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美团想把大家卷飞

500

文/狗蛋本蛋

1

上周,美团闪购宣传片发布后,罗永浩转发至朋友圈并写道:

30分钟就到手太方便了,传统网购可能很快成为时代的残影。

当时看到消息时狗蛋心想,这下坏了,但凡罗老师看好的,结果都不咋好。

3月份的时候,美团闪购还没独立出来,狗蛋简单聊过美团发力即时零售,今年计划拓展数码家电闪电仓。

当时狗蛋说,美团和京东即将掀起新一轮商战,所以那篇文章标题很直接,就叫《美团和京东又要掐架了》。

没想到,这肉搏来得这么快这么猛,双方你来我往,各种补贴得掏出一大把,公关费也得掏出一大把。

遥想2017年,刘强东和王兴携手组局一场晚宴,外界称为“东兴饭局”,马化腾坐在C位,刘强东、王兴分坐在老马两侧。同桌的还有张一鸣、雷军、姚劲波、朱啸虎、沈南鹏等,个个都是风云人物。

因为腾讯系成员不少,当时有一种解读,说东兴饭局主要是传递腾讯与阿里激战的信号:美团与饿了么在本地生活竞争,京东与淘天在电商赛道较量。

2022年腾讯大幅减持京东后,不再是京东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降至约2.29%,同时,腾讯也不再是美团第一大股东。

换而言之,京东和美团现在已经不是典型的腾讯系企业,反而拼多多更典型,腾讯持股比例约14%。

狗蛋开玩笑说,可能是没有了腾讯从中加强战略协调,美团和京东的业务重叠度逐渐拉升。

比如即时零售领域,美团有闪购,京东有秒送。连命名都那么相似,闪和秒,强调的都是快。

过去几年,美团布局即时零售的形式主要是,用送外卖的思维送日用品、药物、鲜花、酒水,合作商家多为小商超、便利店、果蔬店等。

其中,超市便利店的合作模式以闪电仓为主要形式。

闪电仓属于前置仓,美团招募商家在线下建仓,美团给流量、运营指导、组货服务。

现在美团野心更大了,将拓展数码家电闪电仓,相当于“偷家”京东。

京东入局外卖,可以拉动日活,带动低频业务销售,培养用户使用京东APP习惯。

更重要的是,京东想以此掣肘美团,拖慢美团在电商赛道的进击。

你品,能不干仗吗?

2

据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有数据称,2030年或超3万亿元。

行业有潜力,但需要警惕,美团闪购主打“30分钟闪送万物”,想用送外卖的思维送一切,这是消费者真实需求,还是资本制造新饥饿感?

要知道,即时零售订单中,大约40%为非急需品;

美团闪购2024年增长较快的品类是酒水、日用快消品、零食,此外,鲜花、药品也是高增长业务。

酒水、药品、礼物,这些确实有高即时性诉求,但大部分品类没有高时效性诉求。

说白了,人类的绝大多数消费不需要那么猴急。

美团将闪购和传统网购进行时效对比,试图改变用户心智,教育大家“当下就要”,终极目的是,通过快撬动即时零售,撬动自身“第二增长曲线”。

但故事可能不那么好讲。

即时零售概括起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平台模式,一种是纯自营模式。

平台模式以传统电商为典型代表,如京东、淘宝以及新崛起的美团、饿了么,此外,抖快也在尝试;纯自营如朴朴、盒马、山姆极速达。

纯自营模式,主攻时效性强的商品,机会点在于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用快换省。平台模式,传统电商具有价格和售后优势。

可以说竞争激烈,都想打入近场域消费,究竟能有多少市场规模留给美团呢?

