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狂赚20亿,《哪吒2》让光线又做起了“迪士尼梦”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创造的“票房奇迹”变成了“业绩奇迹”。
最近,光线传媒同时发布了“一冷一热”两份财报:2024年营收15.86亿,同比微增2.58%,扣非后的净利润2441.48万元,同比下滑37.09%;2025年一季度营收29.74亿,同比增长177.87%,净利润高达20亿,同比大增380.71%。
光线上一次公布《哪吒2》带来的收入还是春节档的热映期:截至2月4日累计票房48.40亿,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10.10亿。那则公告过后,不少人一直在猜测《哪吒2》给光线的最终增益究竟几何?答案揭晓,虽然还有大笔的应收账款,光线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就达到了惊人的20亿。
振奋的业绩顺势带出了光线的战略转型——从“高端内容提供商”转变为“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认领“中国迪士尼”三五年。这回,是第二次轮到光线了。
不过,相比“中国迪士尼”的老调重弹,大家显然对《哪吒3》的进度和剧情更感兴趣,虽然这个进度大概率是零,但并不妨碍传闻的“殷夫人复活”登上热搜。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不久前重回母校复旦大学举办讲座,给出的答案稳健却让观众失望:《哪吒3》需5年时间,“因为难度非常大,尤其在《哪吒2》的起点之上。”
由此可见,《哪吒》这剂业绩灵药,奈何不是每年都有、每家都有。
一季度赚到去年两倍的钱
若是只以营收数字对比,今年一季度,光线传媒赚到了去年一整年两倍的钱:2025年一季度营收29.74亿,2024年全年营收15.86亿。
收入支点都是春节档,2024年贡献最高的影视作品是《第二十条》,往下依序是《大理寺少卿游》《扫黑·绝不放弃》《从21世纪安全撤离》和《拂玉鞍》。
而今年,《哪吒2》当然是光线一季度利润疯涨的最大因由。大年初一上映至今,该片的全球总票房已超157亿,跻身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目前,《哪吒2》的超长长尾还在延续,直到4月下旬,影片的周末单日票房仍在1000万上下,而财报发布同日,影片宣布第三次密钥延期至5月31日,票房还有续刷新高的空间。
直观的票房收入外,衍生品业务带来的丰厚利润是另一大亮点。光线称,一季度,票房和衍生业务收入及利润均大幅增长。《哪吒2》上映前提前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票房与衍生品收入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影片的商业价值持续发酵,实现长效盈利”。
相比前作,《哪吒2》的衍生品开发更前置,准备更齐全,票房和衍生品实现“同频共振”。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制片人易巧在影片上映后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哪吒1》上映前找公司谈过合作,但没人看好,影片火了衍生品制作又来不及了——最快的一个周边要2-3个月,手办则要半年到一年。
这次有IP打底,正式上映前,《哪吒2》官微就陆续官宣了与卡游、万代南梦宫、POP MART、淘宝88VIP、中信出版社等近20家品牌的联动,除了常规的影院周边,还有可动手办、捏捏乐、吧唧、官方设定集、以及游戏皮肤等数十种产品,提供给IP受众的选择面相当广。
海外发行是另一亮点。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该片的海外票房合计已超过3200万美元,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日前透露,《哪吒2》正在制作英文配音,年内将以英语版本进行第二轮发行。
“中国迪士尼”重新提上议程
现象级的《哪吒2》,重新激起了光线对动画电影的远大规划。2024年年报中,光线宣称公司正进行极具战略意义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型”,即从“高端内容提供商”转变为“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话里话外,都有重新对标迪士尼的意味。
光线传媒第一次锚定迪士尼是在10年前。2015年,光线集合起两年内投资的13家动漫公司,成立彩条屋影业,其中便包括饺子的可可豆动画。王长田当时在成立发布会上称,希望彩条屋“成为中国动画的大本营”。次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长田将目标明确宣之于口——光线拥有占动画电影市场份额50%的能力,光线投资的公司,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皮克斯、梦工厂。而光线自身不应该是一个皮克斯,“我们可能更加接近于迪士尼在动画片方面的定位。”
放在当时热钱涌动的电影行业来看,王长田的推演顺理成章。2016 年美国动画电影票房24.29亿美元,占总票房的21.36%,按2016年457亿的总票房计算,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能超90亿,按王长田计算的50%市场份额,光线一年的动画电影票房为45亿。
但彩条屋交上的第一份答卷《大鱼海棠》2016年上映后票房5.65亿,远不及前一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9.56亿。此后两年,光线又出品了《大护法》和《昨日青空》两部动画电影,票房均未过亿。
