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活得这么艰难?

文:蔡垒磊
大多数人活得艰难不要怪社会,不要怪出身,不要怪资本家,不要怪政府,而是自找的,是的,自找的。
17年前,我大四,实习工资是1200块,1个月后领导为了留住我,给我涨到了1800块;再一个月,我转正了,工资变成了3000;又过了2个月,我成了主管,工资涨到了4000;半年后,我主动申请调到销售部门,3个月后,成了公司的销冠,拿到了15万的提成,其中还有一部分单子由于公司吃不下,不得不分给了同行来做。
只要足够拼,我相信今天的很多年轻人甚至有着比我当年更好的机会去出人头地。OK,我看到很多人是拼了,也有了不错的成绩,然后呢?那点微末的成绩很快就被浪费掉了。怎么浪费的?着急慌忙地给自己的人生加码,增加难度。
上周五,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为什么年入百万还是穷”。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是必须用不断加码的隐性成本,去达到越来越高的收入水平的——年入百万和年入百万是不一样的,你每年都得请领导一家子去瑞士滑雪,去阿拉斯加看极光而拿到的年入百万,和另一个人在家坐着不需要任何外人的帮忙就能拿到,能一样吗?
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刚开始赚到第一笔大钱的时候,怎么花也花不完,觉得自己简直太有钱了。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很久,一段时间后,你就没觉得自己特别有钱了,为什么?因为你开始吃进口水果了,你开始在外卖里多加鸡腿了,你开始谈恋爱了,你开始买包甚至要攒钱买车买房了——这个“一段时间”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来自收入对尚未提升的消费等级的降维打击。而它之所以消失,是你一看自己升维了,就看不上新手场了,赶紧抱着筹码去高级场玩的结果。
我要是10几年前,在不断升维的时间线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难度会怎么样?我会立刻买一辆车,然后攒几年钱付首付,攒钱装修,来个不错的house,每月还月供,再结个婚,生2个小孩,给老婆住月子中心,给孩子全进口喂养,再给他们找私教——那我还升维干什么?我不停升维,结果难度也同步增加,反而让我的生活失去了弹性——万一发生意外,直接把我过去10年的努力都给打没了。
很多人活得艰难,是因为他们被不断提升的“社会标准”给毒害了。社会分等级,一级的人应该是什么标配,二级的人应该是什么标配……但这些所谓的标准真的存在吗?标准在你心里,你觉得存在就存在,你觉得不存在就不存在——你觉得钱够了应该买房,那你就一定会去贷款买房,且一定会买你很吃力才能够上的房;你觉得一个人到了30岁就该结婚生子,你就会努力去解锁那个“成就”——但其实这些都只是你的执念和心魔,社会从来没有规定人该怎么活,是你先定义了自己“应该”是谁,属于哪个群体,然后去社会上寻找标准,寻找参照系,再然后去刻意配齐“标准”,最后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标配参照物”的系统下,你哪怕不停地进步,也会在不停升级对自己的定义和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标配参照物”。
最终你的升级并没有转换成生活的弹性,如果你对自身的评价升级得过快,你越进步,反而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为脆弱。
财务自由是什么?收入大于支出;再进一步,是赚钱能力大于物欲。有没有更进一步呢?因为有些人自认为物欲并不高,他觉得自己的支出都是刚性的,而且确实已经很节制了,你怎么忍心再说他过得艰难是自找的呢?他确实是挣得不够“多”啊。你再回头一看,他生了6个小孩,只因为他觉得多子多孙多福气,他的钱没有用在自己身上,全都给了妻子,小孩,父母,你能说个人的主观偏好和主观价值观,有对错和优劣之分吗?他在社会评价里“很负责任”,但其实他是观念的奴隶。
所有加在你身上的,都是你主动加在自己身上的。如果你的生活特别艰难,你大概率是被这个社会的假象和谎言给骗了——男女都一样。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