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的关税挑战的反击如此坚决迅速而果断,原因在哪?

500

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对等关税”政令,正式开始对全球对等加征关税,其中,对中国的关税达到34%。

仅仅间隔了一天,4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接连发布多项对美反制措施,包括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6家美国企业产品输华资质,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等。

对中国的强烈反制,4月7日,美国再次威胁将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关税,对于美国的威胁,中方表示奉陪到底。

中国这次对美国的关税挑战坚决果断毫不妥协的反击,和特朗普上一任期时中国的应对显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看看美国的反应似有些气急败坏,甚至是慌不择路,急不择言了。4月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居然连“乡巴佬”这样的话也骂出了口,真是太失风度了。看着美国的这些表演真是解气。

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这次反击如此坚决迅速果断的理由无非三条:基于对国家主权、发展利益和国际公平贸易秩序的坚定维护。但我却认为这里似乎拉下了一点最不该落下的理由:这就是底气!

是的,中国此次对美国关税挑战采取坚决反制、毫不妥协的态度,确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密切相关。当前的中国经济比过去更有底气、韧性和回旋空间,这使得中国在应对美国贸易施压时能够更加自信、果断而坚决。

1、中国的经济规模与抗压能力较之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有了明显的增强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超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约18%),而且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单一外部市场。

中国现在是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可以被多元化贸易(如东盟、欧盟、“一带一路”市场)部分抵消。

要说,还真得感谢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作为,要没有他第一任期对中国关税应对的训练,哪有我们8年的转移和锤炼,哪有现在中国坚硬的身子骨,谢了!

2. 中国的产业链韧性和技术自主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在制造业、新能源、5G、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部分行业(如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甚至领先美国。在这些领域,不是美国卡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卡不卡美国的问题,主动权已经转移到了中国一方。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和高科技封锁打压中国,但中国在芯片、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自主替代能力正在加速突破,如华为Mate 60的麒麟芯片回归就说明了这一切。

3. 中国的内需市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就算没有了美国市场,中国经济的发展照样顺风顺水。

即使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仍可通过“双循环”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保持经济稳定。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何惧道哉!”

4. 现在的中国国际博弈筹码增加了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美国许多行业(如农业、半导体、汽车)依赖中国市场,加征关税实际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看看前天美国的全国示威活动吧,就应该明白特朗普这一巴掌究竟是煸在谁的脸上,谁痛谁知道。

中国对美反制措施(如限制稀土出口、对等加征关税)能精准打击美国关键产业,迫使美方不得不权衡代价。

5. 有以上四点作铺垫,那中国的政治意志与战略定力还用说吗?

我们反复说关税战“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贸易战不会动摇中国的发展节奏,美国不可能通过关税迫使中国屈服,这只会让中国加速科技自主、产业升级和开放合作(如RCEP、金砖扩员),美国的这些做法不仅不是在阻止中国的发展,相反是在推着中国向前走。因此,中国此次强硬反制,既是因为经济实力今非昔比,有能力应对挑战;也是因为战略上已看清美国的极限施压手段,不会因短期压力而妥协。中国的目标不仅是捍卫自身利益,更是要推动更公平、多极化的全球贸易体系,而这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决心作为支撑。

全部专栏