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取消“大小周”,却有人念念不忘
上观新闻
2025年04月24日 19:58:59
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红书今天发布全员信,宣布多项规定变化,其中与员工利益直接相关的便是取消“大小周”“竞业协议”等相关规定。
“反内卷”呼声下,各大厂动作频频。此前快手、字节跳动、美团优选等已相继宣布取消“大小周”;不久前大疆、美的等企业更是启动“强制下班”制度,每日到时间后要求员工必须离开公司。
所谓“大小周”,是一些企业采取一个星期休息一天,下个星期则休息两天的单、双休交替休息工作制度。当企业高速发展之时,大量工作业务需要一定时间加班,因而诞生了一系列变着花样的加班方式,继而衍生出“加班文化”,“大小周”“996”乃至“007”都是此类所谓“加班文化”的代表。
这样畸形的“加班文化”其实已在法律边缘“擦边”。按照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按照这一法定要求,无论是“996”还是“大小周”,事实上都有违法之嫌。如今大厂纷纷采取取消大小周、强制下班等“反内卷”举措,不仅是人心所向,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事实上这样强度的加班带来的未必是企业效益的提升。从科学角度来说,人的精力和专注力都有限度,工作超过一定时间后效率会断崖式下降,长时间加班未必带来好的效果;同时为应对“加班文化”,不少员工也自发形成一套“摸鱼文化”,上班时间处理其他事情,工作则集中到下班后再处理。而不少企业发展中的案例也证明,有时奇思妙想的创新恰恰是在人较为放松情况下诞生的,持续紧绷的工作状态反而会让人如机械一般陷入规制化劳动,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当大厂们发展至如今规模,是时候停止以不断延长工作时间求工作的“量”,转以集中精力投入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以更合理的工作时间追求工作的“质”。这些知名的大厂往往对社会具有示范效应,他们调整工作休息制度,对中小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
然而在社交平台上,却常常看到一些已经取消“大小周”的企业员工“怀念”加班时光。因为“大小周”这样的工作方式已将加班“制度化”,因此往往会辅以各类相应的奖励制度和福利措施,例如明确稳定的补贴、打车报销、提供餐饮和健身设备等。如今伴随这些制度化加班的取消,福利也不复存在。
更让不少企业员工担忧的是,相比“大小周”这样显而易见的、制度化的加班,取消“大小周”后的工作量没有减少,却要用名义上的休息时间继续加班,“内卷”变得隐形。有企业员工吐槽,“等于如今加班还要用自己的电脑、自己付水电费”。
这样隐形化的内卷其实并不少见。比如有些企业取消了上班到点打卡制,员工看似有了相对弹性的上班时间,却规定了比以往更长的在岗时长,正常下班时间后一律不算加班,员工实际上要比过去更早到公司;有些企业看似大力整治“内卷”,加班需要额外申请审批,对员工不仅又多了一道不必要的流程,而且一旦审批不过,不仅还要在家加班,正常的加班补贴也会落空。
反内卷是社会共同的期待,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纷纷取消“大小周”、严控加班本身值得鼓励,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变革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让员工的收入得到保障,形成更良性的职场生态。就像一些员工所言,在大张旗鼓宣布取消“大小周”、反对“996”时,企业也应该听取员工意见,梳理工作流程,梳理那些可以优化精简的“头脑风暴”“周报日报”“团建拓展”所谓“流程”造成的时间浪费,让职场风气回归健康、友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