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不止跑出「三头象」

​新眸原创·作者|鹿尧

在消费行业的热闹版图里,河南企业这几年格外亮眼。

胖东来、蜜雪冰城、双汇、巴奴、致欧家居……这些带着中原底色的名字,正用各自的方式刷新外界对“豫商”的认知。

随着于东来以极致的服务和管理在零售领域树立标杆,双汇万隆将猪肉加工做成全球龙头,蜜雪冰城张红超用供应链打造万店连锁,泡泡玛特王宁开创潮玩经济新赛道——“新豫商”以消费行业为突破口,完成了从“行商坐贾”到现代企业家的身份重构。

500

今天,在郑州这场聚集了胖东来、蜜雪冰城、双汇、巴奴毛肚火锅、郑煤机等豫商代表的飞书峰会上,河南老板们的“工具哲学”意外成了行业观察的切口:

前段时间,胖东来在官网用飞书多维表格仪表盘公开每日销售数据,蜜雪冰城靠飞书链接全球各个门店加盟商,双汇用飞书实现100%员工激活率,现场人们很少听到炫目的技术名词,更多是关于“如何让数据公示更简单”、“怎么管好数万多家门店”的务实讨论。

500

这些案例背后,藏着一个被传统企业忽视的真相:相比一味的技术叠加,借工具之力,让管理回归“降本、增效、提信”的本质逻辑,才是数字化升级的核心。飞书的价值,正在于用一套“轻量化操作系统”,为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劈开了一条新路径。

传统企业的管理痛点,往往始于信息壁垒。部门间的数据孤岛、管理层与执行层的信息差,让“精细化”沦为口号。

前段时间,胖东来公示销售数据的做法引发震动,这家区域零售标杆在官网公示具体到每日、每店、每类产品的销售数据,连同招商和管理等信息,都用飞书云文档和多维表格仪表盘呈现。

飞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数字化能力转化为“无门槛工具”。比如云文档和仪表盘,初期使用像“在线表格”一样简单,却能随着企业需求生长,胖东来从“解决截图繁琐”的实时同步小需求开始,最终实现了经营数据与官网的无缝衔接。

通过系统确保“说的”和“做的”在同一套数据看板上动态对齐,外界与管理层看到的数据完全一致,此时飞书从办公工具升级为企业的“商业信任载体”,言行合一就从口号变成了可触摸的数字化实践:消费者通过数据感知企业营商的真实性,供应商从流程公示中建立合作信任,企业则以数据透明的诚意来夯实标杆地位。

在现场,林婵也分享了飞书与胖东来的故事。“飞书的企业效能顾问在服务胖东来的过程中,深入各个业务线、一线卖场,和一线员工共同打磨出上百个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现在的胖东来,厨房员工可以用飞书做中央厨房经营分析、卖场员工用飞书搭建货品保质期排查系统,还有来自收银、后勤等等各职能的员工,他们也能在一线用好飞书。从好产品到好服务,飞书的服务故事每一天都在这片中原大地上发生。”

从康百万的留余匾,到胖东来员工、顾客、供应商的“三赢”模式,相较于浙商敢为天下先的灵活、粤商开放包容的外向,豫商更注重“一米宽、一万米深”的深耕细作,这种“诚信为本、义利兼顾”的商道传统,在竞争越发残酷的商业环境中,借助先进数字化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

当然,胖东来的实践还只是众多企业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用好飞书,把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在一些高频的沟通和协作场景,如文档编辑、在线会议、任务分配等,通过飞书,管理者可以更加高效地直接与团队成员沟通,实时推进项目进度。

就拿蜜雪冰城来说,当把门店开到11个国家,传统连锁业的管理半径难题浮出水面:如何让加盟店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遵循统一标准?

飞书给出的答案是“用数字中枢替代物理管控”。集团用飞书做组织牵引,在门店规模化、供应链标准化、海外拓展等场景落地协同;多语言实时翻译,让中外员工能用母语畅快沟通,把“All in One”的一站式协作平台从概念变成了日常。

去年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的扩张背后,是飞书让复杂的跨国管理变得清晰可控:把标准化运营”打包成飞书里的“管理插件”,实现了“开一家店”到“复制一个管理系统”的效率跃迁。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作为全球猪肉加工龙头,双汇去年与飞书合作后,日常沟通、会议管理、目标跟踪全流程搬上平台,激活率做到100%。集团高层明确提出要用好飞书多维表格、AI助手等功能,让科技工具取代人力,从具体场景切入,逐步让数据流动替代经验传递,把“人盯人”的粗放管理,变成“数据盯流程”的精准管控。

还有巴奴火锅用飞书实现全流程管理,致欧家居靠飞书链接全球1500名员工、打通从设计到生产的100+流程节点——不少人发现,飞书从最初“收通知的软件”,后来变成订货系统,现在成了人人可用的效率经营助手,飞书正在让管理者从“管控者”变成“赋能者”。

如今,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的企业都能在飞书里找到适配方案。

对胖东来,它是透明化经营的技术底座;对蜜雪冰城,它是全球化扩张的协同引擎;对双汇,它是制造业智能化的数字中台。这种“工具随业务生长”的特性,恰好匹配消费行业多场景、高频次、强变化的管理需求。

“河南是飞书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短短5年,我们就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说道。伴随着河南企业发展,飞书在河南不止收获了“三头象”,更是见证了一批“象群”的奔跑。

某种程度上,飞书之于这些来自河南的“大象”,并非颠覆式创新,而是“工具理性”的回归,让复杂的管理问题变得可拆解、可量化、可协同,让“义利兼顾”的传统豫商精神有了数字时代的实现路径。

很明显的是,如今这些看似不“互联网”的企业,用最务实的方式证明,那些具备真正行业专业性的企业,往往能够看透工具本质,从“解决具体问题”开始,找到工具与业务的契合点,让工具成为管理能力的延伸。

从算盘到计算机,工具在变,但算清每一笔账,管好每一个环节的经营需求并未改变。最好的工具,其迭代始终服务于“让商业更高效、更可信”的生意本质,而真正的商业进化,也从来都在那些“把小事做透”的执着里。

一场始于河南的管理变革,为全行业提供了样本。这或许才是对商道传统最好的致敬,一群脚踏实地的生意人,带着把生意做好的朴素愿望,让老智慧接上新技术的地气,在效率与温度之间,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答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