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美国,天问三号将于2028年发射,火星取样返回任务有哪些难点
NASA火星采样计划推迟,马斯克火星殖民计划推迟,我们要领先于美国,先行火星取样返回了,这已经是美国要面对的最大的现实了。
火星采样返回最难的还是距离太远,无论是航天器,还是通信支持方面都太难了,否则美国NASA早就实现了,将等不到中国超越他们几年实现了。

我们知道,相比地月距离38万公里,地火距离是4亿公里,通信信号延迟就有22分钟,这就意味着采样装置需要完全自主地进行变轨、着陆、采样等工作,这对于控制方面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火星发射窗口每26个月一次,任务需在40天内分两次发射,比月球轨道窗口期少了很多。
并且火星采样最大的困扰在于灰尘太多,还有大气,虽然只是地球的1%,但是采样时的尘土会对样品产生影响,上升期返回也需要克服火星大气阻力,并且还需要重新设计更加适合火星地质的采样方案。比如钻头就要更为坚硬。

以前,NASA虽然多次前往火星,但是携带的燃料很难确保采样和返回,只能就地研究然后返回数据。我们发射了天问一号,也完成了基本研究,有了嫦娥五号、六号月球采样的经验,也设计出了更为完美的探测器和取样装置。
相比月球取样,我们在火星上的采样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上升器携带的燃料更多,发动机效率也更高,可以一次性完成采样,以及与轨道器对接;
2、我们对于火星表面的垂直起飞、精确入轨、交会有了突破性进展;
3、我们在火星表面可以采用机械臂表层抓取、深层钻探,以及巡视器移动采样,采样模式更多;
4、在样品封装方面,我们具备了在-20℃以下保存以保护潜在有机物,并且避免火星潜在微生物污染的多种密封系统。

也就是说,因为火星上有大气存在,引力也更高,距离我们还很远,无论是采样本身的难度,还是采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事件,以及防止地球航天器对火星的污染,或者火星返回的样品存在潜在的污染,都是我们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嫦娥五号、六号采样返回之后,让我们对月球的地质、矿产、气候变化、形成过程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月球采矿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我们从火星采样返回,那么将成为全球首个从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重塑了深空探索的格局。我们将破解太阳系演化的历史,研究生命诞生的秘密。为我国继续深空探索提供基础,为引领世界行星探测掌握话语权。

我们通过分析火星土壤中的有机分子、微生物化石或代谢产物,验证火星是否曾存在生命。这也会让我们对火星的地质、大气、水资源、气候等了解更为透彻,对火星的火山活动、磁场消失及水循环历史研究更为全面。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将揭示类地行星演化规律,为地球气候变迁提供类比模型。

预计天问三号将在2030年以前采集 800 克火星样品返回地球,我们已经确定了发布了《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确定了“天问三号探测器将开放不超过20千克质量的资源,包括不超过15千克的轨道器资源、不超过5千克的服务器资源”的国际合作机会,应该说:身未动,已远行。

总体来说,如果我们顺利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将是人类首次系统性获取地外行星样本的壮举,填补火星演化研究的空白,推动我国从“追赶者”转变为深空探测“领跑者”,为我国以后在火星建立基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