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是三个家庭建立信任的稳定器,哪怕在下行周期也一样
来源:@汪有
以我房地产从业的经验,我感觉房子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是三个家庭建立信任的稳定器。哪怕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也是一样。没有房子,很多人是结不了婚的。
我这两年不咋建议普通人买房,房地产下行周期,买了容易亏损。最近川普又在作死,局势很不明朗。至少我看不到房地产上涨的理由。之前买了房我也不说啥,但现在这个节点,现在买,未必明智。很多人说刚需无所谓涨跌,我之前说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刚需比投资客穷,刚需跌了更难受。
但,这是纯站在“两口子相互信任感情好,双方原生家庭支持小两口”的角度说的。房子是三个家庭建立信任的稳定器,很多小两口各有心思,拼着房子跌了,也不得不买。
前阵子我评论区有男青年,说自己新婚也不想买房,怕房子跌,手里放着现金好,这是理性选择。被人喷了:你是不是鸡贼,不愿意给家庭付出。你问我现在不买,是否理性,我看是相当的理性。
但是小两口没建立信任,你真的百口莫辩,你怎么证明你就不是防着老婆呢?你真买了,哪怕跌了,这也是双方一起承担下跌。信任是有了,至少你证明了你不是舍不得。为了建立信任,很可能要承担亏一辆车的风险。
你问我有啥办法,从我商学院的角度,我认为:未必需要买房,但可以拿钱。比如,两家谈好,支持小家庭建设。男方出多少钱,女方出多少钱,这笔钱本来也要支持孩子首付。拿出来,小两口存到共同账户里。手上拿着一套房的首付,却没真买,在房地产下行周期,比买房更有安全感。
但,还是不行。那家长就不信任你了。你们小两口不买房,把我们家底掏空了,钱放在你们那了。你们拿去乱花怎么办?瞎投资赔光了怎么办?(其实买房,三成首付的房子,房价下跌30%,也一样是赔光)我家长又如何安心?家长肯定说:我们可不放心你们,我等你俩真买房的时候再给不行吗?
但,还是不行。那两个原生家庭就不信任了。尤其是越是底层,彩礼高的地方,那种地方男方承担经济负担极重。男女不平等,女方嫁过去几乎就是地位不高的。备婚阶段几乎就是女方唯一能从男方家里要到钱的机会。女方家里就会觉得:什么?等要买房的时候再给?怎么可能,到时候你不给了呢?
就算真要来钱放在卡里,小两口之间也彼此不信。——你卷款跑了呢?——那你还有可能乱花呢!
于是,在多方博弈和不信任之下。房子成为了信任稳定器。房子是这个家庭最值钱的大件,不动产,很难悄悄拿走,大家眼见为实。很难偷偷卖了,倒是可以抵押,但发生的概率远小于乱花卡里的钱跑路。
买房真的防乱花钱。小两口没买房,卡里存着100万,这是两个家庭凑的首付。如果有一方看了什么不靠谱的项目,说拿20万创业,很可能就上当了。这时候你卡里有100万,拿20万出来,听起来也不是不行。然后20万没了,再投10万可能会好转,你投不投?
但是变成房子了,卖房创业是个严肃的事儿,不可能说我把100万首付的房子卖了,就为了花20万。就不太容易瞎败光。这样双方都有安全感。
父母看到小两口买了房,感觉是个正事儿,两边家庭心甘情愿拿出钱来,支持了小家庭。通常两边都加了名字,小两口之间都觉得自己名下有了资产。也都不怕对方偷偷取钱败家。在底层一点的婚恋市场,女方家庭抓住了唯一补偿女方要到钱的机会,相信男方家庭真的拿出了真金白银。双方通过买房看房和装修家电,摸清了对方的脾气秉性,一起完成了大工程。
这还检验了两个家庭的成色。很多婚前矛盾是在看房和装修期间暴露出来的,很多人就分手了,没有走入婚姻。这是婚前排雷。
经过了这些琐碎议程,三个家庭做成一件大事,其实感情变好了,信任也建立了。这些好处,在很多人看来,超过了“房子下跌风险”带来的弊端。
如果能建立信任,那就无需承担这种风险。但很遗憾,大部分人,尤其是二十多岁刚入社会没几年就开始结婚的小两口,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建立信任。别说两个家庭之间不信任了,你亲家长也不信你有这个水平。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会买房的。感谢你们,我们房地产业就靠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