紧接着,影视行业便进入了持续的震荡期,2018年天价片酬、偷税漏税被集中整治后,资本寒冬到来,电影行业的风险陡然变得清晰。王长田意识到,“电影业务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抗风险能力差,所以它比其他行业更缺钱。而且,缺的是那种相对低成本、长周期、高宽容度的钱。但是,这种钱现在基本上已经把水龙头关掉了。”
此后,光线成了稳健派代表,持续推出《悲伤逆流成河》《如果声音不记得》等小成本青春片。直到《哪吒1》在2019年以50亿票房震动市场,为光线带来了单纯“内容提供”转向“IP打造”的可能性。这次《哪吒2》提前衍生品布局后,更验证了“IP创造+运营”模式的可行性。
再提“中国迪士尼”,光线依旧需要更多“哪吒”。2020年,王长田定下的目标是每年能有两到三部动画电影上映,这次光线拿出了更具体的产能提升方案:将公司资源向动画电影IP倾斜,不光要让其他真人电影厂牌参与动画电影制作,还要在彩条屋和光线动画基础上组建新的动画厂牌,扩充动画产能,光线的动画制作团队明后年有望扩至300人以上。
为配合动画IP开发,光线配备了相应的运营计划:扩充运营团队规模与数量,以厂牌化模式运作,确保现有IP资源得以及时、有效开发。同时将运营环节前置至IP创作阶段。“目前,公司正在游戏、卡牌、谷子、线上及线下品牌店、主题乐园等多个领域规划和布局,通过自主研发、与优质团队深度合作以及战略投资等多元方式,迅速拓展业务版图。”
光线目前动画电影项目储备满满当当,数量与2015年彩条屋成立时发布的片单相当。《三国的星空》《非人哉:限时玩家》预计将于年内上映,《去你的岛》《罗刹海市》《大鱼海棠 2》共6部在制作中,《涿鹿》《姜子牙 2》《茶啊二中 2》《昨日青空 2》 《大鱼海棠 3》等10部在前期筹备中。
其中,奇幻爱情动画电影《去你的岛》是《哪吒2》后光线比较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标志着公司内部全流程动画制作体系的成熟落地——团队已完成全流程、各环节核心人才梯队搭建,扩容至上百人规模,在‘剧本开发-故事板美术-资产-动画-视效’等各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储备项目正有序进入‘策划-制作宣发’的滚动开发阶段。”光线称。
成为“中国迪士尼”的另一核心装备——主题乐园也有了进展,财报披露,光线参与投资的扬州影视基地PPP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另据该项目此前发布的招标和竣工文件,该影视基地面积2550亩,一期工程总投资约36.8亿元,目的是聚集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扬州,推动江苏从“影视大省”向“影视强省”迈进。
《哪吒3》到来之前
影视公司对标迪士尼的“老生常谈”,并没有激起太多的讨论,反倒是财报发布后,光线传媒4月22日应声大跌9.23%,报收20.46元,次日股价再度报跌至19.8元,相比两个月前41.68元的高位,股价已是腰斩。
《哪吒2》上映近三个月,资本市场对光线传媒的利好几乎已经出尽,当下除非即刻给出《哪吒3》的超前进展,光线很难被长线持续看好。而依王长田在复旦大学讲座上所言,《哪吒3》尚需5年时间,“因为难度非常大,尤其在《哪吒2》的起点之上”。亮眼财报后的“冷遇”也算是一种回调,光线最终还是要被“甩回”电影行业的大盘内被审视。
春节档余热散后,电影市场更加凉意袭人,“一部电影吃一年”正在变成现实。情人节档、清明档票房分别为7.39亿和3.78亿,相比去年的11.45亿和8.42亿大幅下滑,4月多日单日票房在1500万上下徘徊,缺乏大片供给,观众也没兴趣踏入影院,仍是最大的现实。
这一情况到即将到来的五一档身上,也难见好转迹象,业内普遍预测仍持悲观情绪。截至毒眸发稿,距离五一档仅剩不到7天时间,所有影片总预售成绩刚刚破千万。
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日前在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上焦虑指出,“电影行业失去了可效仿的成功样本,而新的、可复制的榜样和路径寥寥无几。当不确定性远远大于确定性的时候,电影人失去了价值锚点,难以突破自我的困境。”
超150亿的《哪吒2》既是“奇迹”也是“异数”,138家动画公司举行业之力托举一部电影,这种叙事与科幻片只有一个《流浪地球》差不多,虽然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对业内来说意味着高门槛、低可复制性和不可持续。
其他影企的业绩更能反映普遍的困境——博纳影业2024年净利预亏6.37亿-8.81亿元,春节档《蛟龙行动》春节档垫底,董事长于冬几次喊话抢救无果,影片的对外口径也从“绝不撤档”、“都是黑水”,最终变成了“制作特别版择日再与观众见面”。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2》春节档票房表现远不如前作,年报已经连续五年亏损,已经站在了退市的边缘。
中影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主营业务中仅有服务收入一项正增长,主投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6.84亿,与《蛟龙行动》“难兄难弟”。华谊仍在“卖身求存”,一季度靠售卖英雄互娱股份的交易预计带来约9100万利润勉强扭亏。
光线对影市的判断也不乐观,财报集中指出了头部影片供应不足、节假日档期与非档期之间的票房差距未得到有效改善等六大“不足之症”。
直至今日,光线动画业务最成功的IP只有“哪吒”,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虽然票房也跨过了10亿,但不少观众误以为影片与《哪吒1》剧情有关,评价两极。田晓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的新作《深海》打磨多年、投资不菲,但2023年春节档上映后,票房仅9.19亿。去年光线旗下另一动画厂牌光线动画的首部电影《小倩》几乎“查无此片”,从五一档撤下后年末冷档期上映,总票房只有1284.4万。
在《哪吒3》到来前,光线怎么持续撑起自己关于“中国迪士尼”想象力,也许答案还没有那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