美团闪购想从日用百货扩展至数码家电,这是一步至关重要的棋,这品类高客单价,用户多为年轻群体,如果能成功切入,就可以彻底改变用户心智:美团不只是送外卖的,美团能买到一切。

不过,品类扩张是有“基因魔咒”的。美团带着外卖DNA入局,需要解决两个排异反应:

一是,成本问题;

二是,品控和售后问题;

原来送日用百货,因为有高即时性诉求,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再加上,这些品类不怎么涉及售后,所以美团可以在过去几年实现“高增长”;

一旦涉及大件,比如家电类,消费者绝对要看“三件套”:

价格低、售后好、品质有保障。

这三个方面,恰恰都是目前美团闪购的短板。

美团合作商家多为第三方,扯到售后,只能是美团监管第三方去履约。那么,对消费者来说,美团只是提供几公里的跑腿服务,买日用品还行,买大件扯皮风险就增加了。

至于品控,可能干不过自营或自营为主的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消费者在美团遭遇过临期产品背刺,涉及药品、牛奶等,关系到食品安全与健康风险。

500

500

500

如果带入现在的餐饮外卖,就好理解了,和“幽灵外卖”的本质一样,因为是第三方,平台很难监管到位。

3

再说成本问题。

数码家电这类大件,传统电商有多年供应链沉淀,综合成本优势明显,所以能长期做到低价。

美团想做低价,短期可以靠疯狂补贴,长期呢?不可能指望商家出血。

这些第三方商家,因为是线下店,本身经营成本就高,让他们长期燃烧肉体为平台铺路不现实。

毕竟,电商行业不是外卖,不存在一家独大的格局,商家有得选。谁给商家留的利润多,商家就跟谁走。

同样,对消费者来说,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走。

零售的本质不是速度竞赛,而是对人性的持续正确回应。就像铁柱说的,“我不需要冰箱30分钟送达,毕竟几千块数码家电顶我一个月工资,我要的是正品低价和售后保障”。

美团的“闪送万物”要把竞对扫射成“时代的残影”,还得在这三点加把劲。

狗蛋认同一种观点:即时零售的未来模式应该是中间态,实现时效和成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最优解。

入局打车业务时,美团定过一年时间打下全国15-20%份额的小目标,也有说法称,王兴目标是拿下30%的市场。

最终,现实很骨感,撼动不了滴滴,又斗不过高德,美团打车只能从自营转向聚合模式,战略收缩。

这和闪购想冲击传统电商很像,到最后,美团可能会发现:

竞对的护城河远比它想象的宽。

同样,京东布局外卖,也会发现美团的护城河很宽。双方互相进入对方领域,京东未必真想干外卖,而美团是真想干电商。

不管是京东做外卖,还是美团搞电商,口号喊得震天响,要切蛋糕最终还是各凭真本事。

当然了,美团有实力试错,3000多亿年营收,三四百亿净利润,财大气粗。

狗蛋担心的是,美团这一次试错,可能带来的社会性代偿。

美团闪购营销策略将“快”从一种服务标准,异化为唯一标准,无形之中将制造用户对极致速度的饥渴。

但有没有想过,我们究竟要快到什么程度?

毫无机制的快,平台教育用户“当下就要”,人被驯化成“即时满足”的动物。

看个剧你等不了,要倍速推进;学个技能你等不了,就想120小时学会XXX;

好了,现在买冰箱、彩电、大沙发,可能又要等不了了,因为平台告诉你,应该30分钟就拿到。

本可以利用技术,选择卷采销,卷售后,美团选择了卷速度……

4

行业巨头追求效率至上,最终,全链条上的牛马都得卷起来:

商家要快起来,劣币驱逐良币;

骑手要快起来,油门催得更猛了;

而千千万万消费者也会不自觉快起来,直到失去等待的耐心。

由人创造的“快文化”,反过来驾驭人,逐步蔓延到各个领域,不加以节制的话,只会加剧:

生命算法化、主体物质化、价值工具化。

最后,普通人更加脚不沾地。

商业大佬们对内常说要延迟满足,比如王兴,曾将“长期有耐心”确定为美团的方法论。

对外,美团努力地把自己卷成了快团:

闪送万物,卷飞万物。

狗蛋想说,让大家做一条闲鱼不好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