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到滕州,墨子纪念馆值得一看。纪念馆始建于1993年,2007年进行了升级改造,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它是世界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并展示研究成果的场馆。
说起墨子,许多人都很陌生不了解,当今研究宣传老子、孟子、孔子的材料很多,却对墨子评价为之甚少。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复合型人才,堪称全才或“大家”。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张。同时墨子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创见与近代科学原理相同或近似,被后人尊称为“科圣”。在当时影响很大,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墨子纪念馆,一进门,就看到毛主席对墨子的评价。高度推崇墨子为“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称其“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并指出墨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如“非命”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尚贤”主张任人唯贤。毛主席还将墨子的“节用”思想融入治国方针,倡导勤俭建国。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的毛主席对墨子的评价引起我们的注意。
历史上著名人物对墨子高度评价比比皆是。鲁迅通过《非攻》生动刻画墨子“形劳天下”的形象,说:“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蔡和森评价:“墨子的理论与马列主义近似”,孙中山称赞墨子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家”,与黄帝、华盛顿、卢梭并列为四大伟人。钱穆从社会史角度指出墨子代表底层民众的诉求,冯友兰则认为墨家重“国家平民之大利”,其功利主义具有进步性。
此外,近代学者杨向奎也对墨子有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自然学上的成就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宋健评价墨子为“唯物世祖,科圣墨翟”。如此等等,这些对墨子的高度评价,
纪念馆由东、西、北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都在东北二厅,西厅是名人题词碑廊。东院展厅,包括序厅、综合厅、科技厅、圣迹堂和军事厅。序厅介绍了墨子的生平背景,综合厅详细介绍了墨子的思想体系。
科技厅展示了墨家在光学、力学、数学等领域的成就,游客还可以在这里的实物展示直观地去体验,同时还有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让我们感受到墨子的科学智慧和创新精神及时空观的博大精深。这里还有通过小孔成像室体验墨子小孔成像原理的奥妙。这对后来照相机的发明,奠定了最早的理论基础。原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孔成像还是出至于墨子之手。圣迹堂则记录了墨子的主要事迹,而军事厅则通过城防、连弩弓演示等展示墨子的军事思想则通过实物场景和虚拟特效再现了墨家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贡献。参观者可以体验模拟古代战争场景、制作简单的墨家机械模型等互动项目,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墨子的科学思想和实践能力。
整个东院展厅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介绍墨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及各个领域的成就。参观完东厅会觉得墨子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圣人。让我们受益匪浅。北部厅为图书资料楼,收藏了国内外丰富的墨学研究图书资料,是研究墨子文化的重要资源库。
现在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墨子文化和研究成果的场所,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参观墨子博物馆及墨子贡献的展示,让人们对墨子肃然起敬。墨子历经“显学—沉寂—复兴”的轨迹:先秦时期因其与儒家的对立引发争议,清代学者重新挖掘其学说价值,近现代则从科学、哲学、军事与政治角度赋予其新的意义。其人格魅力与思想深度跨越时代,不仅成为中华文化中兼融理性、人道与实践精神的独特符号,而且成为学科交叉、行业跨界、理论求是、复合创新的大家典型。
引起人们深思的是,墨子思想与科学贡献如此辉煌且有实践意义,为何中国长期尊孔而不尊墨?
纵观历史,这一现象根植于思想特质、政治需求、社会结构与政治权力的塑造等历史因素相关。
历史上,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董仲舒改造儒家,杂糅阴阳五行,提出“天人感应”,为皇权提供神圣合法性。儒家从此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墨家因缺乏政治背书逐渐边缘化。其次,科举制度的文化固化。隋唐以降,科举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士人阶层的思想被彻底纳入儒学体系。墨家未进入教育系统,失去传承的土壤,最终“中绝”于秦汉之际。
由此可见,任何思想内核必须与统治合法性形成契合度。在等级秩序与平等主义方面,儒家以“礼”为核心,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官本位”等级秩序,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天然的理论支撑。而墨家主张“兼爱”,否定血缘亲疏的差别,要求“视人之父若其父”,直接冲击宗法制度,威胁贵族特权阶级,难以被统治者接纳。
在现实改良与理想重构方面,儒家提倡“仁政”,主张在现有框架内渐进改革,通过道德教化实现社会稳定。墨家则要求废除世袭贵族(“尚贤”)、推行节俭(“节用”)、反对战争(“非攻”)等,近乎颠覆性改革。
在社会基础与精英阶层的博弈方面,儒家以“学而优则仕”为路径,与官僚体系深度绑定,成为士大夫晋升的意识形态工具。墨家代表手工业者与平民,其“役夫之道”(荀子语)难以获得知识精英的认同。士大夫作为文化话语权的掌控者,自然推崇儒家。
如此等等,虽然墨子学术渊博,才华横溢,其系统思想与创新理论于国于民有益,但触及统治阶级与精英阶层的根本利益,故而被冷落乃至不被尊称。
寻根探源,历史上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与尊孔非墨有关,即与统治阶级与精英阶层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抹杀墨子思想与实践有关,正如蔡元培指出“墨学中断,使中国科学不得发达”。可以说,尊孔非墨是形成中国科学创新桎梏与羁绊的思想、文化根源的因素之一。进一步深究,也就了解了五四运动青年为啥高喊“打倒孔家店”,以及“钱学森之问”的历史深层答案了。
从现代社会演变、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看,墨子的思想实际上是人民的思想、实践的思想,创新的思想与系统的思想。当今,需要进一步提升墨子的科学地位,加大墨子研究与宣传,破除“官本位”特权思想,坚持“实践第一”的群众路线,促进学科交叉、多元思维,形成“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社会共识,这对于加快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