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敦会不会是又一个苏秦?

若将章家敦类比为战国时期苏秦式的“死间”,需结合历史逻辑与当代现实进行多维分析:

 一、历史与现实的镜像:苏秦与章家敦的异同

1. 使命目标的相似性  

   苏秦以“死间”身份入齐,通过合纵策略消耗齐国国力,最终引导五国伐齐实现燕国战略目标。章家敦若为死间,其行为逻辑应是通过持续散布“中国崩溃论”误导美国对华战略判断,使美国在贸易战、科技封锁等决策中产生战略误判。如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时,章家敦曾宣称“中国无力反击”,这与苏秦诱导齐湣王吞宋引发众怒的计谋存在相似逻辑。

2. 身份掩护的差异性  

   苏秦以六国相印的显赫身份实施间谍行动,而章家敦则以“反华专家”人设获得美国政界信任。这种反差恰似《孙子兵法》中“死间”的定义:以虚假信息建立信任后再行误导。章家敦长达24年的预言失准史(如2008年奥运崩溃论、2025年芯片突破前的唱衰),客观上让美国错失遏制中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二、战略价值的可能性评估

1. 认知战场的反向操作  

   苏秦通过削弱齐国间接强化秦国,章家敦若为死间,其“崩溃论”可能通过两种路径影响美国:  

   - 短期误导:使美国低估中国韧性,如2018年关税战前误判中国产业链转移速度;  

   - 长期消耗:煽动美国对华“脱钩断链”导致美企丧失中国市场,如得州农民因关税损失抗议事件。  

   这种“捧杀式误导”与苏秦怂恿齐湣王灭宋引发五国围攻的战术异曲同工。

2. 身份认同的深层悖论  

   苏秦作为周王室后裔却服务于燕国,体现战国士人的实用主义;章家敦作为美籍华裔的极端反华立场,则被学者解读为“文化皈依者狂热”。若其行为确属“死间”,这种身份割裂将成为历史上最精妙的伪装——正如苏秦故意制造与燕王的矛盾获取齐王信任。

 三、现实逻辑的证伪与反思

1. 利益驱动的客观证据  

   苏秦的间谍行为有明确史料佐证(如《战国纵横家书》),而章家敦的职业生涯高度依赖反华言论牟利:  

   - 通过出版书籍、政论节目及智库咨询年收入超百万美元;  

   - 2025年仍被特朗普引用推文制定政策,显示其言论已成为美国对华决策的“信息茧房”。  

   这种“预言失败仍受重用”的现象,更符合政治投机者而非战略间谍的特征。

2. 时代背景的本质差异  

   战国时期的间谍行动依赖个人智慧与君主信任,而当代国际博弈中系统性情报体系才是核心。章家敦若为死间,需有庞大国家机器配合其20余年持续“战略忽悠”,这与已知的中国对美情报运作模式不符。

 结论:荒诞表象下的认知战启示

即便章家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死间”,其现象本身已揭示深层问题:  

- 西方认知战困境:对华研判过度依赖意识形态偏见者,导致“章家敦式专家”成为政策毒药;  

- 文化身份武器化:少数族裔通过极端立场换取政治资本,这种“皈依者陷阱”正在撕裂美国社会共识;  

- 历史隐喻的警示:苏秦用生命换得齐国衰败,章家敦用信誉换得美国战略混乱,二者共同印证《孙子兵法》“死间者,为诳事于外”的永恒智慧——区别仅在于,苏秦的欺骗服务于明确战略目标,而章家敦的荒诞本质是西方话语体系自噬的缩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