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吹牛家兼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属于“充气棒”

由于“拒不配合调查”,前两天,美国扬言对来自柬埔寨的太阳能产品将可能征收3521%的关税。

 除此之外,美国扬言对一些主要制造商还设计了“特定关税”。比如对位于马来西亚的晶科能源公司征收41.56%的关税,对位于泰国的天合光能征收375.19%的关税,对位于越南的晶澳太阳能公司可能征收约120%的关税。

     

500

 现任美国政府特朗普智囊团对主要贸易顺差国征收关税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美国与他国上一年度产生的贸易逆差额÷他国上一年度出口美国商品的贸易总额×相应额度百分比(%),作为美国向他国加征关税的依据。理论上,只要达到理想化的征收的比例额度,则美国与他国的贸易就会维持平衡状态。

 

下图就是美国国务院官网公布的对等关税计算公式,粗看有一点点小复杂,我看懂了之后给大家浓缩成精华,直击核心,对等关税税率=(美国对该国的贸易逆差/该国对美出口总额)×50%,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越大,那么关税税率就越高。

500

但是按照这个计算公式的推算逻辑,结合中美两国2024年贸易数据实际情况,我推算一番后,感觉这个计算公式的算法纯属在“鬼扯”:

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是5247亿美元,从美国进口金额是1636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是3611亿美元,代进美国国务院的那个计算公式的翻译公式:(3611亿美元/5247亿美元)÷50%=34.4%,最后确定为34%。

推而论之,美国按34%向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若按去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5247亿美元计算,理论上可获得1783亿美元关税的额外收入,但美国仍会对中国形成1828亿美元的逆差(2024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总额3611亿美元-理论上美国向中国增收1783亿美元关税的额外收入)。按照美国人的征收关税的计算逻辑,美中贸易仍没维持平衡状态。

但是,若美国按34%一倍的税率(68%)征收关税,理论上美国对中国输入美国所有商品会形成总额高达约3567亿美元的税收收入,那样美中贸易在理论上就完全维持平衡了。所以美国政客猛挥关税大棒,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到145%甚至245%,以为那样不但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还会赚中国商品一大把税收利润。

500

商人逐利而生,无利不起早,没有利润的生意,任何人都不会再“起早贪黑”地付出。而事实上,美国向中国商品征收‌34%关税,已成为多数中国出口企业的“零利润临界点”‌ 。所以,无论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34%或68%,都意味着中国输入美国的商品已无利润可言,就意味中美贸易已经脱钩。

至于美国叫嚣向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甚至245%的关税,那真的只是玩的一种荒唐幼稚的数字游戏而已。

至于美国向柬埔寨输入美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3521%的关税等等的各类数字游戏,已经荒唐到了极点。                            

                                    

 二

 资深吹牛家兼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团队对主要贸易顺差国加征关税前公开鼓吹称,美国一旦对美国的主要贸易顺差国征收额外关税,则美国每天可以获得50亿美元的可观关税收入。

 而事实上,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国海关披露的数据显示,特朗普政府对主要贸易顺差国加征关税后,美国每天的财政进账一直维持在5亿美元左右,与美国对主要贸易顺差国加征关税前的关税收入收入额,无增、无减、无异。

总之,美国现任政府政客们向主要贸易顺差国挥舞关税大棒,只是虚张声势的“充气棒”,实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害处丛生……

吹牛不犯法,出牛不上税,但吹牛会打脸。作为资深吹牛家兼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已习惯吹牛,所以活在吹牛成性的自我感觉良好中。只是苦了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过日子,所以美国数十个城市最近接连爆发反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示威游行。

                          

500

美国对进口商品的外国企业加征关税,外国企业利润临界点关键数据参考:

以中美贸易企业为例,美国加征关税对企业利润的临界点存在不同维度的解读,综合权威性较高的信息归纳如下:

核心结论

34%关税是多数中国出口企业的“零利润临界点”美国通过精准测算发现,对中国标准化工业品和低附加值消费品加征34%关税时,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将陷入无利可图状态,甚至被迫退出市场。这一税率直接击穿企业盈利底线,而非仅压缩利润空间‌1

不同视角的补充分析

‌行业差异‌

低利润行业(如20%利润率):10%-20%的关税即可导致利润归零,若税率达30%则完全无法维持‌2。

高利润或退税支持企业:可能承受更高税率,但超过60%后产能转移意愿显著上升(调研显示79%企业选择迁移)‌3。

‌经济效应阈值‌

‌60%关税‌:触发供应链大规模重构,企业决策从观望转向实质性迁移‌3。

‌84%关税‌:经济调节功能失效,通胀推动力衰减至0.4%,形成“高关税陷阱”‌3。

‌企业应对能力‌

美国企业因当前高利润率可能短期消化部分成本,但长期转嫁能力存疑‌4。

中国企业对美依赖度低的企业(如收入占比<1%)受影响较小‌5。

注 :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为资深传媒人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