯上,也在意料之中。

“3500%”关税之下,其实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除了东南亚四国,老挝、印尼本次也被纳入了“对等关税”范围。

“3500%关税”事件两周前,4月9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 “对等关税”时,覆盖范围有所扩大。除东南亚四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被征收 24%-49% 的关税外,老挝、印尼也被纳入其中,分别面临 48%、32% 的高税率,且美国还加强了对原产地规则的审查。

之前东南亚四国被制裁时,老挝和印尼就成了中国光伏企业的两个“避风港”。

业内人士透露,前述11月东南亚关税大棒砸出之后,中润光能的老挝厂出货量激增,远超其实际产能。这是因为,不少中国光伏企业“借壳”中润光伏,进行了转口贸易。

现在,特朗普也把这两个国家现在加入了“制裁”射程。包括中润在内,此前设厂老挝、印尼而获得盈利的横店东磁(002056.SZ)、天合光能(688599.SH)、英发集团等,都没有逃开本次关税的惩治范围。

此外,云程光伏原计划通过老挝工厂向美国出口,现已暂停扩产计划;而总部在新加坡的“光伏新贵”海钜星在印尼的3GW电池厂项目,投产时间也推迟到2026年。

此时,印尼还有90天关税豁免期,再加上美国组件近2个月涨价20%,英发、横店东磁、天合光能这些已在印尼投产的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争取在关税生效前将货物抢运至美国。

有意思的是,这些货物通过印尼去往美国仓库,天合光能由此吃到了一波两地价差收益。

02 大厂“情绪稳定”

对于经历2012年欧美“双反”、见过大风大浪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对本次关税“大棒”早早做好了准备。

4月7日,就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第一天,业内人士透露,东南亚的部分光伏企业已经停工,原计划在东南亚新增的产能也被叫停。

该人士提到,润阳股份泰国工厂于4月9日开始放假;阿特斯(688472.SH)两个泰国工厂本来正在备产阶段,目前已紧急暂停设备入场。

中国光伏大厂,要么去年更早时着手将产线搬回内地,要么选择迁往印度、中东以及北非。

这其中,印度的光伏需求非常旺盛,几乎年翻倍增长,且已确定的27%关税压力不大。

但是,去印度开光伏厂,风险也相当之高。比如,需要找熟门熟路的中间商从中联络斡旋,否则有收不回款的风险。或许正因如此,据业内人士透露,晶澳搬到印度的产线,基本以二手设备为主。

相对一向对中国企业不怎么友好的印度,北非和中东则相对是中国大厂的优选之地。

500

晶科能源(688223.SH)将马来西亚产能转移到了土耳其基地。而去年11月-12月间,博达新能源也已选择在埃及建设5GW光伏电池板制造厂。晶澳科技(002459.SZ)则以合资形式,在阿曼建设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钧达股份(002865.SZ)也与阿曼投资署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

除此之外,根本的解决途径是赴美本地化建厂,这也是不少头部大厂的选择。

然而,有可能被特朗普废除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补贴政策,以及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给赴美建厂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

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大厂选择与美国公司合资、合作。比如隆基与Invenergy合资在俄亥俄州建设5GW组件厂,天合光能则通过美国合作公司建设5GW组件产能等。

这其中,似乎只有决心all in美国的阿特斯,前景相对更有确定性。

业内人士透露,阿特斯已放弃泰国,决心在美筹建5GW的HJT电池和组件产能。HJT因为工序少且专利风险不大,在重视知识产权的美国,比TOPCon更受欢迎。

目前看,中国各家光伏厂因为有备而来“情绪稳定”。不过,此次的高额关税,还存在一定变数。

在2025年6月2日之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须完成最终损害裁定。

若ITC做出肯定性裁定,美国商务部将依据既定税率启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最终裁决程序。反之,若ITC的裁定为否定性,则此前的终裁结果将不具备法律效力。

到时候,已经采取对策行动的中国大厂,或许又将进行另一场“大迁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